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十八岁的哥哥(节选)
陈忠实
唰——唰——唰——
一张粗铁丝编织的双层罗网,用三角木架支撑在沙滩上,他手握一把被砂石磨得明光锃亮的钢皮锨,前弓后踮着腿,从沙梁上铲起饱饱的一锨沙石,一扬手,就抛甩到罗网上,于是就发出这种连续不断的,既富于节奏而又沉闷单调的响声。
一切都显得十分简单:抛沙取石,卖石头挣钱。只需给手心喷上唾液,摸紧锨把儿,使足劲儿,出力流汗就解决一切问题了。不要精心的谋划,也不必过细的算计,只要一天三顿塞饱肚子,胳膊上有源源不断的力气产生出来就行啰……绕口的数学公式呀,冗长的政治名词的概念呀,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习题呀,令人惴惴不安的频繁的考试呀,都像脚印一样留在身后,遥远而又冷寂了,他——18岁的高中毕业生曹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庄稼汉,加入到曹村庄稼汉们庞大的劳动大军中来了。
一切既显得简单,也很自然。
他背着书包,车架上捆绑着被褥卷儿,网袋里装着脸盆、牙具和杂物,涉过小河,从五里镇中学回到曹村来了。
父亲在门口的槐树下,正用一把铁梳子给黄牛梳制着皮毛,抬起头,淡淡地问:“念完了?”
“完了。”他说,也是淡淡的口气,“毕业了。”
“大学……考得咋样?”
“不咋样。”
父亲就不再问了,继续用铁梳子梳刮黄牛卧圈时粘在臀部和肚皮上的粪便和土屑。他是只精通作务庄稼和养育牲畜,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到一块的粗笨庄稼汉,对于儿子念书和考学的事,大约连问询的话题也找不出来……
一月后,他接到一封信,那是高等学校统考成绩通知单。他看了一眼,就塞到裤兜里去了,结果是羞于让人再看一眼,或者告诉他人的。
“润娃,心放开!”父亲显然猜透了信的内容,不用询问,就朗声宽慰儿子,“而今考大学跟中状元一样,太难咧!听人说,咱小河一川几十个村子,只考中了一个女子,人说那女子连着考了三年才得中……”
“嗯……”他不置可否地应着。
“你要是不死心,再念一年,明年再考一回,爸供给你。”父亲说,“爸做那几亩庄稼,还成哩!”
“不咧!”润生苦笑着摇摇头,口气却是坚定的,他的高考成绩离得那个录取的分数杠儿,距离太远了。他看着父亲皱皱巴巴的脸颊上的笑纹,反倒难受了,是啊!他供给他念到高中毕业,花了多少钱哪!而他却把好多时间抛洒在五里镇中学的篮球场上了,他断然说:“不用补习了,爸。”
“那也好!而今做庄稼,日子也好过了。”父亲轻松地笑着,仍然在替儿子宽解。在他看来,年轻人都想通过念书考试而进入城市,达不到目的的就三心二意,连做庄稼也觉得没意思了。他说:“你看看,天底下的庄稼人有多少……甭在心!”
他和父亲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秋收,掰苞谷,掐谷子,随后就在收获过庄稼的田地里播种下麦子,当秋收秋播的忙季一过,父子俩闲下了。
“得寻个活儿干呀!庄稼人怎能闲吃闲坐呢?”父亲在灯下抽着旱烟,“整整一个冬天,整整一个春天,到搭镰割麦,地里没活儿。润娃,你得搞个营生呀!”
“我早想好了——”润生看父亲一眼,胸有成竹地说,“我要养蜂,爸,我把一本《养蜂学》看得快要背过了。”
“哪来的本钱呢?”父亲总是切实地想问题,“一箱蜂要七八十块,咱能买起几箱呢?养得少,划不着;养得多,又没那么大的本钱……”
“给我买一张罗网。”润生早有打算,“我下河滩捞石头,挣下钱来买蜂。东杨村俺同学家养了十群意大利蜜蜂,他爸不会管理,没赚着利,不想养了。我想把他那些蜜蜂连窝端过来,我今年捞一冬石头,挣的钱差不多够了。”
“你爱弄,就去弄那蜂儿去。”父亲从来不违拗儿子,总是顺着儿子的兴趣。
他扛上铁锨和罗网,走出自家小院低矮的门楼,下河滩来了。河滩里刚刚落下头一场小雪,冬小麦嫩绿的叶尖翘在薄雪上头,像河岸两边的庄稼人一样,在宽阔的沙滩上,选择一道石头多的沙梁,用三角木架支撑起罗网,用铁锨抛起第一锨沙石,石头撞击崭新的铁丝罗网的第一声响亮的声音,新奇而又陌生,长久地留在他的记忆里。
他没有烦恼,倒是很踏实地在曹村门前的沙滩上撑起了自己的罗网。他学业平平,只是个中等生,对于参加高考,本来就缺乏一定要考中的狠劲,结果自然是早可预料的。因为期望不高,失败时也就减轻了痛苦的程度。他喜欢蜜蜂,那个神秘的王国比什么大学现在都令人动心;他喜欢养蜂人的生活,天南海北去赶花采蜜……为了尽快地把东杨村那十群蜜蜂买过来,他现在必须埋头苦干,拼命抡动铁锨,从一锨一锨抛起的沙石中挣下买蜂的钱来!东杨村那个同学他爸,简直是个大笨熊,把二十多箱可爱的金黄色的意大利纯种蜜蜂,弄死了大半,太可惜了……到他攒下千元款项的时候,就要把那十箱蜜蜂连窝端过来。那时候,他就扔下铁锨和罗网,离开这冬季奇冷而夏天特热的沙滩了……
唰——
曹润生抛着沙子。他穿一件蓝色秋衣,短头发的运动员平头上,热气蒸腾,红润润的脸膛上流着汗水,可胳膊上并不困乏。下河滩近一月来,最初的不适应重体力劳动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双手已经磨出厚硬的茧子,无论速度和耐力,乃至捉锨扬沙的姿势,都完全可以与任何一位庄稼汉相抗衡了。在篮球场上训练出来的四肢,灵活而轻便;膀阔腰细,行动敏捷,连抛沙提笼倒石头的动作,都带着投篮时的优美的姿势。
他抹一把汗,欣赏着不断增高的石头堆子,嘴角常露出得意而又不满足的微笑,像球赛时瞥一眼记分牌上的积分数字的神气。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人物非常细致,父亲“朗声宽慰儿子”、润生“苦笑着摇摇头”,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但对儿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关心,“淡淡地问”体现了这一点。
C.小说故事简单,但透露出父亲很多的人生哲学,如“而今做庄稼,日子也好过了”“庄稼人怎能闲吃闲坐呢”,不能“三心二意”。
D.小说结尾用“得意而又不满足的微笑”写曹润生看自己劳动成果石头堆子的神态,并借球赛看积分数字来具体生动地描摹。
2.关于曹润生筛沙取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描写了曹润生筛沙取石的工具以及扬沙的动作,直接勾勒出他劳动的画面。
B.曹润生认为“抛沙取石,卖石头挣钱”比高中学习轻松,因为出力流汗就能解决问题。
C.曹润生以打篮球练就的体魄,筛起沙来得心应手,所以没有对重体力劳动的不适应。
D.曹润生认为养蜂人天南海北的生活很精彩,他对此颇为向往,所以不觉得筛沙辛苦。
3.小说叙述故事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人公曹润生与我们考生年龄相仿,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内容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