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形象(外国小说)

2023-04-29 00:44:03吉学斌
《学习方法报》语文高考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希卡人物形象角度

吉学斌

考点概述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也是小说阅读的中心,是小说考查的重点,考查频率极高。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主题。高考命题要求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人物形象类探究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成因;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三是探究人物性格、命运给人的启示。探究人物形象主要有五个角度:情节角度、人物自身角度、主题角度、环境角度、真实角度。

解题技法

1.概括与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等方面入手。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重要的方面。③从分析情节入手。在情节的展开中,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反映了人物的鲜明个性。④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⑤从人物关系入手。许多小说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只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⑥从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间接体现。

2.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方法:①牵线搭桥,推动情节。②侧面衬托,凸显主要。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白净草原

(俄)屠格涅夫

我终于认清楚了我所来到的地方。这草原就是我们附近一带有名的所谓白净草原。

他们是附近村庄上看守马群的农家孩子。我们略微谈了些话。我就躺在一株被啃光了的小灌木底下。黑暗而纯洁的天空显示出无限神秘的壮丽,庄严地、高远无极地笼罩在我们上面。吸取这种特殊的、醉人的新鲜气味——俄罗斯夏夜的气味,使人胸中感到一种愉快的紧缩。四周几乎听不见一点儿声响。只是有时在近旁的河里突然响出大鱼拨水的声音,岸边的芦苇被飘来的波浪微微冲击着,发出低弱的瑟瑟声……

我假装睡着了。孩子们围绕火堆坐着,渐渐地又谈起话来了。

“伙伴们,”伊柳霞开始说,“你们听到过前些时在我们伐尔纳维则地方发生的事吗?”

“是在堤坝上吗?”费嘉问。

“对,对,在堤坝上,在那个冲坏了的堤坝上。那是一个不太平的地方,很不太平……”

讲故事的人还没有说完这一句话,突然两只狗同时站起来,痉挛地吠着,从火边冲出去,消失在黑暗中了。孩子们都害怕得要命。凡尼亚从他的席子底下跳起来。巴夫路霞叫喊着,跟着狗奔去。它们的吠声立刻远起来了。只听见一群受惊的马慌乱的奔跑声。巴夫路霞大声叫喊:“阿灰!阿黑……”过了一会儿,吠声静息下去了。又过了不多时,突然间传来一匹奔跑的马的脚步声;这马蓦地站定在火堆旁边了,巴夫路霞抓住鬃毛,敏捷地跳下马来。两只狗也跳进了光明的圈子里,立刻坐了下来,吐出了红舌头。

“那边怎么了?怎么一回事?”孩子们问。

“没有什么,”巴夫路霞向马挥一挥手,“大概是狗嗅到了什么。我想是狼吧。”他淡然地补说一句,用整个胸脯敏捷地呼吸着。他的脸由于骑着马快跑而充满生气,泛露着刚强的勇气和坚毅的决心。

“你们看见过狼吗?”胆小的科斯佳问。

“这里常常有许多狼,”巴夫路霞回答,“可是它们只有在冬天才扰乱人。”

凡尼亚又钻进席子底下去了。巴夫路霞投一把枯枝到火里去。

“巴夫路霞,我问你,”费嘉开始说,“在你们沙拉莫伏地方也看得见天的预兆吗?”

“就是太阳看不见了,对吗?当然看见的。”

“大概你们也吓坏了吧?”

“不光是我们。我们的老爷,虽然早就对我们说,你们要看见预兆了,可是到了天暗起来的时候,听说他自己也害怕得不得了。在我们的村子里,还有这样的传说,说是白狼要遍地跑,把人都吃掉,猛禽要飞到,那个脱力希卡要出现了。”

“脱力希卡是什么?”科斯佳问。

“你不知道吗?”伊柳霞热心地接着说,“喂,阿弟,你是哪儿人,连脱力希卡都不知道的?你们村子里都是不懂事的人,真是不懂事的人!脱力希卡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就要来了;他这个人非常奇怪,来了之后捉也捉他不住,对他毫无办法,是这样奇怪的一个人。要是用镣铐把他锁起来,只要他的手一挣扎,镣铐就掉在地上了。就是这个脱力希卡要走遍乡村和城市;这个脱力希卡,这个狡猾的人,要来诱惑基督教徒了,……唉,可是对他毫无办法……”

“嗳,是的,”巴夫路霞用他的从容不迫的声音继续说,“是这样一个人。我们那儿的人就是在等他出现。老年人都说,天的预兆一开始出现,脱力希卡就要来了。后来预兆果然出现了。所有的人都走到街上,走到野外,等候事情发生。大家在那里看,忽然从村那边的山上来了一个人,样子真特别,头那么奇怪……大家高声喊叫起来:‘啊,脱力希卡来了!啊,脱力希卡来了!就都向四面八方逃散了!我们的村长爬进了沟里;村长太太把身子卡住在大门底下了,她大声叫喊,把自家的看家狗吓怕了,这狗挣脱了锁链,跑到树林里去了;还有库齐卡的父亲道罗菲奇,他跳进燕麦地里,蹲下身子,急忙学起鹌鹑叫来,他说:‘杀人的仇敌对于鸟也许会怜悯的。大家都吓成这副样子!……哪知道走来的人是我们的箍桶匠华维拉,他新买一只木桶,就把这只空木桶戴在头上了。”

孩子们都笑起来,接着又沉默了一会儿。他们开始横卧在火堆面前,仿佛准备睡觉了。黄昏的潮湿的凉气变换了午夜的干燥的温暖,夜像柔软的帐幕一般挂在沉睡的原野上。无数金色的星星似乎都在竞相闪烁着流向银河方面去。

“看呀,看呀,伙伴们,”忽然传出凡尼亚的幼童的声音,“看天上的星星呀——像蜜蜂那样挤在一起!”

他从席子底下探出他那嫩嫩的小脸儿来,用小拳头支撑着,慢慢地抬起他那双沉静的大眼睛来。所有的孩子的眼睛都仰望天空,好一会儿才低下来。

“这是什么?”科斯佳突然抬起头来问。

巴夫路霞倾听了一下。

“这是小山鹬飞过发出的叫声。”

“它们飞到哪儿去?”

“飞到一个地方,听说那儿是没有冬天的。”

“有这样的地方吗?”

“有的。”

“很远吗?”

“很远很远,在暖海的那边。”

科斯佳透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四周的一切全都肃静无声了,空气中已经没有强烈的气味,其中似乎重又散布着湿气。孩子们的谈话和火同时停息了,连狗也打起瞌睡来了……轻微的倦意支配了我,倦意又转变为瞌睡。

(丰子恺译,有删改)

【注】《猎人笔记》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俄国社会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屠格涅夫通过笔记的形式,展现了19世纪俄国农奴制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白净草原》为第10章,猎人在森林里迷路,夜里来到一群放牧的农村孩子的火堆旁。

考点题

1.巴夫路霞是几个孩子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他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根据文本所写内容去分析。就本文而言,主要应从巴夫路霞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巴夫路霞是一个刚强勇敢(机敏从容)、睿智幽默、向往美好生活的孩子。①刚强勇敢:独自骑上马跟着狗勇敢地冲入夜幕去察看情况,对潜在的危险无所畏惧(或他敏捷从容,他骑马、下马的动作非常敏捷,不多时就管理好了受惊的马群)。②睿智幽默:对生活的常识比其他同伴多,讲述脱力希卡的故事时活灵活现,引人发笑。③向往美好生活:坚信小山鹬飞向的是一个没有冬天的暖海,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

其他题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视角,叙述了草原之夜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所见所闻,具有真实感。

B.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农村孩童的形象,孩子们既有纯朴的共性,又各具个性特点。

C.孩子们所讲的故事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这暗含着“我”对农奴制下孩子的思想处于蒙昧状态的同情。

D.孩子们的谈话在对小山鹬飞向何方的遐思中结束,没有冬天的“暖海那边”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析

“思想处于蒙昧状态的同情”理解不当,孩子们讲述的故事来自于民间传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我”对此“同情”错误。

【答案】C

3.关于孩子们谈论脱力希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斯佳不知道脱力希卡是什么,让伊柳霞感到意外,这侧面表明脱力希卡的传说流传范围广。

B.脱力希卡不受束缚,将走遍大地,诱惑基督教徒,这些传说折射了社会酝酿着变革的现实。

C.村民们害怕脱力希卡,又在等他出现,一旦“出现”则异常恐慌,体现了村民矛盾的心理。

D.引起恐慌的“脱力希卡”原来是箍桶匠,这场闹剧隐喻着改变旧秩序的将是贫苦的劳动人民。

解析

隐喻内容错误。箍桶匠头顶着木桶被误以为是脱力希卡,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体现了村民们思想的蒙昧无知和可笑,增添了幽默的色彩。脱力希卡在农村的传说反映俄国社会即将迎来变革。由于受思想认识和信息闭塞的局限,代表社会发展变革的新思想新阶层被农奴主和农奴说成是具有神力的脱力希卡。镣铐锁不住他、诱惑基督徒、狡猾等,体现了脱力希卡所象征的新阶层新力量与当时的统治制度是对立的。大家既害怕脱力希卡,又等着他来,体现了农奴对变革既好奇又畏惧的心理。

【答案】D

4.屠格涅夫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景画大师,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答好本题,应该对景物描写的常用手法有足够了解。赏析景物描写技巧一般可从三个角度去分析:表现手法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铺垫、衬托等)、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等)、写景角度(感官角度、观察角度、写景顺序等)。

【答案】①运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重感官来描写环境,文中作者写夏夜的气味、风吹芦苇的声音、天空的星星,细腻丰富的感官描写使自然环境真实可感。②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拟人化,以纯洁、庄严写出了天空的黑暗和广袤,把夜比作柔软的帐幕,写出了夜晚的宁静美好。③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环境特点。以大鱼拨水、芦苇的瑟瑟声、狗叫、小山鹬的叫声反衬夜晚的宁静和神秘。④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如“我”刚到孩子们身边时,有新鲜的夏夜气味,到孩子们睡着的时候强烈的气味消失了,夜晚从黄昏的潮湿的凉气到午夜的温暖干燥再到凌晨的湿气,细微的变化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⑤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在描写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俄罗斯大地的赞美,天空是壮丽、庄严的,气味是特殊、醉人的,情感的融入使自然变得更加美丽,更有神韵。

猜你喜欢
希卡人物形象角度
神奇的角度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何塞·穆希卡 “世界最穷总统”退休拒领退休金
东西南北(2018年17期)2018-11-20 05:21:38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
乌前总统批难民“不会干农活”
环球时报(2015-04-08)2015-04-08 1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