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美

2023-04-29 00:44:03
关键词:外物西施品味

我国古代美学区别于西方的极为明显之处,就是以心为美。北宋哲学家邵雍在论及赏花时就说过:花貌在颜色,花妙在精神,认为这种精神才是花的最为美妙之处。而这种精神,恰恰就是一种人化了的精神。中国古代美学处处论及的神韵,就是对这种以心为美的最好阐释。这种以心为美就是将外物之美转化为一种人化之美,中国古代文人在进行审美的时候,大多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审美路径,都将这种外物之美和人的心即人的审美感受和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

透过这段经典的中国美学论述,不难看出,我们中国的美更需要用心去品味。文学史上一些经典的诗句,都是这种审美思想的成果。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也是。这种审美情趣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学习训练。因为这种美,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美,更需要审美者的素质,更需要审美者有审美品味。如若不然,就容易犯“东施效颦”的错误。

《庄子·天运》记载:“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语“东施效颦”就源自这个故事。对于这个成语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它讽刺的是:盲目地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容易出丑。我们静下心来分析,东施为什么会弄巧成拙呢?关键在于,她看到的只是西施美的外表,不了解这个美的本质,违反了我们中国人“以心为美”的审美原则。

猜你喜欢
外物西施品味
品味“莓”好
幼儿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8
猪肉西施
都市(2023年6期)2023-10-26 03:30:57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物在吾心,心化外物”——赵开坤谈艺及他人的追忆与评述
油画艺术(2017年1期)2017-05-20 09:09:20
外物轻重
公务员文萃(2017年3期)2017-03-28 10:17:10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古代美女西施身上的真真假假
外物轻重
品味四季
《庄子说》(十三)
中老年健康(2016年1期)2016-03-07 09: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