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精读·文学类文本(短篇小说一)

2023-04-29 00:44:03江语堂李静李林姝
关键词:张氏王氏张家

江语堂 李静 李林姝

秋山图

[日] 芥川龙之介

“您看过元代绘画神手大痴的《秋山图》吗?”(开篇发问,既点了题,又交代了《秋山图》的价值。)

一个秋夜,王石谷到恽南田家中做客,一边喝茶,一边谈话。

“没有。您见过?”

“可以说见过,也可以说没见过,这是一件怪事……”(用模棱两可的回答引出故事,反映出王石谷内心的犹疑,为后文讲述设下悬念,预示故事曲折而神秘的特点,引起读者兴趣。)

恽南田惊异地瞅着王石谷的脸:“你见过的是摹本么?”

“也不是摹本,算是见过了真迹……不过,不但我,烟客翁对这《秋山图》也有过一段因缘。您若有兴趣,我就谈一谈!”(对话中自然而然引出烟客翁这一重要人物,过渡自然,承接下文。“您若有兴趣,我就谈一谈!”既是对恽南田的回话,也是对读者阅读兴趣的回应。)

“请吧!”

恽南田拨拨灯檠的火头,便请客人谈谈这件事。

那是一年秋天,元宰先生同烟客翁谈画,忽然问,见过大痴的《秋山图》没有。翁在画道上是师法大痴的,凡是大痴的画,只要留在世上的,差不多全见过,可是这《秋山图》却始终没有见过。(前后对比,烘托出烟客翁师法大痴,已是造诣极高的大家,却对《秋山图》闻所未闻,凸显出《秋山图》的隐秘和独特,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

“不,不但没有见过,连听也几乎没有听说过。”

翁这样回答,觉得挺不好意思。

“有机会务必看一看吧,那画可以算大痴的极品了。”

“有这样好的作品,一定得看一看。这画在谁手里呢?”

“在润州张家,您可以去登门拜访。”

烟客翁马上出发到润州去。(“一定得看一看”的语言描写和“马上出发”的行动刻画,凸显出烟客翁是一位求画若渴、注重获得审美体验的赏画大家。)

张家虽然屋院很大,却显得一片荒凉。墙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长草,成群的鸡鸭,见到客来表示好奇的神气。

烟客翁被请到厅堂里,陈设着紫檀木的椅子,上面蒙着一层淡淡的尘土。出来接待的主人却还风雅,有贵族的品格。翁提出想拜观名画的愿望。(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蔓”“长草”“鸡鸭”等关键物象,寥寥几笔勾勒了张家院子的荒芜,紫檀木椅蒙着灰尘,暗示了张家可能家道中落,早已无人问津的现状。)

主人立刻答应。原来这厅堂正墙上就挂着一幅画。(《秋山图》挂在正墙,足见张家主人对名画的重视和爱惜。面对来客立刻答应观画,两处描写与前文“风雅”一词相呼应,体现出主人儒雅不失风骨的气质。)

“这就是您要看的《秋山图》。”

翁抬头一看,不觉发出一声惊叹。

“画是青绿山水,蜿蜒溪流,用点墨描出高高低低的丛山,显出新雨后的翠黛,又着上一点点朱笔,到处表现出林丛的红叶,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好一幅绚烂的图画,而布局又极为宏大,笔致十分浑厚……”(此处为《秋山图》的正面描写,刻画细节入微,“青”“绿”“翠”“红”“朱”等色彩对比鲜明,凸显画作之美。整段描述既有具体刻画又有概括评价,真实可靠,印证了《秋山图》的神作传闻。)

翁完全被迷住了,恋恋不舍地看着,愈看愈觉神奇。

“神品,神品,元宰先生的称赏果非虚言。”

翁一边说,一边眼睛仍没离开画幅。(通过对烟客翁看《秋山图》如痴如醉的神态描写,侧面体现出《秋山图》的神品之说名副其实。)

“是么,真是这样的杰作吗?”

翁听了这话,不觉把吃惊的眼光转向主人。

“什么,您觉得我看得不对吗?”

“不,没有什么不对。”

主人像少女似的羞红了脸,然后淡淡一笑,怯生生地看着墙上的画。(此处对张氏主人进行了详细的神态描写,“少女似的羞红了脸”既有为自己提问而不好意思的羞涩,又有为画作获得肯定的高兴。“淡淡一笑”又体现了张氏主人作为懂画人,对画作的价值其实了然于胸,获得夸赞并不意外的心理。“怯生生”这一神态描写,展现了张氏主人对画的价值生起了新的认识和朦朦胧胧的敬畏。)

过了一会,翁告别这个荒院一般的张家。

逗留润州时,烟客翁几次派人到张家去交涉,希望把《秋山图》让给他,可是张家不肯接受他的请求。于是,翁只好断念了。(前文多次以“荒院”形容张家作为铺垫,可见其财力不支,却仍不肯转让《秋山图》,侧面看出张家主人是真正惜画、爱画之人。)

王石谷讲到此处,停了一下,又说:“这是我从烟客翁那里听说的。”(时间转为“现在”,讲述主体切换回王石谷,“停了一下”将读者拉回现实。)

“那么,只有烟客先生见过《秋山图》的了。”

恽南田捋捋长髯,眼望着王石谷。

这回,王石谷没喝茶,又娓娓地讲下去了。(辅之以“捋长髯”“喝茶”等细节,有意造成叙述的停顿,使节奏缓急有度,同时也巧妙地营造了讲故事的氛围。)

烟客翁同我讲这事,是见过《秋山图》后五十年的时候。此后过了约一月,我独自去南方游历。其间偶然听说那《秋山图》已被相识的贵戚王氏以千金代价从润州张氏子孙那儿弄到手。我便急忙到王氏府,去拜观《秋山图》了。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这正是王氏庭院的牡丹花在玉栏边盛放的初夏午后。在匆匆谒见中,不觉就笑了起来:“闻说《秋山图》今已归府上所有,烟客先生为此画曾大费苦心。”(特意交代王氏“贵戚”身份和他千金买一画的举动,加之对王氏庭院“牡丹花”“玉栏”等象征繁华富贵等关键物象的描写,均凸显现在的《秋山图》藏家王氏财力雄厚,也侧面暗示了王氏附庸风雅的俗意。)

王氏满脸得意地说:“今天烟客先生也约好了要来,先到的请先看吧!”(神态描写,“满脸得意”一词可见王氏对自己拥有《秋山图》十分骄傲,与前文张氏主人形成鲜明对比。)

王氏马上叫人在厅堂侧墙上挂起了《秋山图》。临水的红叶村舍,笼罩山谷的白云,远远近近侧立屏风似的青翠的群峰——立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大痴老人手创的比天地更灵巧的一座小天地。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墙上的画。(此处细节描写,只在有客来访时挂起,且位置位于厅堂侧墙,与前文张氏主人时时刻刻都挂在正墙反复赏玩从未收起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王氏并不懂画也并不惜画,只将《秋山图》作为自己进行炫耀的资本的意图。)

云烟丘壑的气势,显然无疑是大痴的真品,用这样多的皴点,而墨色又这样灵活……着这样重叠的色彩,而看不出一点笔痕,除了痴翁,别人究竟是不可能的。可是——可是这《秋山图》,和烟客翁曾在张氏家所见那幅,确不是同一大痴的手笔。比之那幅,这恐怕是比较下品的了。(本段呈现的是王石谷看到画时完整的心理过程,由赞叹到怀疑到叹惋,复杂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无疑”“可是”“恐怕”等词语的使用,使文意呈现多次转折,真假似是而非,颇有矛盾之感,营造朦胧、玄妙氛围的同时,增加了文章情节的曲折效果,也为下文烟客翁前来鉴赏时产生的异样反应作了铺垫。)

王氏窥探我的脸色,我竭力不使失望之色露出脸上。过了一会儿,王氏带着担心的神气问:“您看如何?”

我连忙回答:“神品,神品,难怪烟客先生大为惊奇。”

王氏好像对我的赞赏还有点不大满足。

这时候,恰巧对我大讲《秋山图》妙趣的烟客翁也到来了。他同王氏寒暄着,显出高兴的笑容。

“五十年前在张家荒园看的《秋山图》,现在又在华贵的尊府再度相逢,真是意外的因缘。”

翁如此说着,举头观看墙上。这《秋山图》究竟是否他见过的那幅,他当然是最明白的。因此我也同王氏一样,深深注意他看图的表情。果然,他的脸上渐渐笼上了一道阴云。(神态描写,运用传神的借喻手法,以阴云比喻烟客翁的神情,可见王氏所藏的《秋山图》的确大有端倪。)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王氏更加不安了,怯生生地问:(此处王氏“怯生生”问翁与前文张氏“怯生生”看画形成鲜明对比,王氏关注他人对艺术品的评价和其附加价值,张氏则更加注重画作带来的审美价值。两相对比,充分印证了二者心态大不相同。)“您看如何,刚才石谷先生也大大赞赏了……”(连续变化的神态描写与故事情节发展相呼应,由一开始的“得意”到“担忧”再到“不安”,再次印证王氏并非真正爱画之人,而是沽名钓誉的藏家,只在乎画作的真假。同时在情节层面,一连串的神态变化也侧面暗示着这幅《秋山图》的真假之辨即将浮出水面。)

大概也不忍使王氏失望吧,翁看完了画,便郑重对王说:“您得到这画,真是莫大幸运,它给府上的珍藏又添加了一重光彩。”

我向烟客先生做了一个眼色,小声地说:“这就是那幅《秋山图》吗?”

他摇摇头,回我一个奇妙的眼色:“真是一切如在梦中,也许那张氏家的主人是一位狐仙吧?”(随着两位大家的对话,情节已经推至高潮,但期待中的“一锤定音”并未落下,烟客翁避开问题,“真是一切如在梦中”增加朦胧之感,使读者联想“庄周梦蝶”之哲意,再以问句作答,加入了“狐仙”这等玄妙的猜想,将情节引向更加扑朔迷离的方向,讲述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增添了小说的神秘氛围,留下的想象空间无穷无尽。)

“《秋山图》的故事就是如此。”

王石谷讲完了话,慢慢地喝了一杯茶。

“果然,真是一个怪谈。”

恽南田两眼盯视着铜檠的火焰。(“铜檠的火焰”分别出现在文首和文尾,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可是烟客先生心中不是明明留下了那幅奇怪的《秋山图》,而且你心中也……”

“青绿的山岩,深朱的红叶,即使现在,还好像历历在目呢。”

“那么,没有《秋山图》也大可不必遗憾了吧?”(回顾《秋山图》的画作本身,“青绿的山岩”“深朱的红叶”都代表着对《秋山图》画作本身的审美体验。“大可不必遗憾”通过讲述主体之口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追究事物的真伪远不及获得对“美”的审美体验、引发对“美”的思考重要。)

恽王两大家谈到这儿,不禁抚掌一笑。(文尾“抚掌一笑”戛然而止,与前文“真是一切如在梦中”相对应。以两位大家的语言和动作神态结尾,并未点明画作的真伪,使小说情节更加复杂和曲折。同时,留下悬念,引起读者对“美”的思考。)

(有删改)

“智读”文本

内容概要

小说从秋夜里王恽两位大家喝茶谈话写起,以二人的对话为线索,引出关于《秋山图》真迹的故事,扣住题目;对话中的第一个故事是“五十年前”,烟客翁在元宰先生的推荐下,前往润州张家观摩《秋山图》真迹为之惊叹,想要买下而不得;对话中的第二个故事在“五十年”后,讲述人王石谷闻说《秋山图》被王氏重金买下前往观摩,巧遇烟客翁共同观画,二人强为叹羡;最后时间回到“现在”,王恽二人对画作真伪的追求戛然而止,抚掌一笑。

主旨中心

这篇小说主要描述了王恽二位大家谈论《秋山图》真迹的对话,全文以探究真伪为线索却以“没有《秋山图》也大可不必遗憾”作为最终答案,引发读者对“美”的思考,表达了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不同年龄阶段的审美感受都可能是不同的,审美体验最为重要的主旨观点。

表达技巧

小说以二人谈话为线索,在对话的文本中采用了“五十年—五十年后—现在”的顺叙方式,适时变化时空,多次转换叙述主体,避免叙事的单一性,丰富文本内容,使得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风格自然清新,笔调朦胧,渲染出玄妙、梦幻的氛围。对话描写大多言不尽意,有老庄哲学“得意忘言”之风,凸显了注重审美体验而非定论的核心思想。

模拟演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宰先生对《秋山图》的高度评价,让烟客翁五十年来对该画念念不忘。

B.描写张府厅堂的紫檀椅子上蒙着淡淡的尘土,间接表明了张府家道中落。

C.张府荒草丛生与王府牡丹盛开形成对比,暗示《秋山图》终将大放异彩。

D.王石谷谒见王氏时的笑容,既有将见到名画的兴奋,也有对贵戚的谄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以王石谷的问话引出《秋山图》故事,“可以说见过,也可以说没有见过”预示故事曲折而神秘,引起读者兴趣。

B.小说围绕《秋山图》的故事展开,构成故事套故事的格局,其中既有王石谷听闻的,也有他亲历的,故事之间过渡自然。

C.小说插入喝茶、拨灯、捋长髯等多个细节,有意造成叙述的停顿,使节奏缓急有度,同时也巧妙地营造了讲故事的氛围。

D.小说两次细致描绘《秋山图》画面,突出“云壑丘山”的磅礴气势,是为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了小说主题。

3.同是画作藏家,润州张氏和贵戚王氏对《秋山图》的心态却不相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小说脱胎于清代文人笔记,该笔记以王石谷与恽南田相约同去寻找“《秋山》真本”为结尾,确定王府的画是假的。而本小说关于《秋山图》故事的结尾具有“不确定性”,这样的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本期读4版)

致作者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向我报投稿的作品一经采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报拥有其在报纸、网络的刊载权、出版权,以及稿件的编辑、复制、发行等权利;同时,本报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费用。本报刊发的作品与图片,因未能联络到原作者,未能及时发放的,敬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张氏王氏张家
说话算话的我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霸王”不在家
给张家源的信
少先队活动(2018年8期)2018-12-29 12:16:02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
“妻管严”沈括
幸福·悦读(2011年8期)2011-12-19 0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