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瑜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碎片化”的知识获取方式,大约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为了快速获取知识,我们不得不依赖提供大量碎片信息的电子产品而放弃阅读完整的纸质书;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使我们无法摆脱这一固定模式而特立独行。
于是,许多人都被这样的碎片化信息贴成了“广告墙”,乍一看面积庞大、密密麻麻,走近才发现是一些没有用的过时消息。于是“广告墙”被无视、被遗弃,只能在风雨中被日渐腐蚀。
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积”是个不错的途径。
诚然,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但我们可以选择这种模式下的阅读内容。你说没有时间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解一个热点,那么,比起在娱乐信息的天地把自己变成“广告墙”,又为何不专注于一件有意义的事上,用无数的碎片化时间,将其积累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这样获取碎片化资讯的方式,我将其称为“拼图板”。
“拼图板”虽然由于锯齿遍布的原因,显得不那么美观完整,但相较“广告墙”而言,它无疑更有中心,也更清晰。在拼图完成后,你可以随时拿出来欣赏回味,也可与人分享。
然而,将碎片汇成“拼图板”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一步需要选取。作为初学者,可利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将一个知识体系整理清楚,不宜选取太难的面,这样容易因感到无从下手而半途而废。
其次,正如拼图需讲究技巧,整理碎片化信息也不能随着性子来。要先从事件的中心部分开始理解,再慢慢扩散到周围,直到将完整的信息在脑中列成一张清晰的图表,拼图才算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拼图本身是由碎片集成的,极易发生脱落、缺失等情形。所以,若以“积”拼图的形式处理碎片化信息,那么信息收集完后的复习工作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化散为整,将碎片化利用到极致。
由此可见,虽然碎片化的资讯相对整体化有其天生的劣势,但若能好好利用,也能为我们知识面的拓展和深入服务。所以很多时候,与其责怪时间零散而沉迷于无用的碎片信息,甘心成为斑驳的“广告墙”,不如沉下心来,好好地完成一幅拼图。
碎片化信息本身并不会造成问题,造成问题的是我们使用它的方式。若使用方式正确,我们照样可以利用碎片化、利用拼图来装点我们的人生,让它成为有深度、有广度的风景。
点评
这是一篇写得很有趣的文章。说它有趣,其一表现在文章的整体性设喻使本来枯燥的论述形象生动起来;其二表现在全文对“广告墙”和“拼图板”这两个概念作了对比分析和深入辨析。文章围绕核心观点思考的转换和一步一步的推论,形成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拼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