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川
关键词:人工智能、视觉艺术、高校教育、创新
视觉艺术在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融合与体现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视觉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利用神经网络生成图像、图像识别分析图像风格、文本生成图像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突破传统的视觉界限,实现跨界和融合的表达。
同样,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的视觉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例如,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视觉艺术作品的智能分析、生成、评价和推荐,提高视觉艺术的创作效率和质量。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立体化、动态化、交互化和沉浸化呈现,提高了视觉艺术的体验感和参与感。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博物馆等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网络化和共享化传播,推动视觉艺术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正如近期受到较多谈论的ChatGPT,通过大数据学习,能够在语言文字方面产生高度智能化的对话,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人类的工作;而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人工智能图片平台,通过输入文本,可以生成照片级的逼真图像。面对新技术的到来,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对于学术原创性、新闻真实性等话题都产生了担忧,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迫切问题。
在艺术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视觉艺术的发展是从绘画的造型手段发端而来,突破到了对观念、材料、科技、媒介语言等各个层面的实验性探索。而从视觉艺术生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传统视觉艺术的样式并不会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消亡,因为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这一部分是所有视觉艺术形式的基础,传统造型手段的传承会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到新媒介语言中,从而产生新的形式语言;而另一方面,艺术的发展势必需要最为前沿的探索性与实验性,如果没有艺术的创新性,也就意味着艺术失去了生命力。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探索已经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议题,并且,艺术家们已经在践行和尝试这一新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而高校的视觉艺术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相应的方向和体系,才能为未来的视觉艺术教育提供动态的体系建设。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视觉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传统的视觉艺术教育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人工智能技术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智能化评估和反馈。在传统的视觉艺术教育中,学生的作品评估和反馈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评估和反馈系统的出现便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估。这种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的色彩、构图、形式等多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样态,同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作品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服务,如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学习路径、学习反馈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⒉艺术创作辅助工具。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辅助工具。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图像可以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高质量、形象化的分镜头脚本;而对于绘画、雕塑、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前期生成的图像来判断最终作品的颜色、构图、材料等是否符合个人的预想。例如,艺术家蔡国强的最新人工智能艺术计划,就是通过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学习艺术家本人的大量创作、著述、影像與档案资料,它既成为了蔡国强的作品,也是其对话与合作的伙伴,未来也可能独立创作——通过与技术团队的开发,这个系统成为了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为有机整体的媒介系统,此系统生成的图像与文字,也为艺术家蔡国强的创作打开了一条新的路径,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系统是如何思考与反馈艺术创作的。以往的艺术更多的以人工性作为主体,而人工智能的到来,让机器参与到创作中,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有机、活跃的发展态势。
⒊艺术品鉴和知识普及。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艺术品鉴和知识普及。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艺术品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艺术品解析和背景知识,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艺术品的在线展览和观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图像的自动标注和分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像的构成和特点。
人工智能在视觉艺术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视觉艺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涉及多种艺术形式——例如绘画、雕塑、摄影、设计、动画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视觉艺术教育的教师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效能。首先,视觉艺术教育的教师团队需要掌握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和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教学和评估……通过提高教师团队的人工智能技术素养,可以拓展教师团队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其次,视觉艺术教育的教师团队还需要提升专业修养,跟进当下的前沿科技,思考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点。通过提高教师团队的艺术理论素养,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性,也可以丰富教师团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为视觉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需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视觉艺术理论、视觉艺术批评等内容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课程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视觉艺术创作、欣赏、鉴赏等过程相结合,构建协作化、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人工智能技术是促进高等视觉艺术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教师开发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高校视觉艺术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化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其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传统的工业基地,也在经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转型过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技术进步的日益迅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人工智能化时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效率等等都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更多的消费者会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美感、体验等方面。视觉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意和美学素养的人才,为地方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点和差异化优势,从而提高地方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影视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影视业的崛起,摄影摄像等相关产业受到了广泛关注。视觉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跨界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为地方产业提供更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方案和路径。
高校视觉艺术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包括: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二,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视觉艺术人才,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三,组织相关展览和活动,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和影响力,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些举措,高校视觉艺术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地方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得到了技术和人才支持,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通过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得到了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机会,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产业升级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体现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视觉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和文化素养的人才,为地方产业提供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内涵和表达。高校的视觉艺术教育将在人工智能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创新,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和思考。对于高校影像艺术教育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意味着对于科技与艺术的双领域创新,文化经济的比重会在未来社会中占据愈来愈大的体量,视觉艺术加人工智能会拓展出无限的应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