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剑萍 童光东
人物档案
童光东: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国家区域(华南)中医肝病诊疗中心主任。
国家中医肝病华东南区域联盟理事长,深圳市中医院中医肝病研究所所长,深圳市中医肝病重点实验室(组建)主任,中华中医药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与深圳市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委编委,中医杂志,WJG、等多家SCI杂志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与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研究领域:中西结合肝病临床与实验。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30余篇,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共9项省市科技奖。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22年制定最新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明确表示:在肝癌的围手术期、术后辅助治疗期、随访康复期、姑息期等不同时期,采取病证辨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运用中国医药学方药、现代中药制剂以及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配合西医的统筹治疗,在控制症状、预防复发转移及延长生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中医治疗肝癌有何优势?
中医治疗肝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与攻补有序。首先,在辨病的基础上施行辨证论治。中医治病非一病一方,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病症表现,遣方组药,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中医抗癌的疗效。
早期肝癌通过根治手术切除,手术前后可以通过中医药干预以平秘阴阳,调气和血,提高术前耐受,促进术后康复;其次,研究表明尚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化瘀中草药能抑制肝癌基因转录和癌蛋白表达、促进肿瘤凋亡等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但中医治疗癌症非集中火力一味抗癌,还要视患者的舌脉象以及体质情况拟方谴药。
“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肝癌患者本质上是正气不足无力抗癌毒,加之癌毒耗损正气,正虚贯穿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因此,扶助正气是肝癌治疗贯穿始终的主要治则,大量研究证明调整气血,可能改善肿瘤的微环境,有利机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恢复。
此外,还要进一步判断邪正盛衰情况,然后再采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的方法。最后,在肝癌治疗过程中,中医更加注重整体观念。“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肝癌患者中后期常见不思饮食,腹胀恶心,乏力倦怠等脾虚症状。治疗时刻不忘保护脾胃中州之气,常用黄芪、白术、陈皮、木香、砂仁等健脾益气理气之品,以期达到“实脾则肝自愈”目的。
2.何时寻求中医治疗?
2.1 发现肝癌前或早期,中医药抗肝纤维化需早介入
我国85%以上肝癌患者存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基础。宿根不除,因此抗癌前出现肝硬化再生不良结节(结节〉0.5cm以上)皆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如合并病毒性肝炎还需要联合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可逆转肝纤维化,降低肝癌发生率。研究表明,中医药可能在抑制抗炎因子活化、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降解胶原或抑制胶原沉积、阻止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性等多方面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因而能有效逆转肝纤维化进展,是当前控制肝硬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在早期手术等治疗之后,仍需要此时结合中医药扶正祛毒,软坚散结治疗,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增加肝细胞内血供,从而治疗尚存未被切除的肝硬化癌前结节。
2.2围肝癌手术期,中医药保驾护航
无论是早期肝癌根治性治疗,还是中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或转化治疗,中药方剂在术前术后降低肿瘤复发及肝内外转移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比单纯手术及介入治疗,中医药治疗早期干预,全程参与能够改善围手术期患者肝功能,调控肿瘤微环境及免疫微环境,提高手术耐受性,改善术后生活质量,降低肿瘤复发率,同时提高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
肝切除、肝移植等外科手术创伤大,容易耗气伤血,此时中医药干预主要以气血双补,扶正补虚为主,提高手术耐受、促进术后恢复。肝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感染及肝功能异常是消融治疗及TACE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介入术后中药参与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优势互补的一大体现。介入治疗既是祛邪手段同时也是直接致病因素,不仅损伤人体正气,还使气血瘀滞,滞郁成热,故“虚、瘀、热、毒”是肝癌介入术后的核心病理基础。
对于中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医干预主要以扶正祛邪为主,针对其术后的不良反应,减少术后不适,起到增效协同作用。对于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来说,化疗药物常常会对患者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等。这个时候,中医药不仅可以配合抗癌治疗,减轻化疗毒性,还可以降低栓塞综合征发生风险,延长术后稳定期,比单纯的化疗栓塞疗效会更好,降低癌症复发转移的风险。
2.3系统治疗时期,中医药减毒增效
靶向、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癌首选治疗方案,可减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随着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其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如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腹泻、严重肝损伤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免疫药物的副作用就是免疫细胞激活后,不仅会攻击肿瘤细胞,也会杀伤自身的正常细胞,表现为免疫损伤为基础的自身免疫疾病,如皮膚、甲状腺、肝肾、胃肠毒性等。
因此,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仍是提高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皮疹、手足综合征属中医学“药毒疹”范畴,是晚期肿瘤内生邪毒,复感而外化的表现;靶免治疗针对癌毒同时亦会损耗人体阳气,加之恶性肿瘤内耗导致阴阳严重失衡,以脾肾亏虚、无以温化为主的腹泻、蛋白尿是其综合结果。中医药通过八纲辨证、平衡阴阳,在联合靶免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能改善晚期患者临床症状,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也能降低靶免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从而起到增效减毒协同作用。
2.4姑息治疗时期,中医药改善生存质量
肝癌末期,病程迁延,病机复杂,或经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肿瘤仍多次复发,或一发现即错失手术及介入最佳治疗机会,往往合并癌性疼痛、胸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患者身体和精神均饱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信心及生存质量,因此肿瘤姑息期支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此时,中医以“对症”治疗为主,针对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辨治,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癌痛患者长期使用吗啡、羟考酮等阿片类镇痛药易出现便秘、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头晕等不良反应,添加中药辅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品,“通则不痛”协同镇痛药增加止痛疗效,且中药作用持久而缓和,毒副作用低,可以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不存在耐药性、成瘾和戒断问题。
另外,对于一些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往往无法或难以采用介入或靶免治疗,临床症状一般比较重,如受腹胀,大便不通,黄疸、腹水等困扰苦不堪言。这些患者可以采用单纯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常常采用攻补兼施,可先补后攻邪,或先攻邪,中病即止,改善症状,总的原则是以通至通,屡攻屡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中医药全程介入和个体化诊治在肝癌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调整免疫、增效减毒、增强体力的作用。因此,在肝癌治疗过程中,中医药越早干预全程参与,患者综合治疗获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