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祺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曲秋晓)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郭 祺)
(2023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是读写结合类试题,要求根据语言文字运用Ⅱ文段“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内容进行写作,体现新教材中读写结合的理念。题目贴近考生实际生活,审题立意难度不大,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
材料的关键词是“空间” “放松,沉淀,成长”,提炼出来就是“青少年的成长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这个空间里,考生可以思考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可以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可以站在个人和家国的维度去思考问题。这道作文题可以写成文情并茂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典型说理的议论文,利于展现考生不同的思想、境界和格局。
根据题目中“不鲜见” “有时”等词语,也可以用辩证的思维去构思文章。比如,围绕“个人的成长空间”这一问题,谈及个人成长过程中关于静和动、慢和快、思和行、个人和家国等关系的思考。这样写来更能体现考生的深刻见解和思考。
从功利角度讲,考生在高考作文的文体选择上更倾向于议论文。那么,反向思考,当一道作文题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时,将本题写成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更易获得高分。因此,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也要适当对记叙文的写作加以训练。
本题如果选择写成议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写作逻辑应当是逐层递进而非并列的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高考高分作文的逻辑都是递进式的,而当下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热衷于套用模板,而模板多为并列式的。一篇800到1 000字的议论文想依靠并列式的逻辑结构讲透道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递进式的写作逻辑。
2.要善于挖掘关键词的内在辩证关系,不要仅从单一角度说理
高考作文题的关键词大多可以从中提炼出辩证逻辑关系。写作时应当抓住这种对立统一,体现文章的思辨性。比如,本题可以抓住“独立空间”和“故步自封”这对辩证关系进行论述。
3.材料的运用上要避免“随波逐流”
比如,在近两年的高考阅卷中,笔者发现“感动中国人物”的素材泛滥化、俗套化:无论何种主题,考生都想方设法向“感动中国人物”靠拢。这体现了考生写作素材储备单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备考过程中高度同质化的作文备考策略。作文材料的使用未必非得标新立异,但却绝不能千人一面。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于素材的选取、积累都要更加细心。
高分立意
从材料中提炼出若干关键词,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行文:
角度一:通过对自己空间的介绍或就如何打造“自己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成长故事。
角度二:思考“自己的空间”存在的意义,如可以沉淀情绪、思考,让自己得以更好成长。
角度三:反思“自己的空间”的局限性,辩证看待“自己的空间”。
角度四:呼吁社会各界倾听青少年的心声,为其提供适应其成长的空间。
高分佳作
反求诸己 留白心田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曲秋晓)
农夫种田时,会合理规划农田的每寸土地所要种植的农作物,按需分配,按时分植,但总有一片农田是经过开垦却不种植的。这是为了防止农田中的养分被汲取干净而刻意准备的。农田的空间如此,心田的空间亦如是。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生活在繁华且浮躁的大家族里,一面被迫读四书五经求取仕途,一面又深陷莺莺燕燕在感情中踟蹰。他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放荡不羁的不肖纨绔,但其实他是心思细腻的如玉少年。很多时候,他都能在繁华浮躁中参悟事理。譬如,在第二十二回中,他在听曲文后,写了一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此偈是宝玉对自身情感的审视,更是于黛玉情怀的委婉表达。同时,他也悟到了禅宗的空明境界:刻意寻禅是不能得的,只有无求于身外,才能寻得禅机。而这也正是儒家所讲的“反求诸己”。
青少年的生活都如宝玉般伴随着多变与烦恼。曾经的中国青少年,几乎都拥有一本日记。这日记是他们的“心田”,里面种满了似宝玉所写的偈语的字句。而当代青少年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这部手机往往成为他们“反求诸己”的工具。他们有时会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仅自己可见的内容,有时会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私密的说说,写出来的内容并不展示给他人,而只回馈给自己,这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悄悄记录下来的文字会成为独有自我印记的青石砖,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化作一道幻化心境的青石壁,营造出独属于自己一人的一隅小天地。这小天地中天马行空的想法,是隔绝外界嘈杂之声的必备事物。这围起的留白是外界在对自身心田遍插植株后留给自己舒畅思想、静寂内心的一片空地。沉淀出的文字,是永远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
海子有描绘夜中的静谧之感的诗句,我认为刻画心田上独属于自己的一片留白也极为恰当:“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我们自身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亦反映于自己心灵中那方平原,这特别的地方,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地狱变成天堂。那些把心田种满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疲于应对社会的关切、人际的交往,总想做到八面玲珑、事事完美,美则美矣,却丢失了自我与灵魂的宁静。静由心生,在自己所掌控、创造的心田留白中,我们应努力把外界带给我们的郁热与烦躁变成一片清凉。
请给予内心,一片留白,听听水与诗歌。借农民种田的生活经验引入主题,对标题“心田”进行诠释。开篇不落俗套,源于学生平日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从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中取材,以贾宝玉为例,说明青少年要回归内心,营造独立空间思考问题、沉淀自我。同时,从素材中升华提炼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考,也是一大亮点。本段也能体现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有效整合、开发,可作为学生积累使用素材的一个范例。
联系现实,进一步说明青少年独处空间的类型和作用。
更进一步,反思现实,正反对比,对构建“心田留白”提出建议。
与标题呼应,再次点题。
思维导图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文质兼美,主题深刻,评卷时易于在议论文的“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获得高分。文章根据材料,将青少年所需要的独处空间比喻为“心田留白”,阐明了其普遍性与重要性,符合材料中关于青少年希望拥有自我空间的说法,契合主题。
在表达上,从“心田留白”的普遍性、重要性谈及其具体类型及其作用,再结合现实及相关事例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建议,逐层递进,娓娓道来,文脉流畅、严谨。
发展等级层面,文章以生活事实引入主题,体现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同时行文素材取自文学经典,富有文采;对于主题的思考能联系现实,正反对比,内容丰富。
名师下水文
云在青天水在瓶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郭 祺)
人生之境,或宽,如云在青天,空阔辽远;或窄,如水在瓶中,仅容一物。有时,你需孤身一人,畅游人生;有时,你要走入大千,体悟尘世。
青年人是鲜活的独立个体,尽管与世间万物都丝丝牵绊,但终究是独立的。独立的青年,需要独立的空间。“我的地盘我做主”是年轻人狂傲的宣告,这份狂傲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快速多变的社会带给他们的焦躁与不安:社会期许、自我发展、人际交往等各种困惑。有时,青年人需要为自己独开心境,放松心情,沉淀自我,厚积薄发。
寥寥人生,漫漫长路,走过自己的,才是始于足下的。有人说,一群人的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一个人的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且看那灯红酒绿的繁华,纸醉金迷的喧嚣,在那些虚伪的笑容之下,隐藏的是怎样空洞的心灵。繁华既歇,灯火阑珊,午夜梦回之际又是怎样的寂寞与躁动。反观独开心境之人,李太白豪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陶元亮浅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或豪放不羁,或自赏篱菊,他们都曾被俗世伤透,但都在自己独得的境界中得到了疗愈,获得了真性情。人要依据自己的个性开辟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青年人更是如此。独开心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青年如水,水在净瓶,独自思考,独自决定。
独立空间并非盲目崇尚独行,独行侠纵使名声在外,也并不值得称道。青年人有时虽需要一片净土疗愈自我,但这片空间却切不可成为躲避现实走向孤僻的“桃花源”。我想,独立空间,是独自思考自己的困难,默默坚定自己的路,攫取属于自己的生命启迪和宁静惬意。然而,人毕竟立于社会,在自我的空间沉淀过后,一定要走回到广阔天地之中,青年人才能大有作为。回归天地是成长的终到之处,与人交善,学会与他人合作,千万不要与时代格格不入。青年如云,云在青天,云海相伴,蔚为大观。
人生之各有不同,但我却想用各有千秋来形容它。人生之路无论怎样,都得学会从容走过,徜徉这命运的曲曲小径。青年人,既要过得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市井生活,也要开辟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独立心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年华老去时说:“我曾痛过,哭过并且成长过。”
青年成长路难行,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开篇呼应诠释标题,并对“空间”做辩证阐释,点明文章的写作思路。
联系现实,论证青少年拥有独立空间的必要性。
联系现实进行对比,进一步阐述独立空间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例证对独立空间的构建提出建议。
笔锋一转,从反面入手,阐述拥有独立空间不意味着逃避现实、离群索居,体现文章的思辨性。
与开篇呼应,体现思辨的文脉,并加深空间与成长的联系。
化用古诗进行结尾,文学味浓。再次回扣标题与开篇,首尾呼应。
思维导图
本篇下水文是一篇体现思辨意识的议论文。从开篇就明确显示出辩证统一的写作思路。本文重在展示挖掘关键词内在辩证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在行文过程中展现出思辨性的逻辑。这是获得高分的有效途径。另外,本文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所积累的古代诗文的深入理解和迁移运用,有助于提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复习过程中有效整合语文学科各部分的知识,以达到在写作中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