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
——以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与《柴米油盐之上》为例

2023-04-29 00:00武新宏侯梦鑫
电影新作 2023年5期
关键词:纪录片时代

武新宏 侯梦鑫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距离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及2015年11月,党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脱贫攻坚总体目标要求,不到8年时间,832个贫困县、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国家形象具有可感知性、相对完整性、主客观统一性和自我塑造性。1作为“生存之境”“国家相册”的纪录片,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塑造及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脱贫攻坚纪录片呼应时代发展,把握历史脉动,聚焦现实生活,用纪实影像,向世界讲述中国脱贫攻坚动人故事,展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

一、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呈现:全景与特写

12 集纪录片《无穷之路》(2021)由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以主持人陈贝儿的媒体人视角,实地探访10个最具代表性的极度贫困村落,穿越崇山峻岭、荒漠戈壁,用参与式深度体验方式,记录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性下普通百姓摆脱贫困的鲜活故事。跨越中国大江南北6个省,辗转几千里,历时3个月,用全景观扫描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长期以来艰苦卓绝的扶贫工作,生动展现中国政府民为邦本、革故鼎新的执政理念以及普通中国人勇毅进取、自强不息、亲仁友善的品质和精神,属于全景视角的自我塑造。而4集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2021)由两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足迹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的英国导演柯文思执导。身为他者的柯文思,以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视角,理性观察,真实讲述中国普通人追寻富足美好生活的个体故事,属于聚焦视角的他者塑造。

(一)中国脱贫攻坚艰辛历程的全景呈现

《无穷之路》以沉浸体验、互动访谈方式,精准讲解不同地方摆脱贫困的具体方针策略和实施办法。每个地方的致贫原因、贫困状态、脱贫方略、推进过程、人物故事、脱贫效果等丰富信息,在主持人亲临现场、深度体验中,娓娓道来、一一展现,既清晰明了又生动感人;既有国家政策、辽阔疆域、壮美山川的宏大叙事,又有政策落地、具体实施推进故事的微观叙述;既有纵向历时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今昔对比,又有横向共时空的不同地域丰富性、独特性,纵横交织、全景观、立体化呈现中国脱贫攻坚进程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生活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总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民为邦本的国家形象。

1.人民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秉持钉子精神的新时代政府形象。纪录片《无穷之路》详细解释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推进计划,采访生态扶贫专家,探访易地搬迁推进者,跟拍定点改善农村设施建设企业家,展现中国政府人民至上、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国一盘棋的执政理念。以悬崖村等10多个典型扶贫案例,呈现国家调派10万多工作人员,从南到北,从戈壁沙漠到热带雨林,逐家逐户走访调研,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锁定9900多万贫困人口,派驻100多万扶贫干部,驻村查找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推行“万家企业帮万村”,建设12万个扶贫“希望小镇”;推进异地搬迁、生态扶贫等计划,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展现不畏艰难、人民至上的中国政府形象。

2.质朴善良、革故创新、勤劳进取的普通中国人形象。中国地域差异悬殊,贫困人口基数大,短时间内近1亿人整体摆脱贫困,其艰巨性与复杂性前所未有。《无穷之路》没有掩盖困难,而是充分展现不同地域人民观念转变的过程,表现扶贫干部工作的艰难进程,呈现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变化,展现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强与伟大。贵州寨章村被大山环绕,居住及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村民一开始并不理解扶贫干部改造重建房屋及基础设施的做法,不愿意离开世代居住的祖屋。当看到样板房里宽敞明亮的客厅、卧室、厨房,还有水泥大马路、幼儿园、学校、非遗工作坊,生活条件发生巨大改变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感激和笑容,呈现出顾全大局、质朴善良、勤劳进取的普通中国人形象。

3.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赢的新时代生态形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赢的文明发展道路。作品展现国家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的推进过程及效果。西北沙漠戈壁没有水,生存环境恶劣,采取异地搬迁方式,还土地给生态,绿化植树,引水灌溉,恢复生机;海南热带雨林树多水多,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采用生态移民,发展有机农业,有效利用环境资源,脱贫致富,展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4.物质条件与文化教育条件共同改善的新时代经济形象。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作品用生动故事,展现生活物质条件改善之后,改进教育设施、丰富文化生活、完善医疗条件等,悬崖村藤梯变钢梯,钢梯变楼梯,搬进城市里的新房后,沙发、彩电、互联网,一应俱全。教村民学说普通话,学用互联网,提高文化水平,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医疗保障,呈现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二)普通中国人个体形象的聚焦深描

《柴米油盐之上》则更多关注普通中国人个体形象的塑造,把不同年龄、职业、性格、命运的人,放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细致描述,以小见大地展现新时代中国人勇于挑战自我、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

1.负责敬业的扶贫干部形象。第一集《开勇》讲述云南贫困山区村支书常开勇,扶贫下村帮助村民搬迁的故事。开勇是一位正直善良、尽心尽力的基层村干部,每天要花费40多分钟车程到达村里。他的薪水不高,而且大部分花在跑上跑下的汽油费上。工作繁忙,他没有时间照顾年迈父母,以至于父亲去世时没能在身边。他更无暇照顾自己小家庭,以至于妻子感叹“我当你的贫困户该有多好”。在工作职责与家庭亲情之间,在大家与小家之间,他选择舍小家保大家,体现出新时代基层村干部敬业奉献的精神。

2.勤劳敢闯的命运挑战者形象。第二集《琳宝》讲述一位云南贫困山区“95后”年轻女性张琳,通过开大型卡车改变自己生活处境的故事。身材瘦小的她靠自身努力打拼,给家人最好生活。她性格开朗,即使受过伤害,也笑容常挂脸上。纪录片呈现她笑对过往、放声高歌的积极状态,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新时代普通中国人形象。

3.尊老重义的文化传承者形象。第三集《怀甫》讲述杂技演员王怀甫充满艰辛的成长历程。他的人生经历是一部新时代农村青年奋斗史,从贫困状态到成为舞台明星,传承中国传统杂技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艺术梦想。每年春节王怀甫都带儿子回河南老家,寻找儿时痕迹,孝敬父母,不忘根本,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传承传统、尊老重义的精神品质。

4.共同富裕的开拓者形象。第四集《子胥》从子胥村这一致富典型出发,展现中国快递行业的发展,也展示中国人互帮互助、回馈家乡、建设家乡的乡土情怀。九十年代年轻人生活贫困,几个少年勇于尝试新事物,从骑自行车送快递,到大城市里闯出一片天地。历经无数艰苦时刻,终于创造出一个庞大的快递帝国,分公司遍布全国各地。与前面3个故事“走出乡村”不同,《子胥》的关键词是“同乡联结”。同乡带同乡的乡缘情结是他们创业成功的关键。开拓者们心系故土、回望家乡,致力家乡建设,塑造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开拓者形象。

二、呈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路径:自塑与他塑

(一)叙述视角:沉浸式体验打造“理解式对话”与被拍摄者第一人称讲述

叙事者需要选取一个特定的视角进行言说,叙事才能铺展衍生。叙述视角是叙述者对所叙人物、事件进行观察与讲述的方位与角度。它不是附属物,相反,“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角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2《无穷之路》采用主持人介入式体验采访的方式,沉浸现场,讲述所见、所感。打破全知全能视角的单向度讲述,在情景体验的双向交流中,消解陌生感,构建理解信任,营造主持人与被采访者、叙述者与观众之间立体多维的理解场域,实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高吸引力。陈贝儿在悬崖村体验攀爬钢梯——1500米直立高耸的钢梯,令人望而生畏,一边艰难地攀爬,一边气喘吁吁地和悬崖飞人拉博交流:一个说“你看看下面的风景”,一个说“不看,不看”,“不看,你会错过独一无二的风景”,在生动对话中,传递出生存环境恶劣,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朴实善良、乐观坚强等大量真实信息,引发受众的深刻理解与共情。在怒江,主持人体验古老出行工具溜索,与当地村民邓医生一起共同处于绳索之上,也共同经历惊险行程,引发观众惊叹。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交流,营造理解式对话,激发受众认可式观看,更愿意了解和理解作品所传递的致贫原因、脱贫必要以及脱贫过程的艰辛。自塑视角下,创作者注重在场的真实。

《柴米油盐之上》讲述的是中国普通人逐梦小康的故事,摒弃全知全能视角,采用跟拍纪实、让被拍摄者自我讲述的方式,呈现人物心理、情绪情感变化以及命运发展。人物对着镜头讲述,制作者躲在镜头背后旁观。第二集《琳宝》主人公讲到,“我叫张琳,很多人都喜欢喊我琳宝”,开头以自我介绍引出故事叙述,描述离开大山改变命运的辛酸历程,最后说出“女性必须要经济独立,我不会靠任何人”的女性独立宣言,展现新时代中国女性的自信、坚强与乐观。导演柯文思从“他者”视角,表达自己对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个人观察与理解,给中外观众提供不同解读的可能性。他塑视角下,创作者注重旁观的真实。

(二)叙事方式:轻松活泼“Vlog+纪录片”与理性旁观纪实跟拍

叙事方式是用来叙述故事、事件或经历的方式和技巧。不同的叙事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无穷之路》采用“Vlog+纪录片”的叙述方式进行内容呈现,以主持人现场所见的第一人称视角画面,轻快活泼地展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进程中不同地域摆脱贫困的巨大变化,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沉浸感和亲切感。第一集《四川悬崖山》,主持人一落地,就手持自拍设备,面对镜头介绍当地自然环境及贫困状况。悬崖村坐落在悬崖顶上,村民上下山唯一方式是通过垂直九十度用藤条织成的简陋天梯。2016年,政府出资100多万元建成有2556级的钢梯,村里也通了自来水,电缆铺设完工,水、电、路等生活基本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陈贝儿手持自拍相机,体验攀爬近乎直立的钢梯,一边攀爬,一边讲述现场感受,展示出钢梯的险峻和生存环境的恶劣,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现场代入感。第三集《云南怒江》,主持人跟随邓医生体验怒江溜索,一只手紧紧抓住绳索,另一只手则紧紧握住自拍相机,画面中出现摄像机和手持相机,明确显示“Vlog+纪录片”的拍摄形式,具有强烈生活感和时代感,形成受众与主持人直接交互状态,真实性、亲切感和交互性显著增强。

《柴米油盐之上》则采用旁观者跟拍纪实的拍摄方式,不用解说词,而是大量运用同期声和长镜头,以平等的姿态,平视的视角,客观记录中国西部的贫困落后、中国共产党员的坚韧、国家易地搬迁、中国普通人家国情怀、城市化进程、市场经济转型等一系列社会变迁,给人比较强的客观性、真实感和说服力。影片没有刻意拍摄采访镜头,而是聚焦事件进程中的人,以“墙上的苍蝇”的旁观视角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流动,降低对拍摄对象的干扰,保留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物命运的发展性。

(三)叙事策略:今昔对比打造说服力与冲突悬念强化戏剧性

叙事策略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叙事策略中一个重要策略是差异与对比的运用,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无穷之路》将过去情景与现实变化并置对比,展现脱贫攻坚的辉煌成果,具有事实无可争辩的说服力。第一、二集《四川悬崖山》中,悬崖村脱贫前的影视资料展示简陋“藤梯”,与脱贫中政府修建崭新坚固“钢梯”的对比;“悬崖飞人”莫色拉博搬进城里新家电视、沙发、客厅、卧室等城市化设施,与没有水电、没有卧室的杂乱旧家的对比;村民艰难背物品下山被压低价钱,与网络铺设完成后利用互联网直播轻松带货的对比等。第三、四集《云南怒江》中,古老的“溜索”,与所有三十六座“溜索改桥”工程项目完成的对比;第六集《宁夏西海固》中,西海固昔日的戈壁荒滩与今日金滩绿洲的对比;以往贫困县与今日网红县的对比等,验证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消除国内外受众对中国制度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增强说服力和可信感。

《柴米油盐之上》则采用设置戏剧冲突等故事化叙述策略,阶梯递进式叙事与冲突悬念式叙事相结合,使纪实影像充满戏剧张力。阶梯递进式叙事,又称线性叙事,根据事件发展顺序和受众认知逻辑进行编排,具有较强时间脉络、清晰明确的主线和逻辑结构,注重故事完整性、时空统一性、情节因果性和叙事连贯性。如《开勇》沿着时间线,对基层干部常开勇走家串户说服贫困户搬离大山、参观安置房、进城落户等事件进行叙述,遵循事件的前后顺序和完整逻辑,易于理解,能更好被受众接受。矛盾冲突的运用,可以打破固有叙事节奏,增强戏剧性。如村支书常开勇一边要劝说贫困户搬迁,一边还要关注家人的情绪,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矛盾;女货车司机张琳对爱情充满希望却遭遇第二次离婚打击等。而悬念设置可以建构叙事节奏,如常开勇面对“固执”的村民能否完成易地搬迁?女货车司机张琳将怎样安排年幼的儿子、是否会放弃开长途大型货车的工作?杂技演员王怀甫是继续梦想还是回家养伤?这些悬念的设置,增加了故事叙述的节奏感和情节吸引力。

(四)传播渠道:国际视野+大屏小屏联动+立体传播

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接受。一个完整的传播行为包括信息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的多维度有效流动。在传播方面,两部作品有诸多共同之处。皆有国际视野、多媒体联动、立体化传播。《无穷之路》为香港无线电视制作出品,在香港翡翠台率先播出,并在埋堆堆APP同步播出,随后在内地知名新媒体网站推出。制作之初充分考虑适合各种语言用户,由团队原班人马制作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三种版本,充分满足香港、内地和国外广大用户需求。除香港和内地,TVB还拥有广泛海外传播网络。TVB通过向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付费电视台分销内容,触及全球华人社区。其新媒体服务TVB Anywhere,以及TVB在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账户,吸引超过2400万用户。《无穷之路》不仅让香港地区和海外受众了解中国脱贫攻坚战所创造的奇迹,追踪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也让内地、香港以及海外的观众感受到中国脱贫工程的伟大,塑造出勇毅进取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柴米油盐之上》采用官方主导、市场运作、多主体协同合作的对外传播新模式。在传播主体上,《柴米油盐之上》采用官方与民间合作形式,官方主要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并保留最终审批权,民间主要以互联网相关社交平台进行传播,消除受众对官方宣传的刻板印象,以达到更好传播效果。在外宣渠道上,《柴米油盐之上》与国外视频网站合作,全方位、全时段推送,发掘更多新鲜热门话题,进而促进宣传传播活动。通过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英国Sky天空电视台、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进行口碑营销,增进外国受众了解中国为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巨大努力,深受海外网民的喜爱,达到理想传播效果。

三、启示与思考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记录新时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亿万逐梦、奋进的普通中国人,使得中国梦的主题变得具体而生动。3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脱贫攻坚纪录片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内涵,用生动活泼、贴近当代受众接受心理的方式,在塑造新时代国家形象方面,有一些有益启发和思考。

1.明确内涵,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价值。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首先要明确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内涵,也就是要知道拍什么内容。纪录片《无穷之路》拍摄之初就有明确的展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意识和宗旨,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陈贝儿也因为此片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成为“让香港人有归属感的人”。柯文思也明确表示,希望用影片搭建连接中国与西方的桥梁,希望呈现真实中国,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人、普通中国民众的故事。在突出新时代特点,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内涵进行全面、清晰理解与呈现方面,有些纪录片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的纪录片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内涵定位不清,把握不准,还停留在过去旧观念和旧形象之中,形象塑造不能彰显新时代显著特征。

2.形式赋能,打造理解式对话,提升作品吸引力。在明确拍什么内容之后,用什么方式呈现新时代中国故事,让受众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是创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纪录片表现手法已经多样化,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但还是存在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如“解说+画面”模式仍然占有很大比重,一元化、主观叙事多有存在,单向倾诉的方式影响受众接受效果。创作者应该大胆尝试创新表现手法,打破一元叙事,构建二元及多元立体交流,注重互动性与时尚感,营造亲和力与年轻态。在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上下工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提升作品认可度和吸引力。

3.立体传播,大屏小屏合力联动,提升作品传播效果。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任何内容的传播都需要到达接受者才能产生传播效果。纪录片对外塑造国家形象,面对的是国际社会受众,涵盖面广泛。需要中国纪录片加大传播渠道的扩展力度,增加新媒体、融媒体传播力量。这方面《无穷之路》《柴米油盐之上》都提供了很好借鉴,打通互联网传播渠道,连接大屏小屏,融合多屏,形成立体传播网络。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4,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家间仍存在误解与曲解。媒介有责任塑造真实客观、可接受、易接受的国家形象。中国纪录片在塑造及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应该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内涵定位,充分发挥自塑视角对中国国家形象内涵价值全面准确把握的优势,着力表现国际风云变幻背景下,面对世界重大困难和挑战的中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借鉴他者视角,增强他我“合塑”。在相互借鉴、相互理解基础上,寻找相互认可契合点,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最大限度发挥国际传播效能,最大可能消除国际社会误解和偏见,最大范围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纪录片大有可为,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纪录片时代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