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思政“金课”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3-04-28 03:46操菊华许新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课人工智能

操菊华 许新茹

摘要:思政“金课”是教学质量高、学生获得感强的思政课程,其核心要义包括对象把握“准”、内容讲授“精”、场景搭建“优”以及效果评价“全”四个维度的内容。当前思政课建设要以“两性一度”为总体要求不断提高课程含金量。人工智能多模态分析、算法推荐、虚拟现实、智慧关联等技术可为思政“金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需大力推进思政课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依托人工智能驱动思政课画像更“准”、内容更“精”、场景更“优”、评价更“全”,有效提升思政课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不断开创思政“金课”新图景。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金课”;人工智能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1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6-0074-0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思政“金课”既是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学生获得感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思政“金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思政课依托人工智能赋能可有力驱动课程高质量发展,助力课程含金量的有效提升。

一、思政“金课”的核心要义与建设标准

思政“金课”是教学质量高、学生获得感强的思政课程,是含金量高的思政课程。从课程体系来看,思政“金课”的核心要义包括对象把握“准”、内容讲授“精”、场景搭建“优”以及效果评价“全”四个维度的内容。要按照“两性一度”的总体要求,以强烈的问题导向切实挤掉教学中的“水分”,建设出高标准的思政“金课”。

1.思政“金课”的核心要义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2]。这是“金课”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于教育部文件之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到育人的整体效果。因此,淘汰“水课”,打造思政“金课”,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思政“金课”是对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称,目前学界对其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一般来说,课程教学效果受到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思政课也不例外。因此从课程教学体系角度,可尝试对思政“金课”的核心要义作以下解读:

一是对象“准”,思政“金课”能对教学对象形成多维度的高清画像,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发展期待,正确回答“学生是怎样的、他们对思政课有哪些期待、思政课该如何回应学生期待”等问题,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与获得感。二是内容“精”,思政“金课”能在教学内容上摒弃“千人一面”的大水漫灌式做法,做到教学内容的分众化差异化供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得到思想的启迪与精神的滋养。三是场景“优”,思政“金课”教学场景能最大程度贴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情感、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沉浸感与体验感。四是评价“全”,思政“金课”的效果评价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取向,做到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动态化、发展性的视角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在过程与结果的关联中深刻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科学研判其发展趋向并积极引导。

总之,所谓思政“金课”就是含金量高的思政课程,是教师基于对学生特点与需求的把握、精准供给教学内容、打造极具感染力的教学场景、全方位动态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创新与难度提升,引领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产生强烈获得感的思政课程。

第6期操菊华等:人工智能赋能思政“金课”建设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2.思政“金课”的建设标准

在2018年11月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将“金课”标准概括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3]对于思政“金课”的建设标准,当前学界也大多从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角度进行探讨。其一,高阶性,就是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其二,创新性,体现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过程的全方位创新,推动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不断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其三,挑战度,即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增加思政课程学习与考核的难度,引导学生从课程内容中增强“四个自信”。

对于思政“金课”建设标准,我们既需要从一般层面把握其总体要求,更需要在对接具体实际中抓住关键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思政课建设亦是如此。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建设思政“金课”的过程中,既要遵循总体要求,又要看到自身特殊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问题导向切实挤掉教学中的“水分”,提高课程含金量,建设出高标准的思政“金课”。

二、人工智能賦能思政“金课”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赋能思政“金课”既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教育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思政课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现实需要。人工智能多模态分析、算法推荐、虚拟现实、智慧关联等可实现学生精准画像、教学内容差异化传播、沉浸式场景打造、教学效果动态呈现等,为思政“金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人工智能多模态分析可为学生精准画像

画像,这里指的是用户画像,是现实的人在技术条件下虚拟化、标签化的形象表达。用户画像的运行机理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用户行为数据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再用标签化的方式刻画出用户形象。多模态分析是数据收集与标签化处理的关键技术。所谓多模态分析是指借助智能传感设备和装载了多模态分析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对文本、视频等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有助于教师准确分析学生心理诉求,把握学生学习进度与情绪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工智能多模态分析是实现思政“金课”对象“准”的基础条件。“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4],在线上,思政课教师可通过数据采集工具对学生数据痕迹进行分析,为学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立体画像。在线下,思政课教师可借助眼动仪、脑电仪等智能传感设备对学生的眼动速率、脑电波等微观层次的信息实时捕捉并同步分析与处理,将蕴含学生情感特征的生理信息转化为理性化的虚拟数字信息,得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兴趣偏好等数据,建立画像库并对数据进行标签化定义与归档。总之,借助多模态分析技术开展双渠道用户画像有利于全方位了解学生信息、定位学生学习轨迹,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诉求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回应度”。

2.算法推荐可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算法推荐是指利用机器学习的主流算法构建数据模型,在模型中跟踪用户数据、分析用户行为、预测用户需求,从而为用户推送相关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常见的算法推荐包括基于用户画像推荐、基于内容推荐、混合推荐三种形式,三者在具体应用时各有侧重。基于用户画像的算法注重根据用户特征推荐,基于内容的算法注重根据内容质量与相似度推荐,混合推荐则结合以上两方面同时进行。算法推荐在思政“金课”上的应用表现为依据已获取到的学情数据和学习轨迹,基于以上三种推荐形式为学生开展知识的“定制化”推送,助力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是实现思政“金课”内容“精”的重要依托。思政“金课”强调教学内容差异化供给,算法技术有助于因人而异地进行内容推送。算法推荐目前在内容开发软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视频制作与分享平台的算法技术优势,为学生供给相关知识。以半月谈APP为例,这类主流融媒体平台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学生可在该类平台上了解最新的思政热点知识,平台会根据学生的使用数据为其推荐“定制化”内容。但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单一文字与多感官刺激的视频相比存在天然劣势,教师要结合智慧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视频平台的优质资源,掌握教学内容针对性的“金钥匙”。

3.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沉浸指的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的投入状态,沉浸度越深表明现实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越强,个体越能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将自身情感完全寄托在物理环境中,从而忘却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为VR)是基于数字化、仿真化技术创设出的虚拟空间,从根本上说是通过模拟出现实化的具体社会场景,使人在其中自主感受与体验,实现人与环境的“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中“生成的数字化的社会关系,对于促成现实人自身的价值观生成,协调现实人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人理论意蕴,从而具有非常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前景”。[5]

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思政“金课”场景“优”的有力支撑。“当前环境下,学生既身处实体的物理空间,又处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这样一种现实与虚拟相互交织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能不能科学把握教学环境的新特点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直接影響到思政课教学的实效。”[6]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打造出逼真的三维多感官环境,营造出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学习空间,使得交互式、跨时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落地。搭载虚拟现实技术的思政“金课”有利于构造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的教学场景,使得场景烘托更具真实感,助力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形神兼备”的“金课”。实践中,不少学校已建立起虚拟仿真课堂,形成了“VR+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场域的扩大,许多博物馆或红色教育基地也开发了线上VR体验系统,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实地”探访学习。

4.人工智能智慧关联可动态呈现教学效果

智慧关联本身并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内生技术,而是指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智能挖掘技术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支撑下使得对象之间能够形成的一种关联。在教育领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有助于促进教学过程与结果的整体链接,便于教师动态开展教前定位、过程考核、行为预测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人工智能智慧关联是实现思政“金课”评价“全”的有效保障。课堂教学评价是采集多方面信息发现价值的过程,是精准采集为教学改进提供决策的过程,是发挥其反馈功用发展价值的过程。[7]借助人工智能智慧关联技术能够进行多渠道信息采集,并通过全程动态评价为教学预测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催生了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LMS),该系统可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评测等环节都联系在一起,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现学习进度,评估学习成效。借助智慧校园,教师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评价与干预:在教学活动前,在相关平台上查询学生的智能画像和知识图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智慧教学软件开展随堂检测、调查问卷等,实现“人机协同”;在教学活动后,借助EWS预警系统 (Early Warning System)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开展效果预测。对思政课教学而言,智慧关联将教学过程贯通起来,形成完整的育人“链条”,为教学的连贯性提供有效保障。

三、人工智能赋能思政“金课”的实践路径当前,在思政“金课”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发挥人工智能的强大赋能,依托其智能画像、算法推荐、虚拟现实以及智慧关联等技术支撑,打造对象更准、内容更精、场景更优、评价更全的思政课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开创出思政“金课”新图景。

1.以智能画像助力思政课画像更“准”

在人工智能助力下,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线下线上全方位智能获取学生数据,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形成高清的学生画像。

就线上来看,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获取学生数据,并借助智能工具呈现学生画像。其一,教师可在智慧教学软件发布教学内容和练习资料,系统会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及互动情况生成用户画像供教师查阅。以优学院为例,教师在该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和课后习题后,可在后台看到学生“举手”答题情况和学习时长,系统会自动生成网状形式的用户画像。其二,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可使用八爪鱼、Python等数据抓取工具对学生在网站或平台的浏览内容、频次等进行采集,借助简道云、阿里云DateV等可视化工具对数据二次处理,以图形、图表、模型等形式刻画出学生的互联网画像。

就线下来看,教师可借助体感设备对学生进行多模态分析并实现画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眼动速率、脑电数据等都是实时变化的,这种生理现象源于学生内在的精神变化与情绪波动,而学生这些精微的内在状态是教师难以直观捕捉的。在智能体感设备的加持下,计算机系统记录学生的情感动向与内神经系统的分泌情况,以数据形式直观呈现学生的课堂状态,并由此生成学生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画像。如清华大学的认知传播实验平台为学生配备了眼动仪、脑电仪等多项体感设备,通过多模态分析软件对学生的肢体语言进行解读,平台对学生当前阶段的投入与领会程度进行智能画像。教师可以在讲述具体章节内容时重点关注投入度高且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的同学,邀请其分享心得体会,了解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点。

从现实的人出发,立足人的思想行为实际,通过教育引导使其具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养,这既是思政“金课”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而利用人工智能为学生精准画像,有助于教师全面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发展需求,这既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设置提供了方向性前提,也为思政“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求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2.以算法推荐助力思政课内容更“精”

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技术运用到教学上有助于推进思政课的个性化教学,使教学内容精准滴灌,为学生打造“定制式”的学习空间,不断增强学生与思政课之间的“黏性”,强化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体现出“金课”内容“精”的要求。

算法推荐助力思政“金课”建设可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知识共享平台两方面着手:其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是指在党和国家主管下传播党的理论、评析社会热点、引领舆论发展的媒体平台,这些平台自带算法推荐,可根据用户数据为其推送相似内容。以学习强国为例,该平台具有大量的时政新闻和红色资源,还开发了学习积分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反映出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算法机制的核心是数据,只有用户在平台上留下数据痕迹,系统才能为其推送相关内容。思政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该平台上学习党史知识、思想文汇等,系统会根据学生浏览的主题自动为其推荐相似内容。其二,知识共享平台是指建有优质在线课程、拥有海量“金师”的视频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主的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平台和具有知识模块的哔哩哔哩网站平台等,思政课教师可通过“视频平台+智慧教学软件”的方式充分发挥视频平台的算法优势。

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需深刻认识算法推荐的“双刃剑”效应,既充分发挥其优势,又切实防范其风险。以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为例,该技术虽能为学生解答学业问题,但易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与深度思考,继而导致学生主体性的削弱;尤其是其中可能蕴含的算法歧视会带给学生错误的价值引导。鉴于此,包括香港大学在内的部分学校已明令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这表明,算法推荐不只是一项技术问题,还涉及价值观培育问题。而思政课作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是其根本任务,因此要高度警惕算法的价值属性功能,把握好技术运用的合理限度,始终用主流价值观驾驭算法;同时又要发挥算法的技术属性功能,引导学生运用算法技术解决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形成系统观念与综合思维。由此在价值引导和高阶能力培养两方面达到思政“金课”的高阶性标准。

3.以虚拟现实助力思政课场景更“优”

场景是思政课运行的条件,是各要素作用的空间。好的教学场景是有力承载教学内容、驱动学生身心沉浸、激发主体性的客观环境。场景既包括传统的现实场景,也包括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场景,思政课教学可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的虚拟课堂环境,为思政“金课”打造优质场景。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VR设备+情景教学”“VR设备+智慧课堂”“VR平臺+思政教育”等新模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了能够开展沉浸式教学的精微场景。其一,以“VR设备+情景教学”打造沉浸式新场景。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探索出思政课与情景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陕西科技大学以红色单元剧为主要形式的情景课堂、华中科技大学的思政课历史情景剧。而在VR设备的助力下,思政课情景教学有了更多新的打开方式。如江西理工大学打造出“VR+红色教育”的教学研究基地,基地中布满红色元素的现实情景,学生身着年代服饰、佩戴VR设备、拿起操作手柄就能瞬间“穿越”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其二,以“VR设备+智慧课堂”打造沉浸式新场景。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智慧教室中,思政课教师在讲述某一具体知识点时,可让学生佩戴VR眼镜实现视、听、触等多感官的集合,促进教学内容的入脑入心。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里配备梯形拼接桌椅、立体环绕大屏等设备,教师与学生借助VR设备“进入”同一场景,师生在现实与虚拟环境的切换中围绕课程内容进行交互式讨论。其三,以“VR平台+思政教育”打造沉浸式新场景。比如依托一款“粤享5G”的APP,学生可以自行操作720°全景观看博物馆、院士纪念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地,随时随地在VR技术助力下进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

依托人工智能的强大赋能,思政课教学场景得到全新塑造与呈现。这种更优质的教学场景不仅承载着教师鲜明的育人理念、精准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彰显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导演”的角色作用;而且有力驱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体验、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完成从“旁观者”向“主演”的身份转变。而这些都激发了教学活力,促进思政课朝着“金课”的创新性标准迭代升级。

4.以智慧关联助力思政课评价更“全”

评价,也称为评估,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评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束的标志,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教育过程的起点。”[8]思政“金课”评价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评价“全”的要求。

人的思想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对学生思想状况的考察,须从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中形成动态性评价,从而为引领学生的思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一是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开展全方位评价。学校可以建立全方位记录学生表现情况的数据中台,将学生课堂表现与实践活动纳入考核标准,为多元化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如中国传媒大学开发手机端APP,创建集生活与学习于一体的智慧校园模式,教师可将学生的课外活动表现也纳入思政课评价的范围之内,对学生开展立体化、多元化评价。二是借助智慧教学平台,以“人机协同”开展全过程评价。教师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评价范围,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如中南大学引入畅课(TronClass)学习管理平台,该平台可自动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数据信息。在具体运用时,思政课教师可利用平台中的人机协同技术,收集学生的學习进度信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图表直观呈现出来,再结合小组点评、主体导入点评等多种形式,生成单元性、月度性评价报告,这些报告将会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预测性评价的数据来源。此外教师还可借助预警系统对学生作预测性评价,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干预,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政“金课”的挑战度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延展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广度,提高教学难度,激励学生“跳起来”达到更高要求,以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而借助数据之间的智慧关联,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全链条”数据得以动态精准、立体可视的呈现,这为教师研判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难度提供了直接依据,有助于推动思政课在内容难度与学生素养的动态契合中提高挑战度,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9-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3]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5]刘新刚,裴振磊.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考察——以马克思现实人理论为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7(9):57-61.

[6]操菊华.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4):141-147.

[7]吴立宝,曹雅楠,曹一鸣.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与技术实现的框架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1(5):94-101.

[8]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7.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课人工智能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