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临西县教育局 柳诚蕊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简·尼尔森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运用正面管教方法有效管教孩子?这是我读《正面管教》一书后的思考。
同事家的儿子5 岁。同事经常会为孩子的一些事情不知怎么处理而头疼,今天又给我讲述了近段时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事。周日,同事带着孩子去邻居家玩儿,临走时,孩子非要把邻居家的一个玩具手枪带回家,同事不同意,说这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走,可无论怎么说,儿子就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并又哭又闹。同事没有办法,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最后把玩具从孩子手中夺过来,拽起孩子就走了。她很生气,回到家罚站儿子半个小时,并威胁说,再这样就不准吃饭。
晚饭后,一家人去商场购物,儿子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同事说,家里已经有一个了,不同意购买。儿子说,商场里的这个更好。同事坚决不给买,儿子就在地上打滚撒泼,不买就不起来。最后,同事只好向儿子妥协。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以上两种情形,惩罚和娇纵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以“和善而坚定”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个步骤:1.接纳孩子,积极暂停;2.启发谈话,引导思考;3.解决问题,培养技能。
妈妈:儿子,妈妈看到了你不高兴。来,让妈妈抱抱(和善的态度)。妈妈知道你喜欢那个玩具(接纳孩子),可他是别人的,我们不能拿走(这是原则,必须坚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妈妈和你一起想想办法好吗?(想达到目的又不想受罚,就要积极地想办法。妈妈和你在一起,我们一起面对——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
情绪爆发时,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积极的暂停,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事情。如果孩子一时平复不了,妈妈可以陪着孩子让他先哭一会儿。
孩子的情绪稳定后,妈妈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想想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妈妈再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比如,我们明天再到邻居家去玩儿;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商量,回家拿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换一下玩几天;有时间我们也去买一个……任何问题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妈妈的智慧要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培养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动机没有错,错的是行为方式。孩子想把邻居家的玩具带回家,说明他喜欢这个玩具,对这个玩具感兴趣。家长硬从孩子手中夺走,回家后还进行了惩罚和威胁,孩子感觉很委屈,很苦闷。下次再遇到此类情况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家长只是想制止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没有想如何解决问题,怎么帮助到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是孩子安全感和价值感最直接的源泉。孩子是我们的,我们应当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接纳他。有这个思想作前提,我们就能够更有可能做到温柔而坚定。
阿德勒的心理学认为,孩子在童年的时候追求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归属感,第二是价值感。我觉得自己有用,是有价值的,叫价值感;归属感就是我知道有人爱我,爸爸妈妈是无条件喜欢我的,这两种感受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个和善而坚定的教养环境,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并且孩子跟着父母能够学会特别多关于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技能、与他人互动的方法,孩子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逐渐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
“赢得”孩子是指父母以友善的态度,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的感受,相信孩子有能力与父母合作并贡献他们的力量。“赢得”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有同理心的倾听。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正面管教》一书提出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一次午饭时,我做了一个汤,端上了餐桌,忘了放香油,就让7 岁的儿子从厨房把香油瓶拿来。还没走出厨房,只听儿子“啊”的一声,因为香油瓶外面有油,比较滑,儿子没拿住,掉地上了。我走过去,看到一地的香油和玻璃碎片,火一下子蹿了出来,有点儿着急和生气,心想:“一家人等着吃饭呢,这么一点儿事都做不好。”再定睛看看一脸惊恐和害怕的儿子,我“积极暂停”——
“儿子,不要紧!瓶子摔坏了,香油洒了,你也很难过是不?心里还害怕妈妈批评你对吗?”(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儿子点点头。
“没事的孩子,来,让妈妈看看你有没有被玻璃扎着。”(让孩子看到妈妈对他的关注,孩子比香油比其他什么都重要!他是有价值的!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无论遇到什么,妈妈都和你在一起。)
“香油瓶太滑,不容易抓住。这不怪你。妈妈和你一样,原来也把香油瓶摔到地上过。”(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瓶子摔坏了,妈妈是有点儿着急。不过你没伤着,这真是好事。”(告诉孩子妈妈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与温暖。)
“你看,摔坏的瓶子里还有些香油呢,没有都洒完,妈妈把它倒到碗里吧。”(看到还有的部分,寻找乐观的归因,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和性格。)
“这次香油瓶摔坏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儿子:“以后我要小心点儿,拿瓶子之前先用纸或者用布擦一擦。”
妈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遇到问题会想办法。”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有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和谐。把犯错当作学习的好时机,鼓励孩子吃一堑长一智,还能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不是一味地批评和谴责,是在犯错中让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是对的,保护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人生技能和乐观的心态。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