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市教研室 岳从领
小学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两门课程。2022 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从课程设置要求和课时分配上确立了这两门课程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典型的实践性,强调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在课程理念、活动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与科学课程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将两门课程统筹整合起来,既可以做到优势互补、综合育人,也可以有效缓解师资不足的难题。本文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活动内容、学生评价等方面对课程的整合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精神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门课程的整合不仅便于制定综合教学目标,更有利于设计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比如,开展“我与蚕宝宝共成长”主题活动。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养蚕实践活动,从中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2.通过亲历科学养蚕实践活动,学生了解蚕的生长环境、生长阶段。3.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定期为蚕宝宝更换桑叶、清理蚕沙,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4.体验中国特色桑蚕文化,增进对我国养蚕历史的了解。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确立实现了科学与综合实践学科的融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了科学老师说的“蚕的一生经历四次蜕皮,变成五龄蚕后停止进食,吐丝结茧,在茧里再蜕两次皮,最终破茧成蛾,一生大约历时56 天,十分短暂”;数学老师说的“一条小小的蚕能吐出1000 多米长的丝,最长可达3000 米,如果把1.4万条蚕吐出的丝连接起来,可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语文老师说的“中国是蚕桑文化的起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国家,丝绸更是东方古老文化的象征”。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有着各自丰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进一步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社会和科学,更清楚地理解科学内容,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科学课“水”单元,该课程包含“水的调查与研究”这一活动,即让学生调查社区、学校以及其他一些公共场所的用水情况,并去大自然中了解水污染的现状,进行节约用水宣传。以往由于科学课缺乏足够的开放性,这样的内容都留作课下作业,让学生课下自主完成,作业完成效果很难保证。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于水的调查”整合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开展用水情况调查,开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活动。这两部分内容的整合,拓宽了课本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打开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都是实践,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及亲身经历是这两门学科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因此,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可以融合兼顾。整合后,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式教与学等方式,通过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型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如实验探究、手工制作、调研活动、种植养殖、项目研究、科普剧等,让学生更加沉浸在课程中。以《生命的起源——水》为例,将两门学科整合之后,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包括:1.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水库模型、节水装置等。2.社会服务,进学校或进社区做节水志愿服务,讲解节约用水的知识。3.职业体验,做“一日知识科普员”,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地为公众讲解与水相关的知识。
通过精心组织与实施,我们发现科学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为科学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将科学课中的研究方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可以使科学教学更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紧跟时代特征,更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2 年版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重视价值观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结合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以及单元与期末评价于一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过程性评价可以运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科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有大量鲜活的活动,活动过程中不乏大量资料,而这些资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成长记录袋”,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等资料、活动后形成的作品以及老师或是家长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都装入成长记录袋。当然,教师也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电子文件夹,实时记录学生的成长。“成长记录袋”可以清晰地展现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轨迹,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进步,也可以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完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一来,以往单一的考试测评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教学改进功能。
总之,把小学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使相对封闭的科学课更具开放性,使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具科学性。两种课程优势互补,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