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亚
“相亲式生活”,和传统意义上为解决婚姻大事而进行的活动,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它们谨慎的灵魂是相似的。
比如“相亲式租房”。对这个新词条,网友们是这么定义的:和相亲一样,那些条件上不能匹配,且不能情投意合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进入这帮“00后”的世界。
平日里衣食无忧的小Sa同学,到了房东面前,各种专业行话张口就来:“房子装修风格如何?小区物业管理得好不好?家电配备得齐全吗?”
对她来说,房子带给她的第一感觉和便利程度十分重要。就好比内饰不能是冷冰冰的白色,室内要配备洗碗机和烘干机。虽然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刚需,但确是她的生活必备品。
“比起让租房中介去揣摩我的喜好,我还是更喜欢直截了当地提出我的需求。”
“你讲卫生吗?个人喜好是什么?做什么工作?最后,麻烦你再形容一下自己的性格。”被前室友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小唐,发誓下次在合租前一定要像这样问清楚对方的底细。
她说找合租室友最大的误区,就是选择和自己的朋友一起住。本来以为找个朋友合租会更轻松愉快,还能省去前期破冰的时间。但后来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隔着朋友这层关系,也没办法开口指责。就是因为不够了解才把朋友住成了敌人,最终闹得两人一拍两散。
同样的生活逻辑,也被刚毕业的小姜灵活地运用到找工作这个环节里。“月薪税后多少?五险一金有没有?加班怎么计算?工作时长多久?”
处在应届毕业生节点的小姜,在职业选择上会更看重内心期望。她认为老一辈找工作是一个被选择的过程,所以他们只要被一个看着不错的事业单位接纳就会一股脑地冲过去。但是现在比起一味地服从公司的安排,她更愿意去尝试主導和HR之间的对话。
她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工资才能支撑起日常开销、什么样的工作时长才能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什么样的工作指标才是符合劳工要求的。
经历过几次相亲的待业青年小杨也认为:“其实找工作的流程和找相亲对象的流程本质上没什么差别。”
他把前期投简历比作相亲前过滤对方资料:感兴趣的就投,相互感兴趣的就联系面试。初次见面如果彼此感觉都不错,就会马上约第二次面试。感觉不行的话,无非是不再联络或者石沉大海。
进了公司之后,试用期还要磨合情感,能适应的话就成为工作伙伴,不能接受就赶紧找下家。
传统的相亲,效率高、目的性强,着重于物质基础的匹配。而如今的年轻人把相亲这种“打直球”的模式完美地实践在了生活当中。
他们在给“对方”进行明码标价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完成一种自省,正是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高,才不愿意去将就;正是因为追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才愿意在筛选上花费时间与精力。这届年轻人告诉我们,生活就和相亲一样,需要相互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