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农业农村局 李明
水稻二化螟又称钻心虫、蛀心虫,在豫南稻区时常发生为害。水稻受害后如果得不到及时防治,轻者减产5%~10%,严重可达50%,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要及时防治。信阳市平桥区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来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示范,效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动当地水稻的绿色发展。
稻螟赤眼蜂又被称为生物导弹,由湖北百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示范区设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甘岸镇,土地整体流转且规模较大、易于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田路渠等设施齐全,旱能浇涝能排,作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为稻麦轮作区,螟虫历年偏重发生区。试验田为麦茬田,插秧前每公顷施40%测土配方肥380 kg,返青后每公顷追施尿素75 kg。育苗可采用泥质法育秧,4 月20 日开始育苗,6 月中旬插秧,9 月中旬成熟。如果是白茬田,育苗、插秧、收割等可以适当提前,施用的肥料可适当减少,二化螟的防治时间和稻麦轮作区基本相同。下面以稻麦轮作区作为试 验田。
试验田设放蜂田、化学农药防治田(化防田)和不防治田(对照田)3 个区域。放蜂田面积66.67 hm2,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仅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化防田面积0.27 hm2,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药剂,防治2 次,每公顷每次用量1350 g;对照田0.27 hm2。放蜂田每667 m2设3 个放蜂点,2 个点间隔10~15 m。放蜂次数为1,放蜂时间为高峰期7 月17 日投放,每667 m2投放蜂卡6枚,约1 万头。将蜂卡粘在塑料杯内,把塑料杯固定在竹竿上,把竹竿插在上风口处,塑料杯距地面3 m 高。
该试验只验证稻螟赤眼蜂防治应用大田水稻二化螟的效果,不对稻螟赤眼蜂的寄生率进行调查。在水稻二化螟为害稳定后,7 月底开始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采用3 点取样法,每个处理区选3 个点,每个点要保持一定距离,每个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个点选20 丛,每个处理区选60 丛。调查受害株,计算出受害株率,进而计算出防效。
防效计算方法:受害株率=(受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受害株率-处理区受害株率)/对照区受害株率×100%。
1.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从表1 中可以看出,放蜂田受害株率为3.15%,防治效果为80.7%;化防田受害株率为1.76%,防治效果为89.2%;对照区受害株率平均值为16.35%,远高于放蜂田和化防田。
2.水稻增产效果。从表1 中可以看出,放蜂田产量一般,每公顷为7 684.5 kg,比对照田增产20.0%;化防田产量最高,为8118 kg,比对照田增产26.8%。
表1 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统计
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对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较好,虽然与直接施用农药相比防效略低。但是生产出的稻米可以作为绿色食品在市场上销售,每千克大米比化防田产的大米贵2 元左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此种方式还可保护天敌,天敌觅食大量的二化螟蛹和成虫。在实际生产中,放蜂区的水稻二化螟发生较轻,用人工释放赤眼蜂即可;如果二化螟病情发生较重,可以加大赤眼蜂的释放量,或增加使用振频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如果螟虫基数相对较高、为害较为严重,应在蛾的盛期前放赤眼蜂,在卵孵化盛期喷施Bt 制剂,1~2次即可,从而压低翌年的虫口基数,为防治奠定较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使用化学农药。
人工释放赤眼蜂不使用农药,不仅保护螟虫的天敌,还有利于蜘蛛、麻雀、青蛙等到水稻田中觅食,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不仅把螟虫控制在有效的防治范围之内,还保护了水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有利于浮游微生物分解水稻田中的有机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飞出水稻田的赤眼蜂,飞到树林中,还可杀林中害虫虫卵,对树林起保护作用。
放蜂防治二化螟省工、省时、无污染,深受当地农户的喜爱,同时激发了周边农户次年应用此技术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