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霏 杨九龙
“公共数字文化”是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发展改革的重点任务[1]。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推动将相关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2]。在此背景下,作为建设主体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长期以来建设了丰富海量的数字化资源,但这些资源的用户知晓度和利用率都比较低,因此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便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推广,可以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为人所知、为人所用,充分发挥其价值。
目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个研究焦点,主要涉及了整合制度、整合标准、整合模式、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等方面。此外,也有部分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问题、价值评估问题、服务与技术问题、国际交流与认同度问题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看,相关研究主要以网络调查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较少有实证研究。从研究内容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建设、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鲜少有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研究。本文拟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尝试探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今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策略,为未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设思路。
扎根理论由Glaser与Strauss等人于1967年提出,主张研究人员直接从经验资料入手,归纳相关概念,分析概念间关系,自下而上构建系统理论[3]。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分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对策。本研究遵循理论饱和原则,当检验组样本不能再提炼出新的概念或范畴,则认为理论已经饱和,可以进行理论的归纳[4]。
本研究在选取访谈对象时兼顾样本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多样性,并贴近研究问题的情境。同时采用理论抽样,将资料搜集、编码和理论构建融合成一个持续往返的过程,当访谈中不再出现新的类属、概念时停止抽样[5],最终受访者共30名,来自浙江、安徽、陕西、内蒙古等不同省份地区,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与实际调查拟定访谈提纲,并依据实际访谈情况进行微调,确保访谈的完整性与访谈对象的思维发散性。在访谈开始时,首先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含义,使访谈得以有效展开。
主要的访谈提纲如下:①您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有什么样的看法?②您获取并使用过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吗?如果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哪里获取到的?获取什么类型与内容的资源?会遇到什么问题?③您认为承载这些资源的平台服务与功能如何?④您认为通过哪些方式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取到这些资源?⑤您认为什么形式与内容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您?⑥您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推广有什么建议与想法呢?在针对推广人员与相关管理者的访谈中,添加如下问题:①您是如何对相关资源进行推广的?推广方式有哪些?②您在推广此类资源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推广的效果如何?
本研究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形式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持续时间设定在30~60分钟。经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进行录音,并及时对录音进行文本的转化,采用NVivo 12软件进行规范性分析和整理,预留3个样本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中可以编码的语句片段进行概念化与范畴化。在对访谈记录进行筛选后,得到408条原始语句。剔除前后矛盾的初始概念,仅对大于3次的初始概念赋予范畴,表明这些概念已经饱和,需要提炼。最终共得到17个范畴,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式编码表
续表2
在主轴编码阶段,主要是对上一阶段提炼的范畴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各范畴间的逻辑关系,得到主范畴。本研究根据17个范畴的内涵与联系,得到6个主范畴,分别为推广主体、推广设计、资源因素、用户特质、用户情境、平台因素,如表3所示。
表3 主轴编码表
续表3
选择性编码是梳理范畴间的关系,确定核心范畴,并与其他范畴进行联系。本研究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确定为核心范畴,系统梳理了推广主体、推广设计、资源因素、用户特质、用户情境、平台因素6个主范畴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关系,主范畴关系结构见表4。
表4 主范畴关系表
本研究运用预留的3份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经过同流程的扎根理论编码后,没有发展出新的范畴和关系,表明概念与范畴形成已达到饱和状态,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因此据上述三级编码过程,共得到45项初始概念、17项范畴与6项主范畴。推广主体与推广设计属于资源推送方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推动,平台因素与资源因素属于基础建设方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及有关平台与服务建设的推动,用户特质是从资源接收者的角度出发,而用户情景则是用户所有的客观生态条件。根据选择性编码结果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影响因素模型,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见图1。
图1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影响因素模型
推广主体包括推广引导、推广协作与人员素质,它主导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推广,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直接影响因素。首先,政府、相关机构与人员的重视与引导是推广工作开展的必然前提与必要条件,通过政策的引领、资金的支持、人员与组织架构的重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才可能有效推广到公众眼前。同时,推广工作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通过相关机构与公益性组织、商业组织等众多社会力量的协作,可以让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有更多可能为公众所知,有助于吸收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推动推广模式不断创新[6]。而推广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是公众获取与使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高素质的资源推广队伍能够保证推广工作走向专业化[7]。
推广设计包括推广定位、推广模式与推广评估,它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主要驱动力,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直接影响因素。
首先,在推广工作具体实施前,需要对推广资源内容与推广对象有明晰的定位与目标,针对推广活动,更需要结合资源建设状况和推广定位目标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目标群体,将资源有针对、有计划地送达有需求的用户手中。在此基础上,对推广模式的设计也非常重要,通过何种方式、何种渠道进行资源的推广,都会对资源的传播度与接受度产生影响。其次,对于资源推广成果的评估是构成整个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推广工作实施效果的评估有助于指导相关部门下一阶段推广工作的实践,并且推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用户水平的发展[8],这也是访谈中许多受访者着重强调的一点。
资源因素包括资源特性与资源质量两方面,它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保障,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直接影响因素。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中,对于资源本身的建设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中,资源特性指的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数字资源、一种公共资源本身所特有的性质[9],其具备的便捷性、公平性、公益性、规范性、可靠性,本身就是吸引公众获取并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M模型)中,信息质量是对信息系统产出的测度,包括信息的简洁性、时效性等[10]。以此为参考,本研究提出的资源质量范畴包括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时效性、互动性,以及资源的质量水平。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质量是用户在接触到资源后是否获取与长期使用的关键因素,也是资源推广成功与否的保障。
平台因素包括平台系统质量与平台服务质量两方面,它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提供了支持,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直接影响因素。本研究中,平台系统质量与平台服务质量范畴可借鉴D&M模型中的系统质量与服务质量潜在变量[11]。系统质量是对信息系统的测度,包括易用性、灵活性等[10];服务质量是对信息系统服务的评价,包括可靠性、响应性等[12]。
在本研究中,平台系统质量主要涉及系统易用性与界面友好性,一个良好运作、操作便捷且界面美观的资源载体平台系统,能够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平台操作体验,留下良好印象。同样,平台服务质量也是资源价值得以更完全体现的重要一环,主要涉及个性化服务、信息服务及其他功能设置,若平台中的资源得到了良好的服务支持,用户的资源使用体验感便能得以提升。当资源推广时设定的推广内容是整个资源平台及其中的资源,那么平台自身的建设与服务便显得更加重要。
用户特质包括信息素养、用户认知、用户需求与用户评价,它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基础,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直接影响因素。信息素养指的是用户具备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的检索与应用能力,代表了用户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是用户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3]。用户的信息素养会导致用户在表达自己信息需求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大有不同[14],用户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效果的基础。
此外,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其载体平台与推广方式的现有认识,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是否触达用户以及触达用户程度的现实状况,也是用户获取与使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根本动力。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其载体平台与推广方式的需求,是用户了解、获取与使用该类资源的根本基础。而用户对此类资源、平台与推广方式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与推广的改进方向。
用户情境包含主观规范与客观情境两个范畴,它可以刺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间接影响因素,通过用户特质间接影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推广。本研究将主观规范定义为用户在获取与使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时因受到人际关系或媒体影响感受到的社会压力[15],社会压力源于用户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对用户有一定影响作用的他人[16]。社会文化、朋友、亲人、同事等社会环境与个人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认知与使用会对公众此方面的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对公众使用相关资源与平台产生影响。
同时,用户所处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境也会刺激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认知与需求,从而刺激用户对于此类资源以及相关推广的关注程度。如在疫情期间,由于图书馆线下访问受到限制,很多用户开始访问使用线上资源;也有用户因为所处地域非常重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因而较多接触到此类资源。
本研究发现,部分影响因素间存在着作用关系。推广主体对推广设计、用户情境有着正向影响作用,政府与相关机构对推广工作的引导、推广主体的多元化与专业性对于推广设计有着指导作用,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用户所处的整体环境。资源与平台因素对推广设计有正向影响作用,推广设计的内容便是丰富多样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及其承载的平台。用户特质与推广设计、用户特质与资源与平台因素有相互的正向影响作用,推广设计、资源与平台建设要基于用户需求,并且根据用户评价进行改进完善,资源的推广、资源与平台的建设状况也会影响用户对其的认知。此外,用户情境对用户特质有正向影响作用,用户情境通过用户特质间接影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
本研究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入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影响因素模型,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影响因素归纳为推广主体、推广设计、资源因素、平台因素、用户特质、用户情境6个维度,具体阐释了各维度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本研究所得结论,不仅可以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领域研究的内容,为未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还能够为今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推广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根据本研究分析,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时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①以文化服务为根本,加强推广主体建设。建立多级式的推广引导机制,并注重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联动共建。②以用户为基础,完善推广设计。明确推广定位,优化推广模式,注重推广评估。③以需求为导向,重视资源与平台建设。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提升资源与平台的质量,优化资源结构,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进程。④以用户情境为切口,提升公众信息素养。在社会范围内推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使更多公众了解到此类资源,由被动式接受到主动式查询,公众信息素养得以提升,同时影响周围更多的潜在用户注意到此类资源。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访谈资料整理过程中难免有部分信息损失,编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局限性,影响理论的准确性,因而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