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芳 陆辉
摘 要:基层医疗机构、新型智慧养老服务规划建设等养老新理念成为现代养老保健服务新潮流、新趋势。围绕中老年人群切实需求为其提供即时精细的空间环境、预防保健和心理关怀等专业化、系统化的规划。也为适应我国国情传统养老习惯及老年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等需要大量医护人员照顾的现状,“中西医、养、护、健、康复、心理”等有机融合下利用现有优势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行全新的现代智慧服务建设,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医疗康复养老服务。
关键词:空间规划;服务模式;精神健康;医护匮乏;智慧养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0.006
由于我国当今社会人口结构复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孤寡老人就医养老难等问题突出,与此同时人们便迫切的需要一种新型符合各方面养老需求的医养康养老模式,智慧养老规划建设在政府政策倾斜下随之而起不断发展,而且在不断优化建设的基础下,我们还需要针对目前调研发现的平台建筑空间规划处理不平衡不协调体系不完善、医养资源结合不足不充分、相关机构缺少定位以及缺乏健全的养老空间规划服务建设体系等问题不断去深入持续解决。
1 医养结合模式下智慧养老建设现状分析
1.1 受众基础广泛且占比逐年递增
按照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我国早就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带来的是不断增加的老年医疗需求和精神需要。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全方位多形式补充保障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进入全民医保时代。2019年我国全国人口参加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102483万人,比上年减少0.3%。其中成年人、中小学生儿童、大学生分别为76942万人、23519万人、202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1%、10.1%、-2.9%。由大数据分析监控病情及养老服务信息并满差异化的养老群体可以看出,受众基础广泛是医养结合模式下智慧养老建设规划的一大机遇。
1.2 把握政策扶持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养老服务方面高度重视,出台政策措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民政部将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政策措施。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市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加强政府托底保障以及对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和福利机构的建设投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在提供基本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提升支付能力、支持社会参与、保护合法权益五方面增强老年人获得感,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集中“清障”、提高质量,打造坚实的群众基础,靠牢政策机遇。
1.3 技术支撑潜力巨大
“互联网+”成熟的技术支撑优势使得我们可以构建医养康新型一体化现代智慧养老体系;“互联网+”在区域及时空上极具穿透性的潜力,是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符合现代养老需求的养老模式。
1.4 空间规划基础设施持续建设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改造、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到2022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医院包含养老院、养老院就近医院、养老院自带医院等构想的提出。这也为大数据养老平台建构及空间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5 各类博览会、机构的不断开展
2020年深圳国际医疗旅游及健康管理大会、国际养老福祉,2021第四届中国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以及2021中国(青岛)国际大健康博览会的开展无一不昭示着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是全球时代发展之大势。截至2021年,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增长率约17.92%。至2021年底全国约有5857家机构,床位数超150万张。超7万对医养结合运营合作已经确认建立,预计到2022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及其占比将会更上一层楼。
2 医养结合模式下智慧养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1 大數据养老平台建筑空间规划处理不平衡不协调体系不完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发突出,养老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远超25000万人且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大,我国老龄化远超国际老龄化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持续上涨,平均子女数大幅下降的趋势也昭示着下一代养老压力将继续增长。
2.1.1 空间规划问题逐渐显露
在此条件下,养老设施空间规划设计也显露出许多共性问题,不仅无法满足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精神的需求,也不利于养老设施中的服务提供与运营管理。例如,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体力下降、活动范围受限,以及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受教育水平、职业、精神需求度等不同导致养老设施在分类分级布局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2.1.2 配套平台建构布局不合理不协调
很多老年医疗疗养机构的医疗保健配套设施不完善,平台建构空间布局不合理,空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存在着闲置、被娱乐占用等问题,导致配套设施服务欠缺。设计布局没有考虑朝向可能会影响老年身体健康;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欠缺与不适用,没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室内设施差、辅助性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突出。
2.1.3 管理体制缺失严重
就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体系正处于初步发展探索的阶段,缺乏规范、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空间布局养老服务等,没有系统的支撑发展下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是民间自创模式,没有一套明确统一的规范,这说明我国的管理体制缺失问题严重,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还需不断发展成熟。
2.2 医养资源结合不足不充分 相关机构缺少定位
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伴随低龄化多样化的老年疾病随之而来,据调查显示,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远超1亿且75%以上不止患有一种慢性病。使医院与养老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解决伴随老龄化出现的问题,满足老年人现代型养老需求。这种模式在中国规模较小不够成熟,医养资源结合不足不充分阻碍了其持续性发展。“医”“养”“康”的资源结合不足不充分、界限不清晰,没有针对性的划分各部分群体老年需求,附加服务老旧缺乏新式服务,这也昭示了“医”“养”“康”之间的互动协作无法密切联系趋利避害创新性发展。在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仍需不断发展下开展智慧医养康养老的大多数医养机构目前还多以养护为重心,缺乏与“医”和“康”的资源结合与发展,没有创新性兼容并包;相关机构过高的自身定位、高端目标市场、远离群众方向、服务低消费高没有考虑全方位、各地区市场水平等问题突出阻碍了新型养老形式的实施推广。
2.3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养老体系且医护人员以及资金匮乏问题严重服务供需失衡
目前医疗保障养老体系不完善,医保定点数量不足、分布范围不全面,长期护理医疗保险和医护险缺失不健全;全国医疗保险保障金的资金不足,单一的来源集中在政府财政支撑,民营企业仍待价而沽,其他养老资源的供给十分匮乏,这就导致老年护理保障的专项费用支出、后续发展资金匮乏问题严重。“未富先老”型社会随着公民生育年龄间隔逐渐拉长,高龄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将会非常尖锐。当下我国养老人才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且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低,并且护理服务费攀升以及当代人的就业观等各种因素面临“缺钱少看护”形势。另外医保定点范畴范围小且多数大型养老机构不纳入医保,可以支付的费用较少等问题也加重了老年人的养老支出额度。
3 医养结合下模式下智慧养老建设对策研究
3.1合理划分规范布局更好的整合资源
3.1.1 针对性合理规划设计
对于大数据养老平台建筑空间规划处理不平衡不协调的体系,我们应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养老建设,根据大数据下“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各类专项类养老设施的不同规模等级专项服务等合理分类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划分配置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
3.1.2 合理建构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养老空间
合理布局并留有余地为以后的改造完善有所保留,应在充分考虑配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规划设备所需及空间,避免空置和浪费,对老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规划,更好的提高老年人医养环境生活的幸福感;对于有些机构建筑朝向、无障碍设计欠缺、室内功能分区不明确等问题,以及在合理增建养老配套设施场所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护理院、智慧老年村中村等形式各样规模不同的养老空间服务。加强民政部门职能与相关业务部门协商,从而更好地进行养老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空间有效合理布局,优良稳定的地质构造条件确保良好的通风与日照、安全卫生的养老环境。完善无障碍设施与细节化处理,在确保不同情况的老人行动安全的前提下便于自由活动。
3.1.3 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管理系统
深入进行探讨研究规范的机构工作体制,合理利用养老资源优化整合其单体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推动探索发展管理系统。可以上下级医院进行联合,上级医院资助基层医院、基层医院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与医护对接,随时可以与上级医院交接病人实现互诊互通,还可以建立廊桥通道医院养老院进行“一栈式”养老服务;建立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更好的探索管理系统。
3.2 促进“医”与“养”的兼容互动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通过促进“医”和“养”两种资源融合有效衔接,并加以鼓励发展多样化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周转短期内的养老床位短缺的问题,提高我国国内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可以吸引养老客户资源进而促进“医”“养”“康”的资源协调互动融合。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廊桥通道使养老院、医院以及各种其他机构可以资源互通衔接,构建兼容互动的服务序列,发挥“医养康”兼容互动的支撑力量,为不同机构、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独立定位、个体监测诊断等项目以达到后备医疗保障支撑。
3.3 完善支撑体系应对当下问题提高服务水平
医疗保障养老体系不健全且医护人员短缺导致服务供需失衡等问题,为了缓解养老支出给社保基金及财政支出带来的运转压力,可以研究通过延长退休或将退休金摊薄发放等方式来进行。需降低智慧养老成本,可以在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医护人员的同时,智慧化降低医护需求,以机器取代。不断完善的相关政策渐显成效,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卫生人员总数已达13475万人,同上一年相比增加547万人(增长了42%)。另外,医护培养效果显著,各高职专科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从无到少、由少变多,本科院校也相继增设此专业。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不断升级,激励主管部门职责明确以提高职工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智慧养老体系。
4 结语
利用现行信息化时代科技不断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等各方面进行资源联合,对于空间规划不协调、医养资源不能充分整合利用、医护匮乏等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把握机遇,借助良好的政策优势探索医护培养新方案,例如大数据云照顾、“一栈式”搭桥连通服务等进行解决性讨论。深入群众切实寻找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我国探索科学规范合理的养老机构空间规划、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建设更好的养老场所,让老年人实现“老有尊严”等结合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国际社会保障动态[J].上海财经大学,2020,(12).
[2]中国养老网.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017,(03).
[3]韩俊降,张箴薇.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政策探讨[J].中国劳动,2017,(03).
[4]盖钊冰.养老模式面临哪些发展障碍[J].人民论坛,2018,(27).
[5]邢晓秀.养老设施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2016,(08).
[6]贾沐晓,杨帆,王晶晶.基于大数据技术探索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模式[J].智能城市,2020,6(7).
[7]張欣悦.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5).
[8]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