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伟 刘凤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形成的启蒙期。本研究通过提出适合小学生身心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递进目标,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具身学习模型,并营造文化环境,把生涯知识与学生的品格培养、能力塑造相结合,以此探索小学生涯启蒙教育的实践之路。
[关键词] 生涯启蒙教育;学习模型;课程体系
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与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生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中学阶段的生涯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宜肢解或者割裂,必须把阶段式任务变成串联任务,如果仅仅从中学才开始实施,必然会出现断层的现象。所以,小学阶段的生涯启蒙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重庆两江新区康庄美地第二小学校(以下简称“康美二小”),尝试探索一条生涯启蒙教育的实践之路,切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一、提出递进目标
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以后的生涯选择、决策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索小学生涯启蒙教育时,考虑到小学阶段年龄跨度大、年段多,根据低中高不同的学段,尝试提出了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生涯启蒙教育年段递进目标,以此明确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建构以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三方面内容的目标递进体系。
(一)低年段幻想阶段的自我认知目标
相同的树叶在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两个人也不存在,即使是双胞胎。自我认知的目标细化指向“我是谁、我在哪里”的核心问题,小学低年段重点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察觉。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就是正确把握长处与短板关系的过程。低年段的一、二年级,处在对生涯幻想的启蒙认知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家长讲坛、教师讲坛、学生小讲坛三级讲坛的形式,开展“我眼中的自己”“我与别人哪里不一样”为主题的小故事讲演活动,让学生在别人的小故事中与自身进行对照,发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肯定、悦纳、觉察自己具备自我认知的价值所在。进一步明确“我是谁、我在哪里”的核心问题,达成阶段目标,使得学生愿意认知自我,初步幻想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领域。
(二)中年段兴趣阶段的自我管理目标
在生活中,职业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职业,工作场所、工作任务、职业道德、能力要求、薪酬待遇和发展通道都会不一样。学生到了中年段的三、四年级,进入了生涯教育的“兴趣期”,自我管理的目标细化指向“我往何处去、我可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等核心问题,重点帮助学生开展个人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学生需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并树立惜时的意识。而合理规划和运用时间,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周、一个月的短期学习计划和一学期、一学年的长期计划。开学前的假期,我们将每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与生活规划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与生活的计划海报,开学后在全班展示、交流,以此相互学习与借鉴,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自我管理目标。
(三)高年段能力阶段的自我规划目标
高年段的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了生涯教育的“能力期”,目标逐步递进到自我规划,具体细化指向“我如何去”的核心问题,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职业,将生涯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品格培养及能力塑造相结合。主要通过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和校外辅导员到校开展“我的职业你了解多少”“说说你向往的职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这一阶段,有意识地了解不同的职业,以及认识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真实地体验各行各业,对自我规划的意识进行达成验证与校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
二、建构课程体系
(一)培养种子教师
实施生涯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意识水平。据调查,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涯教育师资建设,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美国为每所学校配备了专职生涯咨询师,日本的学校有专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而我国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尚处于起步阶段,更何况是小学。因此对于小学来说,“生涯教育”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生涯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基于此,康美二小选派一部分“种子”教师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学习,并邀请相关高校的生涯指导专家到校指导。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种子”教师们探索生涯启蒙教育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进一步辐射到全校教师。學校顺势组织“生涯启蒙教育课”的教学设计、课堂评比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在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中,开发出生涯启蒙教育的相关资源与案例,并把这些资源隐入式渗透进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与学习中不断地加深认识。同时,还进一步开展“生涯访谈”活动,让教师和家长畅所欲言,相互带动提升积极性;所建立的小学生涯启蒙教育信息平台上,“种子”教师们带动其他教师,形成“一对一”或“一对N”的交互式学习链,横纵贯通地达成全员育人共识。
(二)凸显校本特色
学校育人的直接载体必不可少的是课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是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教育途径。康美二小结合实际,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生涯校本课程体系,涵盖三大类型课程,一是生涯启蒙专题类课程,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认同自我;二是生涯启蒙渗透类课程,挖掘显性或隐性的与生涯教育相关联的内容,融入学科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三是生涯启蒙活动类课程,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树立远大抱负,并为自己未来想成为的样子而努力奋斗。
“专题类课程”主要利用班会课实施两周一次的“生涯发展课”,也被称为“全开放课堂”,如抓住一次班干部竞选活动进行大讨论: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岗位的职责是什么?了解了岗位职责以后,我想竞选什么岗位,为什么?如果没有选上,我该怎么办?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每一次竞选,不论输赢都是一次历练和收获。“渗透类课程”指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或者融合开展活动。以数学学科为例,开展“财商教育之跳蚤市场”活动,从筹备过程、商品来源、商品归类标价,到管理(如何办理营业执照)、银行(货币)、市场监管、打假(盗版与正版)……学生逐一分工、合作体验,各个组各司其职,汇报自己负责的“工作”,最后在班级内汇总展示。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对跳蚤市场活动的整个流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各个行业也有所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财商意识,为将来的生涯规划奠基。“活动类课程”则主要指职业体验主题的研学活动、社团走班活动、家务小当家活动及社区红领巾志愿者活动等。
三、探索具身模型
(一)设计学习模型
小学的生涯启蒙教育重在“启蒙中的具身化”。由此,探索了“环境—课堂—活动—感受”的具身性生涯教育学习模型,隐入式融入“知、情、意、行”四方面内涵,分别以“心灵成长课、学习方法课、职业探索课、家长大讲堂”四个不同的视角课为经,以“我在班级中成长、我在学校里成长、我在家庭中成长、我在社会中成长”四大主题为纬,有序列地建构相关联的活动模块。
如“我在班级中成长”主题下的“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我该怎么办”活动,创设“电梯突然停止、病毒肆虐、有人掉水里”等公共突发事件的情境,利用课堂展开大调查与大讨论:我一个人在家(电梯里)怎么办?和老人在一起,我是最年轻的,该怎么办?全家人都在家(电梯)的时候我又该怎么办?采用模拟活动的方式,亲自体验,现身说法。活动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感受,回到家里再和家人交流感受。这样,生涯理论知识无形中融入生涯启蒙教育的具身学习模型中,从“坐教室”到“融生活”再到“育品质”,既能“摸到脚下”,又能“看到远方”。
(二)建立多方联盟
生涯教育本应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研究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合作联盟进行协同推进。建立“家—校—社—研”生涯教育合作联盟,首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密切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生涯教育的重视和理解,让家长有计划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涯教育与规划中。并且,学生的生涯体验需要走进社会的行业中,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的认知与了解,社會资源是实现生涯教育的重要保障。最后,学校在多元主体的合作联盟下,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盘活优质资源。
合理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一条龙”式生涯启蒙教育。以“我向往的职业生活”主题研学活动为例,活动之前,校内的老师和家长代表共同带领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研学报告单设计、安全工作、外联工作、收集资料分工、展示成果形式等。接着,走进社会中的校外实践基地,在研究机构的带领下,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体验“我是城市代言人”“我是采访小记者”“我是阅读推广者”“我是书店小店长”“我是收银小助手”“我是幼儿园老师”等职业生活,参与岗位实践。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总结,包括体验中对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都是对学生鲜活的生涯教育。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历了“自我认知(兴趣特长)→生涯探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活)”的过程,不仅从价值观方面进行了品格培养,更是从生涯规划上进行了能力塑造。
四、营造文化环境
(一)建构生涯启蒙教育的“精神场”
康美二小提出了“当家教育”的办学理念,从“种子”出发就开始去塑造学校的精神根系。这种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齐家之识、爱家之情、立家之责、持家之能的四大素养。将此理念价值观外化为行为要求,便提出了校训:“知书明理,成就大家”。“大家”的内涵在于既是成就他人,又是成就自己。学校的“三风”与办学理念也一脉相承,即校风“修己达人,奉献担当”;学风“自主乐学,善思笃行”;教风“以研促教,以爱化育”。从当家教育的理念出发,要求人人践行,一以贯之。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涯启蒙教育“精神场”。
(二)建构生涯启蒙教育的“学习场”
作为一种启蒙的教育,在小学,怎样才能很好地践行这样的教育理念呢?在动态、开放相结合的原则下,教师必须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达成生涯启蒙教育的目标。生涯启蒙教育的教学资源,除了课堂和校园,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变化发展的实际,这样才能使生涯启蒙教育生活化,使学生把所学真正运用于生活中,内化于心,默成于行;反过来,又作用于学生更好地生活。如此,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学习的循环“学习场”。
(三)建构生涯启蒙教育的“历练场”
学生具有独特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是觉察到问题,然后着手研究问题,最后试着解答和解决问题。在体验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下,这一过程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纸上”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建构生涯启蒙教育的“历练场”,让学生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借助体验去感受、理解和收获,最终把理论知识与体验活动结合起来,获得生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新时代下康美二小准确地把握“培养会当家的孩子”的办学目标,科学研判当前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适合其身心发展的递进目标,建构课程体系,探索具身模型,营造文化环境。这条生涯启蒙教育之路,最终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期待学生将来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小学生涯启蒙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39-30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王秋芳.小学生涯教育应发挥“四个效应”[J].教学与管理,2020(10).
[3]梁惠燕.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7).
[4]唐植君.日本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09).
王怀伟 重庆两江新区康庄美地第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刘 凤 重庆两江新区康庄美地第二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