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阈下协调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023-04-27 09:34李卓赵美岚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实现路径共同富裕

李卓 赵美岚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开启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迫切需要协调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协调发展理念需要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得到落实和体现。面对新的发展目标,只有准确理解共同富裕与协调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深刻把握共同富裕诉求下协调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才能在协调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下,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理念;价值意蕴;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制度创新等多方面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撑。协调发展理念作为深刻总结并把握我国发展规律,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的新发展理念之一,为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引领。

1 协调发展理论引领共同富裕的理论前提与现实逻辑

1.1 协调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守正创新

协调发展理念隶属于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是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与经济规律基础上所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眼均衡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阶段的社会良性结构,促进区域、产业、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发展。在理论观念上,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与现实应用”,协调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发展与创新实践。在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上,协调发展理念顺应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两个观点,既解决人民需求,又在发展上促进协调、补齐短板。协调发展理念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更是在认识与实践中坚持辩证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相吻合。协调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具化,协调发展理念拓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涵,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国家根据区域差距提出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等战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阐述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相关阐述概括如下:第一,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摆脱贫困的基础;第二,共同富裕具有发展性与历史性,共同富裕与社会发展程度相关,社会形态的更替伴随共同富裕的推进;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更替的规律阐述中,揭示了社会形态的最高阶段是共产主义,而在此过程中共同富裕将作为社会目标逐步实现,进而阐明了共同富裕有渐进性与过渡性;第四,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与历史进程的趋势与目标,必须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为中心,将他们的利益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强调,既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1.3 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

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目标有着深刻的现实逻辑。准确分析并科学把握两者的现实逻辑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征程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一方面,共同富裕需要协调发展理念的科学引领。共同富裕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在初期发展阶段,实行改革开放、新发展理念等战略,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将“蛋糕”做大,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阶段,发展问题则转化为如何分好“蛋糕”。协调发展理念立足于协调发展中的矛盾,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因此坚持以协调发展理念作为科学引领,才让共同富裕的实践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协调发展理念需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得以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在现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不断生动展开,共同富裕是非少数人的富裕,亦非贫富两极分化,而是讓人民共享发展的硕果。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富裕,其本质需要物质生产、文化创造协同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进程,而非一蹴而就的无差别的同步、同等富裕。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必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得到终极性解决,协调发展的成效因而得以生动展现。

2 共同富裕诉求下协调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面对新矛盾、新情况,协调发展是为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方向。

2.1 价值依据: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发展是一个持续复杂运动的动态过程。共同富裕诉求下协调发展理念的价值表征如下:一方面,协调发展理念从只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传统发展观向注重发展质量的“五位一体”全面均衡科学发展观转变,动态解决发展新阶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彰显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协调发展理念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同时,为新征程开启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正确价值引领和方法论指导。

2.2 价值诉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了更多维的表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立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因此协调发展理念解决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民生问题,其价值诉求具体表现为两个维度:第一,在生态与人民的维度上,促进人民的发展型生态需要与供给之间的平衡。转型为注重高质量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既能够处理好人民需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供给平衡,又促进生态与人类的协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与理论逻辑。

第二,在社会与人民的维度上,实现了人民的成长型政治生活需要与供给之间的平衡,人是人类社会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基于“社会有机体”理论,人民和自身需求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但基于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使得部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法得到满足。因此,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成為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增加人民福祉、满足人民需求成为我们政策的价值诉求。

2.3 价值遵循: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共产党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论辩证思考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指出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协调性,从根本上贯彻协调发展的理念和坚持统筹兼顾的特性。一方面,统筹兼顾要坚持科学性与前瞻性。统筹兼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必须坚持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验证了协调发展理念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色彩。协调发展理念遵循辩证地对待问题,将城乡、区域、各领域等方面的矛盾与主、客观世界改造的本质联系起来,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从多维角度协调矛盾、平衡发展,才能够全面推进民生福祉。另外一方面,统筹兼顾要坚持全面协调性。协调发展理念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又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统筹兼顾方法论。协调发展理念与统筹兼顾都具有“全面协调性”。基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到避免人与社会的片面发展,防止人与社会发展的失衡;“统筹兼顾”旨在通过社会多方位的全面协调与全面发展,打破对于单一发展路径的依赖,实现全面协调、高质量地发展。

总之,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能够科学且全面的调节、积蓄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内驱性。“统筹兼顾”推动中国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中体现了其高效、高质量的价值意义,且客观证明了协调发展理念引导人民朝着既定的价值方向稳步前进、动态发展。

3 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协调发展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在此辩证关系下,共同富裕即协调发展理念的最终标准,而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进程尺度。

3.1 现实基础:促进区域、领域、两个文明平衡发展

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分为具体路径与根本路径。第一,根本路径主要可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与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来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协调发展理念的实行,一方面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在协调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推进中也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在协调发展理念的范畴中,协调发展的范围是整体,协调发展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基于我国涉域之广,坚持区域协同、城乡区域一体化,面对东西差距、南北差异,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率先发展发达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整体上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在领域上,坚持化短板为动力,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绿色产业的生根发芽,既是协调缩小诸领域的差距,又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方面,邓小平同志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两个文明的双重驱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下,精神文明所代表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人民的思想具有凝聚共识的引领作用。

共同富裕不能够只富“口袋”,不富“脑袋”,无论在区域、领域、还是两个文明等方面,国家都充分推进这些方面的平衡发展,这不仅是推动着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更是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现实基础。

3.2 动力源泉:坚持循序渐进,共同富裕是长远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本质含义是指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逐步富裕,这表明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揭示了,共同富裕在现实进路中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性。十八大以来,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攻坚。而这些阶段性成就是建立在实行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基础上。

共同富裕既是目标也是动力,马克思曾说“不能满足于初级的社会主义,还需要长期不断地奋斗”,中国虽然较之前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没有改变。在这种状态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在扎实推进、循序渐进中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秉持逐步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党和国家才更有动力去推进与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的需求目标,更是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动力源泉。

3.3 制度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有两个实现路径,第二,具体途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断壮大,共同富裕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将已经做大的蛋糕分好,这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在经济发展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民与政府的共同奋斗;在经济制度上,经济与市场需要政府的干预,坚持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制度上,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分配的基础性质制度安排,制度保障为解决社会公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优化橄榄型分配结构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强调根本路径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具体路径和政策措施,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存。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地落实发展动态,与协调发展理念共同解决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共同适配国家现阶段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共同富裕亦是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发展是富裕的前提,实现共同富裕就更加需要在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进程中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高质量发展的推行,才能够根本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

4 结语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基础,其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在推进共同富裕征程上我们所设定的一系列阶段性目标,不仅是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共同富裕統筹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协调发展理念进行科学引领。协调发展理念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基础与引领方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实现过程中的历史趋势与必然结果,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现进程中,协调发展理念既是手段,又是目标,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与协调发展理念的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不仅解决发展问题,更在实现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顾海良.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01).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01).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方茜.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实践与创新[J].邓小平研究,2020,(05).

[5]南珊妹.理论溯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到五大发展理念[J].大连干部学刊,2017,33(07).

[6]邱海平.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途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7(0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张洁钰,姜建成.论习近平协调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5).

[9]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2006.

[10]苗瑞丹.文化强国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5).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黄毅峰,叶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路、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J].甘肃理论学刊,2021,(05).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实现路径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