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一事来

2023-04-27 17:33张增辉
江西教育B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书匠陶行知儿童

张增辉

读完《汪达之评传》,掩卷而思,久久不能平静。新安儿童自动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旅沪54天,他们靠自己上街卖书卖报,到各大、中、小学去演讲等方式获得生活费,培养了自治能力。后来,在汪达之的带领下,“新旅”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22个省市,把从淮安出发时只有14名学生参加的“新旅”发展到有600多名学生参加的中外闻名的青少年儿童革命团体。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

说来几乎是个笑谈,这几年,我一直在计划利用假期带儿子去长途旅行,帐篷早已准备好,虽然不是房车,但毕竟交通工具不成问题,然而年年计划却从未成行,和“新旅”相比,几乎是蜀之鄙二僧的故事,令人汗颜。这群小好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实为难能可贵之行。

这本书以“新旅”的发展史和汪达之的成长史为线索,夹叙夹议,以叙为主,重现了一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汪达之评传》兼有文学价值、史实价值和教育价值,是研究教育家汪达之的重要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一、怎樣当老师,怎样当校长

这本书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从南京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晓庄学校”)开始的。1928年,汪达之参加“晓庄学校”招生考试,陶行知亲自评判成绩,而汪达之因身体虚弱而名落孙山,他连续数日在学校门口等候陶行知校长,最终被破格录取为“试做生”。1929年6月6日,陶行知派他的三个学生李友梅、台和中、兰九盛在淮安创办了新安小学,自己兼任校长。当汪达之在“晓庄学校”修业期满后,陶行知就派他到新安小学担任第二任校长。

汪达之虽然是校长,但是他不拿一分钱工资,常以稖头面粥和腌咸菜充饥。汪达之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生产的技能、艺术的兴趣、征服自然的能力、改造社会的精神”为办学宗旨,大力发展儿童独立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审美意识和民主意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协调发展。再想想当年的陶行知先生,体面的大学教授不当,丰厚的收入不要,而是脱掉皮鞋穿上草鞋,自己掏腰包建学校,去教乡村里的泥娃子,不收学生一分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追求?我们怎样才能望其项背?

基础教育中有一批真正为学校而生的校长相当重要。一心为了学校的校长不可多得,所以,一心为了教学的教书匠实际上也不可多得,今日之“名师”,恐怕也不全是“经师”与“人师”。所以,大山里的张桂梅校长依然能感动中国,因为她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学校、为学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师,应该有一股浩然正气。校长爱学校,爱教师;教师爱班级,爱学生。时代不同了,我们已经不必“不带半根草去”,但依然要“捧着一颗心来”。

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原来正是陶行知盛赞汪达之等新安小学教师的。最困难的时候,新安小学的教师靠典当衣物来维系学校的运转,被陶行知先生称赞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陶行知先生呢?更是“因为爱人类,所以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爱中华民族,所以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每每想到陶行知先生,我就会想到四块糖的故事,这每一块糖里都是满满的爱啊!所以学生能不被感动吗?教育能不成功吗?

二、解放儿童,救救孩子

“新旅”为什么有着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我在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又恰好遇到了他们,我会加入他们吗?它的魅力究竟何在?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有去远方的冲动,行万里路往往比读万卷书更有吸引力。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他们甚至不怕吃生活的苦,他们最怕的是失去探索世界的机会。一群自由的人,如果有了一个光明的向往,它的生命力将是无比强大的。

从1933年10月汪达之将新安小学当时仅有的七个基本学生组成了“新旅”,到1952年“新旅”美术队被现中国美术学院收编,1953年“新旅”歌舞队被现上海歌剧院收编,“新旅”光荣的历史使命正式宣告完成。20年间,“新旅”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宣传抗日救国、参加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中外青少年革命运动史和中国革命教育史上的奇迹,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新旅”人是一群“出笼的鸟”,即使外面再危险,炮火连天,一旦他们解放了自我,就会做出连他们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这群小好汉正如陶行知先生的《自立立人歌》所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出了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说:“从前的学校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放大的鸟笼就要大些,要有树,有山,有动物,但仍然是个放大的模范鸟笼。不是鸟的家乡,不是鸟的世界。鸟的世界是森林,是海阔天空。”因此,必须把鸟笼打开!让儿童回到森林,回到海阔天空。我们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等。让儿童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学习。儿童有机会向宇宙发问,有机会与万物为友,有机会向古今中外学习,自然就见多识广了,眼界决定境界,看多了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有多么的匮乏,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以及未知事物的探索欲。

现在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日间由老师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呢?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在长期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批判吸收王阳明关于儿童教育的哲学思想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病态而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强调的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让学生做创造的主人。“新旅”正是在有意无意中做到了这几点,切实解放了这群穷苦的青少年,所以才有了这一段光辉的历程。

然而,对比现在,我们却迎来了“教育内卷”和“鸡娃大战”,剧场效应愈演愈烈,儿童的童年一点点被榨干,我们到底要把下一代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曾经有一个有点调皮的女生大胆地对我说:“老师,我们的童年一点都没有了!”我听了心里一颤,却无从应答。到底是谁夺走了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年?教育内卷把人类美好的早年时光即将压缩到极致。“双减”政策正为“松卷”而来。“双减”旨在通过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留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童年时光,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让天赋自由》这本书指出:“我们迫切地需要充分开发一个人的天赋资源,这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开发所有资源的过程。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人的生命资源在被有意无意地浪费,人的价值大大降低。很多人都说,他们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都没有真正发现自己的天赋。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中很多人直到离开学校,直到从教育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了自己真正的能力。”我不认为是教师造成了这个问题,这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本质问题。事实上,教育的真正挑战就在于赋权给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教师,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动机。

当人的一种天赋被点燃,必然能带动人的极大进步。对人的再解放,对天赋的开发,迟早要提上人类发展的日程。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救救孩子,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如果说那个时代已经有有识之士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那么教育已经“内卷”到极致,孩子们都太需要这样一场像“新旅”一样的旅行了。

解放儿童,救救孩子!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如果孩子们的童年都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失去童心、童趣,那么成年人的幸福将再也无处寻找。

三、从教书匠,走向大先生

刚拿到《汪达之评传》时,在感到装帧精美的同时,也为封面上的四句话(此书是刘友开老师赠送,这四句话是刘友开老师所写)感到疑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横渠语录》中的四句名言。这是一杆高高的标尺,是为人师者至高的精神追求。因为对汪达之并不熟悉,所以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汪达之的教育历史和刘老师对他的评价。但书读完了之后,我的疑惑依然没有解开:这句话在书里只字未提。那么刘老师为什么会在封面这么重要的位置写上这句话呢?

一直没好意思向刘老师问起这件事,我的理解是,这是他对汪达之的褒扬,是对广大人民教师的提醒,是对新时代大先生的呼唤。“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广大教师中,教书匠多,大先生少之又少。是什么让广大人民教师成了教书匠呢?《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至少是二维的,然而教技易得,育心难求,所以在很多教师那,教育就简化成了考试训练。其次,教师在时间上受到压榨,没有成长的时间。时间是让人成长的重要因素,没有时间保证,一切成长都是虚谈。最后,在管理上受到学生抵抗,师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上始终是对抗的关系,因而效率极低,难出教学成果。而管理受到抵制的原因是一个无趣的环境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教书匠常有,大先生少见。

教师变成教书匠的同时,育人便变成了制器。

“教书匠”“大先生”,虽然都不是学术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但每个人心中又都有一把标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陶行知先生是大先生,“自觉觉人,自立立人”的汪达之先生是大先生。他们都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情怀与大悲悯,他们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完全不在乎名与利。

大先生要有先生之风,大先生不可能是假大空的。大先生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大学问、大视野。大先生不是大官,也不是大款。好为人师飞扬跋扈者,不是大先生。真正的大先生不是网红,不是秀出来的,也不是包装出来的,大先生也是速成不了的,是需要经过岁月的积淀的。

把一节公开课试讲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一上台发表获奖感言就泣不成声的教师,是教书匠,不是大先生。教书匠不丢人,每一位人民教师首先都要努力成为一个教书匠。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在教育中也要重提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精耕細作”,“精雕细磨”,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但同时要有仁者之心,要向先生之风靠拢。因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古今中外的大先生,无不在传播书本知识的同时,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大先生必定是仁者爱人,化育万物于无形的。我们过去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很少再提这个说法,能称得上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都是育人的大先生。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智慧的开启,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养与品格的培育。大先生不仅要脚踏实地教书,还要仰望星空地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条很长的路,只有行之,才能达之。对千千万万一线教师来说,固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像陶行知、汪达之这样的教育家,但作为一个教育的行者,我们依然要有这种大先生的情怀。教育就是用爱与智慧做的无数件小事铸成的育人的大事。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书匠陶行知儿童
非凡的教书匠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终身做个“教书匠”
留守儿童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