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辉
如果生命走到尽头,你想没想过以何种方式回归自然?本刊记者在郑州市调查发现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如果生命走到尽头,你想没想过以何种方式回归自然?是否愿意化作泥土滋养一棵树、一簇花,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2023年4月1日上午,郑州市第十六届公益树葬活动在河南福寿园公墓举行,142个家庭将逝去亲人的184盒骨灰安葬在了树葬花园中。据了解,经过自然降解,这些骨灰将在多年后和大地融为一体。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倡导“让生命回归自然”的生态葬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但离全民普及仍有很大距离。
在农村,殡葬观念虽已有所转变,但殡葬改革仍任重而道远
“我们这儿都这样弄,村里的人都特别看重丧事,讲究入土为安。”巩义市康店镇的张先生在县城生活多年,老家早已无人居住,但在办理父母的后事时,他仍然按照过去的一套流程,选择回到村里办。
“10年前我父亲下葬,虽然已经火化,但还是买了棺材,将骨灰盒放进去,安葬在了自家地里。前两年我母亲过世,也是一样将骨灰盒套棺下葬。”张先生说,村里的人都这么办丧事,他不这么办别人会说闲话。
记者调查发现,在乡镇、农村,骨灰盒套棺下葬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村子,甚至仍然存在偷偷土葬的现象。
“村里的人都特别看重丧事,你在外边混得好不好,对老人孝不孝顺,这种时候乡亲们都盯着呢!”许昌市长葛市古桥乡黄岗村的王先生说,他父亲去世前曾交代他,丧事要从简,但他还是按照传统的下葬流程请了殡葬司仪、乐队,摆了流水席宴请亲朋乡邻,还搭台唱了3天戏。“我父亲说,等他死后,挖个坑儿埋了就行。但我不敢那么办,一是尚健在的母亲不会同意,兄弟姐妹们也不赞成;二是我要是那么办,村里人能戳断我的脊梁骨,以后我在村里就没法混了。”
记者采访时发现,提起那些大办丧事的,很多村民都会夸赞他们有能力、孝顺;反之,那些从简办丧事的则多被村民嗤之以鼻。有些比较年轻的村民向记者透露,其实村里有些人在老人生前不舍得给老人花钱,却在老人去世后不惜花费数万元大办丧事,实在不正常。
南阳市镇平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贺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推行火葬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有些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抵触火葬。“挨家挨户宣传节约土地资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殡葬方式,是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但有些人不接受,甚至将逝者遗体放置家中不去火化,叫来亲友跟我们对峙。”贺先生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只能想办法沟通,从村里找和事佬慢慢解决问题。
“虽然有很多工作不好做,但自2019年起,国家出台了惠民补贴政策,全部免除了火化费用,这几年已取得明显成效,更多村民愿意将逝去亲人的遗体火化了。”贺先生说,随着村里公益墓地的建设,以及村民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进步,选择绿色文明殡葬的将会越来越多。
在城市,让生命回归自然的生态葬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集体公益树葬报名者越来越多
自2008年起,郑州市已连续16年在河南福寿园举办公益树葬仪式。河南福寿园的树葬,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给每位逝者种一棵树,而是将逝者的骨灰放进可降解的骨灰盒埋入地下,然后按照统一规划在地上植树。经自然降解,骨灰会在若干年后与大地融为一体。这种安葬方式既符合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又节地环保。
河南福寿园公墓的公益树葬花园以四叶草为造型,四叶草的每片叶子都由树木和鲜花造型点缀,园内环境清雅。
为了便于家人缅怀,花园边的玻璃墙上还镌刻了安葬于此的逝者姓名,亲属可以像逛公园一样来这里走走,寄托思念。河南福寿园公墓员工郝女士告诉记者,相比于10年前,公益树葬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报名参加集体公益树葬的人逐年增多,截至2023年,已有2000多名逝者安葬于树葬花园。
花葬、花坛葬,高知家庭更青睐
随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殡葬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节地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花葬、花坛葬等新型生态葬也很受青睐。
在河南福寿园,花葬是将骨灰放入PVC管中再埋入地下,地上种植花草。花坛葬则是以花坛代替墓穴,将逝者的骨灰安放于花坛内。一个大花坛,可以安葬多名逝者骨灰,既节约土地又美化环境。
“选择花葬或花坛葬的,多为特殊逝者,比如年轻逝者或夭亡的幼儿,家人选择这两种下葬方式的比较多。除此之外,不少高知家庭也会选择这样的下葬方式。”郝女士说,她曾带过一个客户,夫妻二人都是大学教授,先生离世后,子女带着母亲来为父亲选墓地,本来选了常规墓地,但在园区看到有花葬,觉得这种方式更环保,也更有意义,就取消了之前的墓地订单,选择了花葬。
“还有位老先生,生前就决定选择花坛葬。家人在他去世后,到河南福寿园购买了花坛墓位,还根据他的遗愿给墓位取名为某某雅居。每次走到他的墓位,就感觉他仿佛并未离世,只是化作了一簇繁花。”河南福寿园公墓工作人员孙女士说,选择这两种殡葬方式的很多是高知家庭。他们表示,这样的方式既符合老人简单操办的遗愿,又仿佛让逝者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十分有意义。
记者采访时,遇到了前来祭奠亲人的齐女士。她说:“逝者已逝,化作尘土滋养一束花、一棵草,我觉得是件好事。每次来这里,心情也不会太沉重。”
草坪葬大受欢迎,壁葬接受度低
“这几年,大家对生态葬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了。就拿我们园区的草坪葬来说,2008年公司就推出了这种节约型墓地,但10年内无人问津,却在近几年大受欢迎。”郝女士说。
除了以上下葬方式,壁葬也是生态葬的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壁葬就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大概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吧,我们园区所有的下葬方式中,壁葬的接受程度最低,有时甚至一年都没有一个客户选择这种方式。”郝女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了推进节地生态殡葬工作,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的通知》,从2020年3月15日开始实施,对采取节地生态形式安葬的逝者亲属,每具遗体骨灰补助1000元。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