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
美丽的四月,带来温暖的阳光,也带来清凉的春雨;带来热烈的盛开,也带来寂寞的凋谢;带来令人愉悦的陶醉,也带来令人忧伤的怀念。许多古代诗人在这段丰富而美丽的时光里,用诗词构思一个个彩色的梦想,也用诗词保存下一段段缤纷的美好记忆。
在遥远的宋朝,有位女诗人在一场如梦般美丽的春雨之后,随口吟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如梦令》。她在其中用“绿肥红瘦”这四个字来概括此時的暮春景象,又凝练又精确,又清丽又典雅,特别精彩。这位女诗人,名叫李清照。“清照”这两个字,传说是她的父亲从唐代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选出来的。父亲希望她像明月一样朗照,像清泉一样欢唱。
李清照的父亲是大诗人苏东坡的学生,名叫李格非,也是一位诗人。他在自家门前种了许多翠绿的竹子,并把自己的住处称作“有竹堂”。当时,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很多的大诗人来参加“派对”。在耳濡目染下,小李清照也迷上了诗词,后来还偷偷地开始了写作。
每完成一首诗词,她都反复琢磨,不断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肯拿出来请母亲指教。一开始,她怕母亲笑话,故意说是抄写别人的作品,可是,当母亲指出诗中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她又会面红耳赤……终于有一天,她的小秘密泄露了。母亲知道真相后,好好鼓励了她一番。后来,清照的诗词写得越来越好,这才敢拿出来给父亲评点。不过,她也照样央告父亲,一定要替她保密,不要对外人讲。
一天傍晚,小李清照欣赏着窗外洁白的梨花在细雨轻风中摇摇曳曳的风姿,忽然想到它们在风雨之后就会凋谢了,心里又担心又惋惜,触景生情,就写了一首《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这首词她自己很满意,便按照浣溪沙的乐调动情地唱了起来。这时在她家客厅里做客的宾朋们听到她的歌声,纷纷称赞说:“这词写得真好啊。”
客人们有的夸“婉曲”,有的夸“雅致”,有的夸“淡语中致语”……李格非见大家都在夸奖女儿的作品,一张老脸都笑成了一朵花儿。
李清照曾经央告父亲为自己保密,不要透露这些作品是自己写的,可是李格非又实在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就拿出一些小清照平时写的作品,故意说是清照不知从何处找来学习的,请这些博学的朋友们评点评点。其中就有一首“昨夜雨疏风骤”开头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疏风骤就是雨点稀少、风声很急很大的意思。浓睡是说睡得很香。卷帘人指卷竹帘的人(丫环)。全诗的意思是说昨晚雨点少,狂风却急骤,沉睡中醒来,醉意还残留。试着问那卷帘的丫头——她却说“海棠的样子还是照旧”。“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现在该是绿叶肥嫩,红花凋零消瘦!”这首词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述了生活中的一个很有情趣的小场景,表现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关心和喜爱,还表现了她对春天匆匆流逝的伤心和惋惜。“绿肥红瘦”是这首词中的名句,不仅写出了风雨之后红花和绿叶的变化,而且传达了词人忧伤叹息的复杂情感。
客人们纷纷传阅,见到这首《如梦令》,一齐鼓掌夸奖。有的说:“好一个‘绿肥红瘦’,真是妙不可言!”有的还具体地评论起来:“用‘绿肥红瘦’作结尾,既含蓄,又有意境,肯定出自名家高手。请问这词是哪位前辈写的?”
这么一说,倒把李清照一家人全都逗乐了。其中有个叫晁补之的诗人终于猜了出来:“这是小清照写的吧?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小清照低下头,红着脸说:“请叔叔伯伯们多多指教。”以后,晁补之等人经常在朋友们中间称赞清照,于是李清照的名字逐渐传扬开了。
猜一猜,李清照“试问卷帘人”的问题是什么?
她问的肯定是:“海棠花在风雨之后怎么样了?”因为从后面的“海棠依旧”的答话中,可以推测出这句问话,所以作者就把这个问句省略了。这样显得更精练。
在宋代,女孩子常常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终日生活在深深的庭院里。李清照的父亲却不这样拘束孩子的天性,而是允许她自由自在地度过美好的少女时光。这也形成了她早期诗词中率真浪漫的明丽风格。有一回,她和伙伴们一起乘船去湖上游玩,一直玩儿到傍晚,稀里糊涂把船撑到荷花深处,差一点迷路。李清照回家后,父亲母亲虽然有一点担心,但是一点儿没有责备她,只是提醒她以后千万要注意安全。她把这次迷路的事情也吟成了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后来,这位“天才少女”果然成长为一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女词人。她取得的成就,和家长宽松自由的教育方法、好学上进的良好家风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她自己的刻苦学习。她家藏书很多,小李清照也特别喜欢读书。
有一年春天,她穿着一件非常漂亮的新衣服去踏青,在路上遇到一位卖书的老人,恰巧发现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那位老人说,这本书是自己家里传下来的,如果不是因为家里遇到困难,是舍不得拿出来卖的。当时的印刷技术并不像现在这样先进,要找到一本好书很不容易。李清照站在书摊前越读越入迷,把游玩的事情都忘了。后来同伴提醒,她才想起来问这本书的售价。老人说了一个数,可是她们出来游玩,并没带那么多钱。这可怎么办呢?
李清照用手摸摸自己的新衣服,忽然有了主意。她请老人在原地等自己一下,然后拉起同伴,匆匆忙忙来到最近的一家当铺,把新衣服脱下来换成银两,立刻赶回来交给卖书老人,终于如愿把那本书抱回家了。
同伴惋惜地说:“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没了。”
李清照却自豪地说:“可是我得到了一本珍贵的好书啊!”
(书法作者: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 彭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