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阳
多年来的母女相处经历告诉我,女儿跟父母心贴心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便是血脉相连的母女关系,也需要花心思经营,否则,两代人都不幸福。
父母克制控制欲,与孩子保持界限感,孩子才会与父母亲近
刚有琪琪的时候,我对隔代教育的弊端没有充分认识,心想,奶奶带孙女,总比非亲非故的保姆强,于是,我把刚断奶的琪琪送到了另一个城市的奶奶家。
琪琪6岁时,我把她接到我身边上小学。虽然之前的6年里我经常去看她,但她跟我不怎么亲,看我的眼神很复杂,有亲近我的渴望,也有分离的恐惧,还有一闪而过的恨意……
我想尽快缓和母女关系,于是给琪琪买了好几套新衣服,带她吃各种风味的美食,把她的房间装饰成她最爱的海底世界风格。琪琪对这些善意都坦然接受,然后冷冰冰地说:“谢谢妈妈。”
在家里,除了吃饭,琪琪总是待在自己房间里,很少出来和家人互动。如果我进去和她说话,她会礼貌地站起来,目光一闪一闪地看我。我懂那种眼神,意思是:“有事吗?没事就走吧,我想一个人待着。”
老公对琪琪的冷淡很恼火,打算出面干涉,被我勸住了。我知道,6年的分离,确实是我对不起她,她心里有怨气是人之常情,我不能怪她。相反,我要用我擅长的心理学技术,慢慢弥补自己的过失,暖热她的心。
我所做的第一步,是充分尊重琪琪的意愿,与她保持适当的距离。
老公大惊:“你该不会真生气了吧?闺女不懂事,让你寒心了,但你也不能撂挑子啊!”
我说:“和琪琪保持适当距离是理智的选择。我巴不得和闺女整天腻在一起,把6年来的亏欠加倍补上,但我必须克制这种冲动。琪琪6岁了,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学习自我管理,发展内驱力。我干涉越多,她越渴望挣脱,不如欲擒故纵,先看看情况再说。反正,尊重孩子总没错。”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咨询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因父母控制太多而导致亲子关系不佳的案例。这些父母往往以“爱”为名,行“控制”之实,过度照顾孩子,替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孩子鞋带开了,赶紧给他系好;孩子和同学闹矛盾了,跑学校找老师问情况;按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哪怕孩子不喜欢、哭闹;强迫孩子上各种才艺班,责怪孩子“不知好歹,我小时候想学还没这么好的条件”……这些父母总说“为孩子好”,却没有问过孩子的感受,更多的只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所以必然遭到孩子的反抗。琪琪跟我的感情基础不牢固,更容易逆反,所以我更得小心谨慎。
琪琪入学后,我每天接送她时都会问她学校的情况,但不纠缠,她想说,我就安静地听、热烈地响应;她不想说,我就微笑,转换话题。其实,我和琪琪的班主任建立了联系,几乎每天都通电话,琪琪在学校的表现我了如指掌。
大约半年以后,琪琪的笑容多了起来,越来越主动地和我交流了。
老公称赞我欲擒故纵之计大获成功,我笑道:“哪有那么多计谋,不过是心理学上的简单道理—父母克制控制欲,与孩子保持界限感,孩子才会与你亲近。”
无论何种关系,一旦彼此的信任发生动摇,就难以保持亲密
我所做的第二步,就是和琪琪结盟,充分信任她,做她的坚强后盾。
别以为做到这一步很容易。咨询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
男孩小郑弄丢了练习册,回家跟妈妈说,想要钱买本新的,没说完就被妈妈打断:“别编了,是不是想要钱买别的东西?”
男孩小韦在小区里打架,被对方父母找上门索赔。小韦抗辩:“是他先打我的,我只是还手……”但爸爸不相信,抬手就是一耳光:“你不惹人家,人家会欺负你?”
初二女生小宗下晚自习回家,好心的男生同桌一路护送,刚好被小宗的妈妈看到。刚进家门,妈妈就怒斥小宗:“不自爱!女孩早恋没有好下场!”
不信任孩子的父母,也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孩子往往更加反叛,亲子关系更加疏离。因为无论何种关系,一旦彼此的信任发生动摇,就难以保持亲密。
琪琪在家做作业的时候,我从来不进去打扰;她每周有10元零花钱,我从来不查账;她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从来不焦虑—至少不让她看出我焦虑;老师冤枉她考试作弊,我二话不说就打老师的电话提出抗议……
正如我所希望的,琪琪没有辜负我的信任,和我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信任,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的要领,也是激励孩子走正道的要领。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积极行为,因为他要对得起父母的信任。相反,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会发展出更多的消极行为,因为他要对父母的不信任做出回应:“反正你们不信我,索性……”
对于孩子不妥当的行为,父母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制止、斥责,而应该真诚、耐心地与孩子深入沟通
我所做的第三步,是和琪琪建立有效沟通的模式。
小升初前半年,琪琪参加了四五场选拔考试,因为成绩十分接近选拔线,形势不明,所以非常焦虑,动不动就发脾气。
一天,琪琪放学回到家,刚进门,我就听到门口传来宠物狗的惨叫声。
我跑出来一看,原来宠物狗见小主人进门,激动地扑上去迎接,被心情不佳的琪琪一脚踢开了。我检查宠物狗,见它没有受伤,就装作什么也没发生,柔声招呼琪琪洗手吃饭。
那顿饭吃得很压抑,琪琪不时观察我的表情,对我没有骂她大惑不解。我保持沉默不是给她脸色看,而是在心里盘算等会儿怎么和她交流。
饭后,我不慌不忙地收拾好餐桌和厨房,然后端着两杯鲜榨菠萝汁来到琪琪的房间。
这时,琪琪已经冷静下来,正充满歉意地抚摸宠物狗。见我进来,她意识到可能会挨骂,面露紧张之色。
我没绕弯子:“今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琪琪双眼含泪:“英语考试太难了,刚刚及格,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我问:“你英语学得不错呀,粗心大意了?”
琪琪委屈得抽泣起来:“老师用初一的试卷考我们,好多单词没学过。”
我笑了:“原来如此,那是老师在训练你们在考场上的应变能力。班上有几名同学及格?”
琪琪抹抹眼泪:“3名。”
我长出一口气:“那你有什么难过的?”
琪琪怨气未消:“62分啊,太丢人了!老师不公平!”话虽然这样说,但她的表情已经释然。
接下来,我开始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以及自己如何焦虑、如何烦躁。我说了大约半小时,举了十多个例子,仍没有结束的意思。
琪琪忍不住打断我:“妈妈,您是想说每个人都会遇到难题,所以不要焦虑吗?”
我沉默几秒,严肃地说:“不,我想说的是,我也有焦虑、烦恼的时候,但你回忆一下,我拿谁撒过气吗?”
琪琪臉红了,认真地说:“妈妈,您没有拿谁撒过气。”
铺垫够了,接下来是必要的说教:“每个人都有为难的时候,但不对爱你的人和动物乱发脾气是最基本的责任。”
琪琪问:“可是,心里憋屈得要死怎么办?”
我回答:“可以哭,可以捶打被子,可以找我倾诉,但不能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包括不能欺负弱小的动物。”
琪琪心服口服,郑重地伸出三根手指发誓:“放心吧妈妈,今天的事不会再发生。”
这是一次可以称为范例的亲子沟通。对于孩子不妥当的行为,父母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制止、斥责,而应该真诚、耐心地与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发生了什么,知道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孩子才能听得进去。
家庭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牺牲父母、成就孩子的过程,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我所做的第四步,是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把生活重心放在琪琪身上。这话听起来似乎讲不通,却是搞好亲子关系的秘诀。
琪琪上初中就开始住校,只在周末回家待两天,我和老公顺理成章地重拾各自的爱好:他翻出闲置已久的单反照相机,我在客厅光线最好的地方支起了画架。晚饭后,他在电脑前整理他下班路上拍的照片,我沉醉在颜料和光影的世界里,有时我会临摹他的摄影作品,算是夫妻合作。
琪琪周末回家,发现家里的变化,酸溜溜地说:“哎哟,你们过得蛮优雅啊,是不是都快忘记我了?为什么就该我寒窗苦读?”
我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和爸爸一致认为,不能让闺女一个人奋斗。既然学生宿舍不让家长住,那我们就只好隔空相伴了。所以,你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们也在各自的领域里钻研。看,这是我用一周时间画的河边落日,是根据爸爸的一幅照片创作的。”
琪琪知道我在开玩笑,但她喜欢我这样说,因为她刚进入青春期,对与爱情有关的话题很敏感,我用开玩笑的方式向她描述父母恩爱的场景,是给她心理上的安全感。
中国式亲子关系中,有一种畸形现象:父母把全部精力和资源都放在孩子身上,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成就孩子。然而,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出现问题:父母操劳疲惫、过度焦虑、情绪不稳定、急功近利;孩子在高要求、高期待下,充满压力和焦虑,内心备受折磨。在这种情绪和状态都不稳定的情况下,亲子关系十分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
其实,家庭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牺牲父母、成就孩子的过程,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本质上是投射的关系,即把孩子当成幼小的自己,如果父母不爱自己,甚至放弃自己,是没有能力去滋养孩子的。相反,对自己足够接纳的家长,才能够更好地接纳孩子,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执着于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因此,父母注重学习、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花时间和心思经营婚姻,不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看起来有点自私,实际上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生活的榜样,让孩子看到美好未来的样子。当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家长,亲子关系就差不到哪里去。
现在,我和琪琪是亲密无间的母女,亲朋好友都羡慕地说,琪琪是我的“贴身小棉袄”。
多年来的母女相处经历告诉我,女儿跟父母心贴心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便是血脉相连的母女关系,也需要花心思经营,否则,两代人都不幸福。
从这个角度来说,“贴身小棉袄”不是天赐的,而是努力换来的。
【编辑:陈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