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为安
点面结合是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手法。所谓“点”,指的是最能表示人、事、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点面结合在写作中的应用。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电闪雷鸣、日升日落都是美丽的。当你置身于大自然中时,眼前的景物往往有很多,不可能将它们一一写下来。构思时,应根据情感的需要,从“面”上入手,从“点”上着力。所谓“面”,就是对景物的概括性描写;所谓“点”,就是最能显示景物特征的详细描写。“点面结合”就是先总写观察到的景物,然后再具体地写几处有特色的景物。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写“鸟”——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第一自然段中,先说“树上就变得热闹了”,而后连用两个“到处”、三个“有的”,突出了鸟儿很多,这是从“面”上写起。第二自然段中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还是写“面”,突出了鸟儿很多。第二句话,镜头对准了一只画眉鸟,写了它的“飞”、它的“叫”,这就是写“点”。
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请看下面这个片段——
①教学楼的前面,十八盆荷花“一”字排开,好像十八位雄姿英发的战士,守护着我们美丽的校园。②荷叶翠绿翠绿的,光滑油亮,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③荷花从荷叶间钻出来,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还有的卷着卷儿。④看,那朵粉红色的荷花从水中钻出来,像一个淘气的娃娃,仰着头,微笑着。⑤一朵白色的荷花紧挨着它,像一位害羞的少女,用白嫩的手托着脸庞,静静地看着西山的落日。⑥偶尔,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落在荷花上,顿时让整个荷花盆充满了生机。
这一段中共有六句话,前三句从“面”上写起,按照“位置—荷叶—荷花”这一顺序,给人一个整体印象——学校里的荷花真美丽。接下来,抓住两个“点”进行详细描绘:一朵粉红色的荷花,一朵白色的荷花,它们各具情态,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美。最后一句又是一个总写,写了荷花的动态美。
场面是许多人物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围绕某件事情共同活动所构成的生活画面,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让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这部分还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可以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对整个场面作概括性的描述,然后再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这样,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又有具体的感受。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描写的街市: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
为了把街市上人很多,非常热闹这一特点写出来,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第一自然段,“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这是“面”的描写。第二自然段,一个骑马的人险些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是“点”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既让读者看到了街市上人来人往的热闹,又突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
再看《逛庙会》这篇作文中的一个片段——
来到庙会现场,但见人山人海,年轻的姑娘三五成群,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小娃娃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手擀面”“炸酱面”“油泼面”“担担面”“刀削面”“阳春面”……街道两边,商贩们一边娴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艺,一边声嘶力竭地吆喝着。爷爷紧紧拉着我的手,向庙会的中心走去。
……
“西山王母开盛会,摆下蟠桃请众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独没请孙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说着,手上不停地捏着,这次捏的是“孙悟空偷蟠桃”。
小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了逛庙会的一个场面。写“面”时,多用排比句,如“年轻的姑娘三五成群,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小娃娃骑在爸爸的肩膀上”;“点”上着重写了捏面人的匠人,刻画了他的语言、动作,生动形象。
活动是由许多人参加的,因此要写出活动中群体人物的整体表现,这就是“面”。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将每个人的情况都写一写,文章就没有重点了。所以,在总写群体人物活动概况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人物进行详写,具体地写出他在活动中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即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这就是“点”。咱们来看一位同学写的《拔河比赛》:
①轮到我们班上场了,看得出来,比赛的同学心情紧张,他们走到操场中间,握紧那根粗绳。②只见体育老师把小红旗往下一划,高声喊道“开始”,两个班的同学不约而同地用力,绳子一下子绷紧了。③“加油!加油!”场下的同学挥舞着小旗,大声叫喊着,恨自己有劲儿使不上。④看,我们班的林伟双手扯着绳子,向后倾着身子,闭着眼睛,咬着牙,使出了全身的力气。⑤再看林丽,她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脸憋得通红,整个身子都快要贴在地面上了。⑥绳子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双方势均力敌,胜负难分。⑦“加油!同学们加油!”这时,班主任李老师有节奏地挥动起胳膊,同学们一起用劲儿,一下子把红布条拉过了线。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次拔河比赛,一共有七句话。前三句写“面”,描述比赛开始后,双方队员的紧张及场下的同学呐喊助威的情景。通过“挥舞”“叫喊”等词语可以看出比赛非常激烈,观众非常紧张。第④⑤句突出了两个“点”,写了林伟、林丽拔河时的状态。小作者把镜头聚焦在这两位同学身上,运用镜头切换的方式,把他俩拔河时的样子呈现了出来。从“倾着身子”“闭着眼睛”“咬着牙”“脸憋得通红”等短语可以看出,他俩已竭尽全力。第⑥⑦句又回到了“面”的描写,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拔河时双方队员的竞技状态及最后的结果。这样,点面结合,既展现了活动的全貌,又突出了局部细节。
在写作中,点面结合要注意四点:一是描写要有点有面,可以先写整体,再写个体;二是描写要有重点,注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三是注意写出气氛,如新年的喜庆和欢乐,拔河比赛的紧张和激烈;四是要注意层次清楚,描写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多写多练,方能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