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燕 原琦 王亚洁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及:“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020年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强调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中,完成价值塑造。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已是大势所趋,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人员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食品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运用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越来越多食品专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周华等人对《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指出中国的食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将科学与文化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在思政案例融入方式及途径方面的研究较少。
当前,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课程思政的建设已是大势所向,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混合式课堂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张运昌等人将思政在医用化学的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的融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郭春文等人以材料形成原理课程为例,对混合式教学及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的模式进行了探索;黄俊从基础教学阶段的优化和完善、常规课程教学的思政建设以及先进教学技术与平台融入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三方面入手,对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进行建设,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完成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于混合式教学背景,本研究针对思政案例在《食品化学》课程中的融入途径进行阐述,以期为工科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提供一定的方式方法。
1.课程思政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虽已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总结,但是在实施中发现如下两个主要问题:1、课程思政案例存在一例多用的情况,缺乏规划,需要建立思政案例库,规划案例的引用及所包含的育人目标;2、课程思政的案例融入方式大多限于课堂教学中,存在局限性,使得一些思政元素无法融入课堂或者融入方式不当,使思政融入流于形式。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从不同“课堂”分别融入思政元素,探索《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2.课程思政在教学实施中的路径
2.1思政案例库的建立
“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人们生存的根本,其发展历史从人类出现便开始存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长远、博大精深,对《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方便面的加工和蛋白质、油脂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豆腐的加工与蛋白质的凝胶原理有很大的关联,这些思政元素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案例的引入,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研究针对每一章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对每一章内容设立知识目标和育人目标,同时对思政案例的融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形成食品化学课程的思政案例库。因为每一个思政案例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及思政育人目标,因此可以避免一例多用的现象。
2.2思政案例在课程中的融入方式
2.2.1 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阶段
传统教学中,思政案例的融入途径多在课堂上,但是在课堂中部分思政元素的融入会出现形式化,不能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因此,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本研究将思政元素的融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前,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可将合适的思政案例作为预习的任务,比如,在讲解非酶褐变反应中焦糖化反应前,通过学习平台发布一段关于制作糖人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古人的智慧和饮食文化的同时,思考糖人是用什么食材制作,食材在加工过程中,其感官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方式能够很自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前预习中,使课前预习变得更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中,教师会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入等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作为案例或是问题融入到课堂中,学生则进行角色的扮演参与到课堂讨论,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育人的目标。食品化学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日常食品的加工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会更多采用教学案例法,比如,在课前会布置相关教学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豆腐加工方法的变化及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豆腐的起源,还能掌握豆腐的加工原理,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往思政元素的融入多体现在课中,在课后的练习及实践中很少涉及。结合《食品化学》课程与日常生活饮食密切相关的特点,在课后推送的练习习题及讨论题中会涉及到相关的饮食案例,以案例为依托,融入思政元素,比如,以多彩面食在中国的发展为依托,思考面食的品质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2.2 第二、三课堂的知识实践和服务阶段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应在课后开办第二和第三课堂。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开展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农产品创新大赛等项目的申报。通过开办第二课堂,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课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以及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比如,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相关讲座、开展营养膳食的宣传等。通过实习,可让学生了解到未来的就业方向,提前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结
本研究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介绍了《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需要不断摸索。任何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是否合适,还需要进行实践,通过分析课中思政元素融入时学生的表情变化,课堂讨论时学生对思政的關注度,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的接受度等,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去调整和改进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思政元素的融入达到“润物细无声”。
基金项目:
2021年贵州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SZ2021023],2021年贵州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SZ2021025],贵州医科大学2022年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JG2022015],贵州省2022年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32]。
作者简介:
邱燕燕,女,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开发。
*通讯作者:
原琦,男,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