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美珍 刘惠 刘琪等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成熟度模型; 三角模糊数; 评价
DOI:10.3969 / j.issn.1008-0821.2023.05.007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 (2023) 05-0066-13
随着新一代信息与数字技术成为社会发展新引擎, 向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成为各行业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1] 和《“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 发布, 提出了数字社会建设和数字化公共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要适应未来国家在智慧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强化其在海量信息资源汇聚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 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十四五” 数字资源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教育和文化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为社会发展和良性循环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事实上, 随着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演进, 智慧图书馆发展问题已经在宏观战略层面引起了各方的重视。根据相关调研, 国内绝大多数“双一流” 高校图书馆已经将智慧图书馆纳入其“十四五” 发展规划中[3] 。2020 年, 国家图书馆提出了建设“1+3+N”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 其中智慧图书馆评价体系和规范体系作为关键支撑保障体系被提出[4] 。2021 年, 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十四五” 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5] , 把“促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 列为“十四五” 时期的主要任务, 并表示将加强智慧图书馆评价及标准体系构建, 以带动我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同年, 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更名为全国智慧图书馆建设联席会议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将联合推进和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作为关键任务[6] 。总体来看, 在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可实践标准规范和评价模型的构建已经成为共识且迫在眉睫[7-8] 。
1智慧图书馆评价研究现状
1.1评价内容
智慧图书馆评价经历了从局部到全局的扩散过程, 但目前国内外相关主题研究总体还处于探索阶段, 评价指标设计更加关注指标在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问题。其中, 局部要素评价研究开始时间较早, 研究成果与整体评价研究相比也较多, 主要涉及智慧馆员、智慧服务、智慧空间、智慧门户和信息系统等方面。杨文建等[9] 从人、空间和资源3 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空间评价体系; 张春春等[10] 从阅读环境、信息获取、阅读服务和图书馆员4 个维度对图书馆的智慧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 孟璐[11] 从网站前端体验及后台系统和数字资源服务等6 个维度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智慧门户评价体系。整体评价从不同视角对智慧图书馆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以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和建设智慧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构成要素分析的阶段, 能够直接付诸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还较少。Sch?pfel J[12] 从智慧服务、智慧人、智慧场所、智慧治理4 个维度对智慧图书馆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卢小宾等[13] 从标准体系研究视角出发, 在考虑智慧图书馆大数据发展环境的基础上, 结合数据生命周期模型, 从组织性、管理性和使用性3 个方面构建了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框架; Jadhav D等[14]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 总结了测度图书馆智慧化水平的5 个一级指标和15 个二级指标。
1.2评价方法
智慧图书馆评价涉及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测度两部分。现有研究中, 指标体系设计主要通过文献内容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等实现, 也有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模型等理论方法。如叶继元等[15]依据“全评价” 理论, 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构建了高校图书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刘赵为[16] 基于MOA 视角与TAM 模型构建了智慧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测度与应用中, 相关研究涉及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理想点法等, 其中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应用较多。吴朋有娣[17] 利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其所构建的智慧馆员评价指标中各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 并基于该评价工具对某“211” 大学图书馆不同部门的馆员进行了评价; 刘玉静等[18]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图书馆智慧化水平测度工具,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灰熵与证据理论算法对10 所山东省CALIS 高校成员馆的智慧化程度进行了测评; 丛敬军等[19] 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Li T 等[2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对智慧图书馆的门户网站进行了评价。
综上, 智慧图书馆评价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现有研究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状态判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还不够成熟, 对模糊因素、不确定性问题的考虑还有所欠缺。为此, 本研究以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价为主要研究议题,基于所在研究团队前期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将成熟度模型和三角模糊数引入智慧图书馆评价过程,构建了智慧图书馆成熟度评价模型。然后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以期为今后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2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智慧图书馆成熟度评价模型
2.1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模型
2.1.1成熟度模型适用性分析
“成熟度” 的概念起源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简称CMM)[21] ,是研究对象当前状态与其最佳状态的相对值[22] 。CMM 以增量方式对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状态进行划分, 明确定义了初始级(1 级)、可重复级(2级)、定义级(3 级)、管理级(4 级)、优化级(5级)共5 个不同的“成熟度” 等级。该模型关注研究对象的成长过程, 能够通过评估研究对象现阶段的发展程度, 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关键过程指导,使其能够分阶段有序地改进[23] 。由于模型具有很強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可拓展性, 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智慧图书馆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技术发展背景下, 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高级图书馆形态, 它以人机耦合的方式致力于实现深层次、便捷的智慧服务[24] , 其建设过程关注图书馆整体及各组成要素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强调实施过程的循序渐进, 与CMM 具有理念上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因此, 将CMM 引入智慧图书馆建设及其评价过程符合图书馆发展的长远考虑, 能够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一种逐步建设和发展的机制, 从而促使图书馆智慧化水平实现螺旋式上升。
2.1.2成熟度模型构建
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 参考CMM 模型对不同成熟度等级的划分,在考虑当前图书馆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智慧城市成熟度评价研究[25] 和教育信息化发展[26] 等相关领域研究, 构建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模型(Maturity Level Smart Library Develop?ment, SLCMM), 將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等级划分为如图1 所示的5 个等级。
1) 初始级。初始级是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的最低等级。处于该等级的图书馆缺乏智慧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建设处于未开启状态, 图书馆决策者和馆员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建设内容可能并不知晓或者不明确。一些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关的偶发性活动可能主要来自基层, 此时有知识积累的个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起步级。图书馆决策者和领导者开始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有所认识。行业和社会层面开始认识到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 图书馆领导层也开始有意识地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的实施。但从整体上来看, 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主导工作以概念框架设计和规划试行为主, 系统实践还很缺乏。
3) 发展级。智慧图书馆建设主体开始初步建立面向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现实情况从某些重点方向和领域进行部署, 局部实践工作和关键环节开始实施。从微观层面来说, 一些建设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但局部建设成果还未实现模块化。
4) 规范级。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受到了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进入规范化阶段, 局部建设已经可以实现模块化运行, 并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型。但是, 在整体发展和技术拓展方面, 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5) 优化级。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已经实现了系统性发展, 逐渐向可持续发展的提升级演进。无论是在战略制度层面, 还是微观实施层面, 个体智慧图书馆建设都已经拥有了规范化的发展标准和个性化的建设路径, 图书馆建设主体的着眼点也开始从自身发展向与全行业和社会协同进化转移。在实践过程中, 相关建设主体已经能够把握关键技术的走向, 不断完善图书馆运行过程中暴露的新问题, 形成良性的循环。
2.1.3成熟度模型内部结构
CMM 由能力成熟度等级、关键过程域(KPA)和关键实践(KA)等核心要素构成。关键过程域是为实现关键主题(即不同成熟等级)所需要具备的关键过程的集合。关键实践是实现关键过程的具体行为, 不同的关键过程都对应有若干关键实践。为此, 本文基于经过科学验证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 所示, 确定如图2 所示的SLC?MM 内部结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表1 中各项指标及其权重计算结果是本研究所在团队前期的研究成果, 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结合以上内容, 对SLCMM 内部结构及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价内容进行明确。SLCMM 中的关键主题为SLCMM 的5 个成熟度分级, 关键过程域对应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维度指标, 包括智慧馆员(A)、智慧基础设施建设(B)、智慧管理(C)、智慧服务(D); 关键过程域中包含的关键过程分别为: A={A1,A2,A3}、B={B1,B2,B3}、C={C1,C2,C3}、D={D1,D2,D3}, 对应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 关键过程中包括的关键实践则对应评价指标体系中的50 个二级指标。为方便后期评价实践中数据的调研和获取, 将关键实践的5 级成熟度描述语言“不智慧、有点智慧、一般智慧、比较智慧、完全智慧” 等类似描述与SLCMM 模型中的成熟度等级进行对应, 如表2 所示。
2.2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的模糊评估方法
智慧图书馆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衡量评价对象在每一个指标上的评价值来综合度量其智慧化建设成熟度。在处理具体的评价问题时, 该模型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一是评价指标和成熟度等级本身描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二是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被访者有自身的认知偏好等主观问题。为此, 本文将三角模糊数引入智慧图书馆成熟度评价过程。作为一种将模糊和不确定的语言变量转化为确定数值的方法, 三角模糊数能够很好地解决被评价对象的智慧化程度无法被准确度量而只能用自然语言进行模糊评价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价实证研究
3.1调查设计与数据获取
3.1.1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问卷调研内容以表1所示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为依据, 一个指标对应一个单选题目, 每个题目有5 个不同的选项等级,不同选项等级根据题目的实际表述与表2 所示的SLCMM 内部评价内容的评价语言短语进行对应。
在获取调研数据后, 将各题目选项根据表2 中语言短语与三角模糊数的对应关系, 转化为相应的模糊数。然后, 按照前述三角模糊数计算与成熟度等级确定方法, 确定样本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各维度以及总体的成熟度等级。
3.1.2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图书馆是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的重要支撑, 机构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和反映其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因此, 本研究结合当前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以能够最大程度反映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水平为出发点, 选择“软科中国大学排名”[31] 中前8 所高校图书馆为样本进行调研, 对其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进行评估。在具体调查过程中, 本研究选择较了解所在机构智慧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受访者, 通过微信、QQ或者邮件发放调查问卷(https://www. wjx. cn/hj/yi0aylnakerzatvtzeora.aspx#), 获取调查数据。
3.2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
根据前文中三角模糊数计算与成熟度等级确定方法, 对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分别计算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水平和在各维度指标上的表现。为保证调查对象的隐私, 按数据获取的先后顺序从Lib1~Lib8 对各图书馆进行编号。
3.2.1各维度建设水平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 计算出各高校图书馆在不同维度上的评价数据如表3~表7所示, 并基于这些数据绘制如图3所示的折线图, 对不同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 对样本整体在各维度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在4 个维度指标中, 基础设施维度的整体发展情况优于其他维度, 且被调查高校图书馆在该维度上的发展比较平衡,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发展已得到充分重视, 且其在图书馆实践领域的应用, 或基础坚实, 或发展速度较快, 也表明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 该维度最容易切入, 也最容易看到成效。管理维度的智慧化建设成熟度整体较差, 且被调查高校图书馆在该维度上的发展差距也最大,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维度涉及的内容和要素范围较为广泛和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 切入难度和建设难度大; 二是管理维度的资源和数据管理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核心, 而智能化管理对资源和数据的基础建设要求高, 但较多图书馆在该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 且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建设基础差距较大。馆员维度和服务维度的内容是智慧图书馆“智力” 输出的主要单元, 是一流高校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开展的关键支撑, 这两个维度的建设水平在4 个维度中处于中间位置。但对比被调查样本的建设情况, 馆员维度的建设差距在4 个维度中却是最大的。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可能有馆员队伍建设过程中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培养制度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差异。
对不同样本在各维度上的表现进行分析, 发现相关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在各维度上都已经开始发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少数图书馆在某些维度上已经达到了规范级。其中, 3 个及以上维度的成熟度等级达到规范级的有Lib6和Lib4,这两个图书馆在各维度上的总体表现优于多数高校图书馆, 且Lib6 在各维度上的成熟度差距相对较小;有两个维度成熟度达到规范级的是Lib1 和Lib5。除此之外, 多数图书馆在多数维度上还处于发展阶段, 各维度建设成果还未实现模块化, 但不同图书馆发展各有特点。如Lib8 总体上在被调查高校中处于中间水平, 且各维度之间的发展差距是所有样本中最小的; Lib2 和Lib7 各维度的发展差距较大,但二者分别在馆员维度和基础设施维度上有不俗表现。造成以上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不同图书馆的建设基础存在差距; 二是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切入点和投入存在较大差异。
3.2.2综合建设水平分析
总体来看, 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有所成效, 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目前还暂未形成完整的、可资借鉴的智慧图书馆实践模型。如表7 所示, 被调查样本中多数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成熟度处于发展级的阶段, 只有Lib6、Lib4和Lib5处于规范级, 这些建设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图书馆在部分实践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如Lib5 在管理维度上的智慧化水平最高, 其在智能机器人开发、资源管理与发现系统以及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等方面的构建已经领先全国; Lib4 在馆员队伍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 由其联合发起和设立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 (Crea?tive Forum for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CFLMS)在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促进智慧图书馆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综合分析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国内典型高校图书馆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 智慧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也需要系统性的实施方案, 建设主体不仅要充分识别并引进先进理念和优势技术, 还应在最大能力范围内强化领域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 通过全面发掘内外优势推动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
4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结合以上实证调研和当前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踐, 发现目前国内各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总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系统性的经过实践应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还较少, 不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路径存在差异, 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在投入与保障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为此, 本研究建议,在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应进一步明确智慧图书馆建设思路, 通过识别具体实践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和过程, 全方位统筹布局, 从而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方案的形成与目标的实现。
4.1明确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逻辑思路
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的开展依赖于科学的思维与操作方法。图书馆应基于“谁来建设—为什么建设—靠什么建设—怎么建设” 的逻辑框架, 从“谁来建设” 的主体之间出发, 对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的全面开展。从建设主体来看, 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相关利益主体既包括了实际执行具体建设任务的图书馆, 也涉及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相关工作中的国家和政府组织、学术团队和企业等; 从建设原因来看, 智慧图书馆建设起源于政策导向、技术推动、社会和用户需求驱动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需求等错综复杂的因素; 从投入要素来看, 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要和充分的客观条件涉及“物质” 和“意识” 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等; 意识层面包括政策规划、管理和发展模式等。因此, 在规划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时, 图书馆必须充分考虑以上问题, 明确发展的首要目标、驱动要素、投入要素以及发展现状等现实条件, 强化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建设能力, 因时因地设计个性化发展之路。
4.2建立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基于以上逻辑思路, 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涉及外部支撑、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保障体系进行解析, 应包括思想认识、制度、组织和其他客观要素4 个方面的内容, 每一类内容之下又包含若干的子项, 如图4 所示。其中, “思想认识” 是前提保证, 回答为什么建设、要不要建设的问题; “组织” 是实施过程, 回答谁来建设、怎么建设的问题; “要素” 是基本条件, 回答靠什么建设的问题; “制度” 是关键保障, 回答如何建设得更好的问题。这4 个方面既包含了“软” 保障也包含了“硬” 保障, 从具体实践和运行过程来说, 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是四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智慧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可围绕如图4 所示的内容范畴进行筹备。
4.3构建利益相关者协同发展机制
智慧图书馆是政府和文化教育机构等实现“十四五” 时期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推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快速高效发展, 就必须形成利益相关者协同共创的发展模式和联动机制。各图书馆应站在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 将其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对应到上一级主管机构, 甚至整个行业、区域和国家等更大范围的发展进程中, 增强图书馆与学界、业界的理论与实践交流, 强化图书馆与校园、社区、城市、社会以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效应, 加强智慧图书馆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共生建设, 借助智慧城市和智慧校园等发展契机, 促进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
4.4制定渐进式的智慧化成熟度进阶之路
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厘清智慧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问题后, 相关建设主体还要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的阶段性发展特征, 根据智慧化成熟度的变化而制定渐进式的智慧图书馆进阶之路。①当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处于初始级时, 相关理念和实践还是个别的、偶发性的。此时, 图书馆决策层可通过为图书馆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让智慧图书馆相关理念和理论知识在组织内蔚然成风, 同时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上层领导机构, 从而激发起全员对智慧图书馆的兴趣和激情; ②当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处于起步级时, 图书馆的主导工作依然是概念设计。此时, 图书馆可在获得上级机構资金等的支持下, 根据现实条件确定智慧化建设的切入点并组织实施; ③当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处于发展级时, 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工作已经开始逐步实施, 但进展还不够顺利。此时, 图书馆可以与强势兄弟图书馆和企业开展协作, 直接引进成熟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模块等, 并进行个性化改造; ④当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处于规范级时, 局部建设已相对成熟, 但完善的智慧图书馆形态还未形成。因此, 这一阶段图书馆应在考虑组织内部、主管机构、图书馆行业等更大范围联动的同时, 充分关注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 有序推动智慧化建设的全面实施, 从而建成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图书馆运营与服务体系;⑤当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处于优化级时, 图书馆应持续保持对全行业、全领域创新发展的敏感性, 追踪相关行业发展动向, 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向更有创意、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
4.5选择差异化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
根据调研结果, 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总体还不成熟, 各图书馆整体及其在不同要素层面的智慧化成熟度水平有一定差异。因此,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不同的图书馆应在明确自身的智慧化建设能力成熟度水平的基础上, 选择差异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如图5 所示, 从实施主体和发展路径两个角度, 分别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划分。
根据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实施主体的介入程度, 可将智慧图书馆发展模式划分为3 类。一是机构主导型发展模式, 即图书馆在智慧化建设中起主导地位, 由图书馆自己制定系统性的建设规划, 并主要完成大部分的建设工作, 外部力量只起到补充的作用; 二是外包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下外部力量发挥主要作用, 图书馆只负责提供需求、投入资金, 其他所有具体的实施工作和设计布局等都由外部力量完成; 三是混合型发展模式, 即介于机构主导型和外包型之间的双轮驱动模式, 机构本身和外部力量相互协同, 共同推进,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比较优势原则为准则, 决定各方的职责和任务。例如, 有一些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研发和技术实力,但又不能完全独立完成一些建设任务, 此时便可以通过技术购买和合作的方式, 选择“混合型” 发展模式。
根据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切入点的不同, 可将智慧图书馆发展模式划分为4 类。一是基础设施启动型模式, 该模式下智慧图书馆着眼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支撑实现图书馆全面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基础技术做起; 二是关键技术推动型模式, 该模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 以点带面来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三是智慧应用启动型, 即以智慧应用产品为载体, 提升图书馆运行与管理效率, 并优化用户体验的一种发展模式; 四是综合推动型, 即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各个维度出发, 全面部署、统一规划, 各维度智慧化建设齐头并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当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较低且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时, 适合采取“基础设施启动型”发展路径, 以保证未来的高阶发展。当信息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关键技术推动型” 和“智慧应用启动型” 模式, 如引入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和应用。当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时候,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综合推动型” 或其他合适的发展模式。
5结语
评价是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提出的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成熟度评估方法, 在考虑成熟度模型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基础上, 将三角模糊数引入评价过程, 实现了定性与定量思维的充分结合, 进一步强化了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 文章利用评价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方面充分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刻画了当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现状。研究方法对今后智慧图书馆评价研究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结果对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所构建的智慧图书馆成熟度评价体系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图书馆业务发展更加契合, 与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布局存在一定偏差, 研究团队未来将根据不同类型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侧重进一步丰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