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淑惠 陈水芳 吕世伟
摘 要:当今是互联网新兴的时代,各类红色旅游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的得到传播。但是尽管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更加快速广泛的流传,仍然有部分群众对我国红色文化了解不足,忽略了红色精神内涵的重要性,也不太在意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结晶,使得非遗项目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为例,着重研究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结合惠东县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探索红色旅游与非遗文化跨界融合的可能,助力这个县级城市的发展振兴,带动地区红色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让更多群众,尤其是年轻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关键词:红色旅游;非遗文化;融合
一、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
惠东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发源地、全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之一,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惠东作为一片充满革命传统和光辉历史的革命老区,拥有众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革命遗址,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例如惠东县高潭镇,作为革命老区,被誉为“东江红都”,是海陆丰革命老区不可或缺的部分,惠东县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经济,红色文化特色品牌被不断擦亮。
在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方面,惠东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与党政机关等合作共建,打造惠东红色革命历史研学基地群;依托广东东江干部学院,把高潭镇打造成为“广东省红色旅游、红色培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充分用好百姓宣讲团讲师力量,结合驻村工作,深入开展主题宣讲80余场次,辐射党员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覆盖。开展讲主题党课、看红色影片、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引领青少年知党史、感党恩,争做新时代接班人。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方面,惠东重点建设安墩粤赣湘边纵队革命遗址、高潭革命遗址等红色旅游历史主题片区,把稔山雁湖东江红军出港纪念园、港口英雄民兵连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连接起来,联动周边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据统计,仅2023年1月至5月,高潭镇接待游客及培训人员约20万人次,“红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
二、惠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惠东县总共拥有56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惠东渔歌)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九龙峰谭公庙醮会、凤舞、元宵舞龙等)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客家山歌、稔山女子白字戏等)17项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2项。种类涵盖传统戏曲、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民俗、传统音乐、游艺与杂技、民间语言与传统体育。
在今年,为加强对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促使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好地向外传播,惠东县在惠州市水东街水东东路52号设立惠东非遗展示馆。惠东非遗展示馆将以展示惠东渔歌、惠东盖子狮、舞鲤鱼、疍家船屋、惠东稔山女子戏等非遗项目和惠东擂茶、惠东砵仔粄等非遗产品为主,并融合惠东特产、旅游手信等实物,通过现场展示、展演、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惠东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和特色产品。
三、红色旅游与非遗文化融合的尝试
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的“红军茶”是红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案例。中洞村具有悠长的历史,1922年暮秋,彭湃在这里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在土地革命时期,中洞是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和红二师师部的所在地,是领导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中洞共有革命遗址30多处,是省定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惠州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1927年10月,蜚声中外的南昌起义军叶挺、贺龙部队(南昌起義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多人在中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史称“中洞改编”。
中洞咸茶历史悠久,不仅是山区人民劳作之余的辅食,有时还作为主食。当年红军进入中洞时,当地人用咸茶招待战士们,后人为了纪念这段革命斗争历史,将咸茶改名为“红军茶”。如今,“红军茶”制作技艺成为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到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来,不仅能欣赏到被誉为“广东井冈山”和“东江红都”的广东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的辉煌革命历史,还有机会品尝到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般技艺的“红军茶”。
四、红色旅游和非遗文化融合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意义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与非遗文化的融合为社会各界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具有深刻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红色旅游与之融合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并且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历史和文化的生动平台。通过旅游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不仅如此,两者的结合还可以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例如推出红色主题的非遗文创产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
红色旅游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与非遗融合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和形式。游客在感受红色精神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提升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并且为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例如,通过科技手段打造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体验,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发展。
惠东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这一结合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历史文化体验的需求,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蓝海,对于就业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创造财富的新天地。红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跨界融合能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创业机会,例如,可以开发红色旅游路线,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此外可以创办非遗文化主题餐厅民宿等,不仅如此,还可以催生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制作、文化表演、导游、讲解员等,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纪念品、特色餐饮、文化演艺等,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总的来说,红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有助于实现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赢局面,对于推动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现红色旅游和非遗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创业者层面
1.把握专业性和差异性
在这个领域,专业性和差异性是关键,通过挖掘当地的非遗文化资源,创业者可以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这就要求创业者需要深入了解红色旅游和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和差异性,以便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
2.探寻持续的市场动力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不断扶持和消费者对历史文化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红色旅游和非遗文化融合这一领域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创业者应该敏锐的察觉到这一发展趋势,适时抓住风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加强资源整合与合作能力
要实现红色旅游和非遗文化的融合发展,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如旅游景点、非遗传承人、文化机构等。创业者需要积极与相关各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二)旅游者层面
1.道德情况
一些游客对红色旅游地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尊重,存在部分游客在景区中不文明行为,破坏红色旅游资源的现象以及诋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因此如何加强游客教育引导游客尊重历史,尊重环境,遵守规范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2.文化情况
旅游者分布在各个年龄层,受教育水平会有所不同,存在旅游者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时间较短,程度较浅,在红色纪念地或者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的情况。但是每个旅游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旅游动机,红色旅游景区也应该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同时,加强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旅游者对红色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
(三)产业层面
1.传播方式
传统宣传方式以地方性传播媒介为主,辐射带动能力弱,宣传不出省甚至不出市,因此所能吸纳的外地游客数量十分有限,大多以当地居民为主,景区在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宣传平台方面表现不足,尚未建立官方网站,因此无法有效地向远离景区的潜在游客传达相关信息。可以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等相关技术,在各大视频平台投放引流等进行宣传,加强网络宣传能力。
2.资源融合发展
在与研学旅行结合方面,要促进各种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坚持红色旅游和非物质文化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为研学旅行注入红色内涵和文化内涵,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
3.创新旅游体验
展览形式单调且缺乏个性化的设计削弱了红色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吸引力和体验价值,使得它们显得平面而非立体,缺乏真实感和沉浸感。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互动的体验。例如,通过VR技术可以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革命的激情与历史情景;通过AR技术可以为景点加入虚拟人物或物体,让游客在其中进行互动交流,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四)政府层面
1.资金缺口
红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因具有特殊的社会效益而面临营收困难,许多景区因此实行免费入场以吸引游客。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扩张,相关的人力和服务成本不断攀升,现有资金已不足以支撑其发展需求,进而影响了旅游区的持续发展动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引入力度,充分激活社会资本的潜力,以此弥补资金缺口,推动红色旅游和非遗文化传承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2.法律规范
近年来在很多红色旅游区内,不文明现象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经常发生,产生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领域法律规范缺失和景区管理不到位3。政府要为红色旅游区建立相应的行为规范准则,为红色旅游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合理的法律規范引导,有助于推动行之有效的红色旅游区管理。
3.人才培养
随着红色旅游产业和非遗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优秀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要发展优秀的红色旅游和非遗文化传承人才队伍,首先要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培训。
六、结语
通过对惠东红色旅游与非遗文化跨界融合的研究,可以看出这种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红色旅游与非遗文化的结合,不仅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助力这个县级城市的发展振兴,带动地区红色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泽勤.惠东全力打造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J].源流,2023(04):10.
[2]蔡伟健,黄文斌.惠东县高潭镇 赓续红色血脉 建设红色旅游特色小镇[N]. 惠州日报,2022-01-29(T25).
[3]李响.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文旅融合的困境与路径[J].学术交流,2021(07):1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