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闽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在党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英雄连队,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忠实履行我党我军根本宗旨的先进典型。自1963年4月25日命名以来,不论形势、任务、环境、人员如何变化,“好八连”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弘扬光荣传统、保持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的一面光辉旗帜。
八连的前身是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1947年8月6日在山东省莱阳县小园村组建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潍县、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指战员们前仆后继、英勇杀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上海解放后,八连担负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市人委和中央领导来沪警卫任务,负责在南京路、外滩等地巡逻执勤。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既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历史缩影;既被称为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又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统治人民的重要堡垒和被称为“东方巴黎”的国际大都市。部队进城后,面临尖锐复杂的斗争和严峻的考验。
面对新的形势环境和使命任务,在先后成立的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警备区关心下,八连党支部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1952年被评为“部队巩固优胜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支部多次组织官兵观看反映新四军英勇战斗的电影,学习革命前辈听党指挥、英勇善战、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精神。1962年,八连邀请了原新四军第三师著名的“刘老庄连”指导员到连队传经送宝,介绍“刘老庄连”官兵面对十余倍的强敌,临危不惧、浴血战斗、为国捐躯的壮烈史实,使官兵加深了对铁军精神的理解。1964年,连指导员王经文出席了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巧遇了原新四军沙家浜英雄部队的老战士、20军青年处长阎成贵。会议期间,他向老前辈学习取经,了解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回来后,他给连队上政治课,讲述了新四军指战员在芦苇荡中坚持抗日斗争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故事,使官兵深受教育。
八连党支部以坚定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带领部队艰苦奋斗、拒腐防变,香风吹不倒、糖弹打不垮,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而且,以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影响和改造着社会,受到党和人民的赞誉。八连靠“两个务必”起家、当家和创新发展的先进事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被誉为“霓虹灯下的哨兵”,闻名全军全国。
“好八连”的宣传,从1956年开始到1963年形成高潮。最早报道的是《 解放日报》 和《 人民前线》。1956年,《解放日报》刊登了部队通讯员吕兴臣为八连拍摄的照片和《 针线包》《 行军锅》《 一分钱》 等小故事。该报认为八连的先进事迹具有重要意义,决定以毛泽东“两个务必”精神为主题,作为重大典型进行宣传,得到了总编辑魏克明、副总编辑王维的支持。吕兴臣写了17000字的初稿,经张锦堂、张默精心修改为6900字的长篇通讯 《南京路上好八连》。经上海市委审查批准,1959年7月23日在该报头版发表,配发社论 《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上海人民学习的榜样》。1958年3月23日,《解放军报》 发表了吕兴臣的文章 《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八连养成节俭之风》,并配发 《南京路上好八连》 的评论文章。1963年3月20日,《解放军报》 以四个整版全面报道了“好八连”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艰苦奋斗代代相传》,全国各大报刊全文转载。
1960年5月,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带领机关干部路过上海时,警备区王必成司令员请大家吃便饭。席间,王必成对沈西蒙说:“你知道吗?上海有个‘好八连,你是文化部长,写了不少戏,也要为‘好八连写个戏啊。”沈西蒙说:“司令员讲了,我坚决执行,但我要到八连去蹲一段时间。”第二天,王司令员亲自陪他去八连,听了情况介绍,参观了连队陈列室,沈西蒙很受感动。他与前线话剧团的漠雁和吕兴臣一同在八连体验生活,深入采访,住了40多天。1961年9月16日,完成了话剧 《霓虹灯下的哨兵》 剧本初稿。经反复修改排练,1963年1月14日正式公演。
演出后,因戏里有个战士离队出走的情节引起不同看法。1963年2月,周恩来总理到上海。南京军区前線话剧团领导漠雁向总理秘书童小鹏汇报了情况,想请总理看戏。总理说:“戏已经写出来了,还是演一演、看一看嘛。”总理回到北京,第二天就让人打电话来,以总政名义调演该剧。2月22、23日,在总政话剧团连演两场,引起很大轰动。第二场演出时,周总理在总参谋长罗瑞卿、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以及艺术家田汉、周扬、曹禺等陪同下,一起观看演出。结束后,召开现场座谈会听取意见,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周总理先后7次观看了该剧,并提出要拍成电影,台词一句不变,演员一个不换。
1963年4月3日上午,总政治部召开党委会,听取八连前任和当任指导员刘仁福、王经文汇报,并听取了沈西蒙等创作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 的体会。总政萧华副主任说:“ 《霓虹灯下的哨兵》 是一个反映现实题材的好剧本,八连14年如一日,艰苦作风代代相传,是集体的雷锋。”4日下午,解放军总部机关举行报告会,请刘仁福介绍八连政治思想工作经验,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李天佑和张爱萍等出席。随后,总政青年部长辛国治带工作组到八连调研指导,总结了八连的先进经验转发全军。
12日下午,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八连前任指导员刘仁福。一见面,总理与刘仁福亲切握手,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周总理勉励他说:“八连的工作做得很好,八连的宣传对全国很有意义,希望八连的同志建设好连队,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谈话结束后,总理与刘仁福合了影。总理和邓颖超大姐一起把刘仁福送出西花厅后,还兴致勃勃地说:“再来一张吧。”周总理、邓大姐、刘仁福等五人并排站在梅花树下的方石板路上,刘仁福站在正中,大家微笑着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
25日,国防部颁布命令,授予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这是“好八连”最辉煌的一年,也是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年。5月5日,南京军区在上海隆重召开“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宣读了命令,将命名锦旗授给八连连长张继宝、指导员王经文。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代表军委、总政讲话,上海市领导和驻沪陆、海、空军部队代表作了讲话,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杜平代表军区党委、首长向八连表示热烈祝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等发表了社论。
7月1日,由上海市工、青、妇组织联合举办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在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展出。罗瑞卿总参谋长,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杜平政委和上海市领导等出席开幕式,第一批观众达数千人。
8月1日凌晨,毛主席挥墨写下了著名的 《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主席一生写了许多光辉诗篇,但给一个连队写一首长诗,是绝无仅有的。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歌的革命化、民族化和大众化特色。全诗突出了“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这一主旨,用五个“好”概括“好八连”的精神;通过“全军民,要自立”和八个“不怕”的多侧面论述,最后归结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全诗以赞颂“好八连”开篇,以号召军民紧密团结收尾,感情激昂、气势宏伟、震古烁今、发人深省。这首诗是对“好八连”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赞誉,对学习“好八连”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毛主席还先后接见了“好八连”连长张继宝、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第三任指导员王传友、第五任指导员邵金城、第六任指导员戴大喜和副指导员王家友等六位八连官兵代表。
1963年11月29日,毛主席在怀仁堂观看了 《霓虹灯下的哨兵》。他全神贯注,十分入戏。在看到陈喜把粗布袜子扔掉时,毛主席在台下用他那嘹亮的湖南腔大声说了一句:“问题就出在这。”当看到上海籍新战士童阿男闹情绪跑离连队时,他焦急地自语道:“童阿男,你可不能跑啊!跑了要犯错误的。”当看到受到教育的童阿男又回到了连队,主席高兴地说:“这就对了!”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与全体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合影留念,高兴地说:“是个好戏、很动人、写得好、演得也好,要多给些人看。”(據悉,毛主席后半生只看过两部话剧,一部是《雷锋》,一部是该剧。)
60年来,有30多位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或接见八连代表、或亲临八连视察、或为八连题词,十分关心八连成长进步。邓小平两次为“好八连”题词,1963年6月6日的题词是:“一贯保持光荣传统的、保证走向共产主义的、集体的标兵——南京路上好八连万岁。”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称一个连队“万岁”,是绝无仅有的。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江泽民三次接见八连官兵、两次题词。胡锦涛六次接见八连官兵,为时任八连班长的公举东签字勉励。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接见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基层官兵代表时,对八连指导员阎永祥说:“‘南京路上好八连可是我军的一面旗帜啊!”他勉励大家要弘扬“好八连”精神,永葆人民军队本色。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好八连”有着密切的关系,始终把“好八连”作为学习榜样和宣传重点。“好八连”的一些领导骨干退休后参加了研究会的工作。如:1963年“好八连”命名时任指导员的王经文为三师分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曾任“好八连”指导员的王振华为一师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副连长苗生元为一师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等,他们是新四军研究会联系“好八连”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为宣传“好八连”作了上百场报告,多次组织人员到“好八连”参观学习,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研究会负责人多次赴“好八连”慰问,赠送锦旗、红色书籍和书画作品,还召开弘扬“好八连”精神研讨会。《大江南北》 杂志经常刊登文章,宣传“好八连”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
“好八连”既是人民军队的先进典型,也是上海的先进典型。八连从1949年踏上南京路,就与上海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为保卫和建设上海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在服务学习上海人民的过程中,吸取丰富政治营养,不断成长进步。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八连官兵始终把服务人民的“大旗”举过头顶,把奉献社会的“火炬”传向前方,“好八连”已成为大上海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上海市民捐款650多万元,在南京路竖立了“好八连”群雕。“好八连”精神像一棵常青之树,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高扬于共和国的大地上。
(编辑 易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