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香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求教师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标准,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合理整合教材资源,适度调整教学顺序,以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二次开发”教材。
一、确定单元目标,提炼教学内容
一个单元、一篇课文,有许多内容可以深入挖掘、优化,“二次开发”教材的首要任务是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理念,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精准定位单元教学目标,提炼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在第三单元中,教材依次安排了单元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两篇习作例文、习作训练五个板块。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在笔尖”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怎样表达”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显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语言表达与运用,各板块的教学都要据此选择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阅读习得表达方法。《匆匆》是一篇经典课文,如果从人文领域解读,它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当这个文本成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时,教师就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取舍,将“作者怎样表达情感”作为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内容,笔者认为,文本最大的表达特色是作者匠心独运地以11个问句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那个星期天》选材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无困难,所以,笔者结合单元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那个星期天,‘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是怎么写出来的?”上。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据学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心情融入具体事例、把心情融入景物、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三种写法上。
习作例文的作用是为学生习作提供直观、可借鉴的案例。本单元两篇习作例文表达手法相同——把感情融入几个具体事例中。这样的表达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已经进行了强化,因此,笔者教学两篇例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习作方法。其一,分析情感变化的过程,《别了,语文课》主要写了一向不喜欢语文课的“我”,忽然喜欢上了语文课,进而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情感变化过程;《阳光的两种用法》主要写了“我”的母亲和毕大妈充满智慧地使用阳光,抒写的是温暖的情感。其二,分析记叙的顺序,《别了,语文课》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三次语文课上的事情,前后是串联关系;《阳光的两种用法》按照空间顺序描述两件具体事情,前后是并列结构。这样处理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参照物,有利于学生在后续习作训练中灵活地叙写情感变化,合理地构思行文。
二、关联知识内涵,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习作单元的目标都是基于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等板块而设计的,习作目标和内容安排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不能孤立地看待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等板块内容,而应该尽量将这些板块关联起来,甚至可以将教材各板块顺序进行合理调整,对单元内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当重组。这也是“二次开发”教材的应有之义。
基于此,笔者结合学情和教学资源,重新整合并确定了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①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要求;②通读单元课文,熟悉教材内容;③细读“交流平台”,了解表达情感的两种方法,一是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间接抒发情感,二是把心里话写出来,直接抒发情感;④阅读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借鉴其写作方法;⑤自主学习,巩固方法;⑥自学习作例文,借鉴其行文思路。下面,笔者具体谈谈如何依托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习得情感表达的方法。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那个星期天》记叙的内容比较典型、丰富,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与之共情,而且,本文的情感都融入作者描写的人、事、物中,学生易于借鉴、模仿,因此,教师可以本课的情感表达为例开展学习活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表达作者心情的关键语句,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画出作者心情变化的曲线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笔者借助交流平台的提示和课后习题二,重点通过三个语段学习三种表达情感的方法:一是通过分析语段“这段时光不好挨……空空落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焦急心情融入“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四个具体事例的写法;二是通过分析语段“我蹲在她身边……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中的三次“一声不吭”,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内心独白表达情感的写法;三是通过分析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心情融入景物的写法。
此外,笔者结合学情,重点引导学生从《别了,语文课》中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按照时间顺序表达情感变化过程的构思方法,从《阳光的两种用法》的课文批注“作者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领悟作者围绕主线、按照空间顺序、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表达同一情感的构思方法。
这样处理,打通了文本之间的壁垒,发挥了每篇课文在单元知识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学生很容易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
三、适应学习情境,调整读写顺序
习作单元教学的关键是促进读与写的深度融合。学生的读是为了促进写,写是为了巩固读,在读与写的融合中,学生才能掌握、积累基本的写作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迁移、运用写作方法。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让真情自然流露”写印象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围绕“如何表达真情实感”这个话题,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六年级之前已经做了比较多的铺垫,学生已有印象,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笔者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将习作训练前置——先写文章,后教方法。
在单元学習之前,笔者让学生从教材提供的14个词语(共两组,一组词语表达的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一组词语表达的是消极的情感体验)中选择一两个词语进行预写。笔者先从学生预写的习作中归纳出共性问题,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片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从课文中习得的情感表达方式,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然后指导学生对片段进行修改,学生修改后进行交流分享,以便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最后利用教材初试身手板块提供的素材指导学生写作,并特别要求学生将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情感表达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习作实践中。
为了让习作结构更合理,笔者指导学生写作时,让学生回顾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的行文结构,结合自己将要写的习作思考:我这篇习作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贯穿习作的主线是什么?我应该选取哪些典型事例?我选取的事例是表达同一情感还是表达变化的情感?我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叙述?有了这些思考,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行文脉络等就有了整体规划,正式写作时就不会信马由缰了。
教材的“二次开发”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增删、整合、拓展、优化等,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要基于单元整体内容,寻找本单元内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本单元各板块内容,创造性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如此,才能避免“教教材”,落实“用教材教”。
(作者单位:宜昌市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