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梅 吴佳欣
统编版语文教材亮点很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三种文化”)的重视便是其中之一。
一、统编版语文教材传承“三种文化”的特征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文化传承方面站位高、立意深。综合把握统编版一至五年级和初中各年级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在传承“三种文化”上具有以下特征。
1.体现角度广博
“三种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统编版语文教材努力彰显“三种文化”的广博性。首先,教材增加了涉及“三种文化”的课文篇目。小学一至五年级语文教材共选篇目502篇(包括识字课),其中,体现革命文化的有62篇,占比12.35%;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123篇,占比24.5%。同时,小学一至五年级语文教材选编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24.7%,且一年级教材中就编排了古诗文;初中语文教材选编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其次,课文体裁丰富多样。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说等,教材中均有收录。
2.传播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领域有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天地人》源于《三字经》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第二课《金木水火土》涉及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元素,文中“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和时间的思考;第五课《对韵歌》源自古代蒙学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学习围绕“三种文化”设置学习主题。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凸显了中华传统美德。课文导语、练习设计等注重渗透“三种文化”。如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设置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又如习题“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等。
3.传播过程凸显语文学科特征
語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应将传承“三种文化”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融合,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中传承“三种文化”。统编版语文教材在选材设计、综合性学习设计等方面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世说新语〉二则》的练习设计:“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这显然将古代称谓中蕴含的传统道德和礼仪融入正确使用称谓的交际规范中。又如七年级上册教材设置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先利用典故传授学生一些古代交友之道,如伯牙绝弦等;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并在组内交流;然后组织活动,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要点和技巧向朋友介绍自己;最后让学生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自我介绍。如此,自然地将古代交友之道与多元化语用实践相融。
二、统编版语文教材何以“一枝独秀”
统编版语文教材“一枝独秀”源于其在保证内容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渗透“三种文化”体现育人价值。
1.集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类。以统编版小学一至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其中有多篇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内容的课文,反映仁、礼、孝等思想的有31篇,反映人文精神的有18篇,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有35篇。这说明教材重视通过选文发挥传统道德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强调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意识。
2.深度反映革命文化
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目标要求中都增加了感悟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精神与品质,以及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等内容,说明党和国家重视革命文化对学生的导向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多篇反映革命文化的文章,其中反映党领导人民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有4篇,反映革命人物事迹的有4篇,介绍革命圣地的有3篇。选编的篇目有利于学生涵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为国奋斗的理想。
3.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统编版语文教材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小学一至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反映爱国精神的课文有29篇,反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6篇。选编的篇目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教育,使学生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态度和心境。
综上所述,统编版语文教材更符合国家政策,更能体现国家政治意识。该版教材的全覆盖既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国家事权的基础教育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BFA2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