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研究
——以宁德市寿宁县为例

2023-04-22 04:00唐江桥王小雨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寿宁县人居整治

唐江桥,王小雨,雷 娜

(1,2,3.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一、引言

自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s: //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8 年开始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②自2018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新的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国各地围绕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家禽粪便处理等内容展开积极整治活动,使农村人居环境的“脏乱差”现状得到了有效转变,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明显提升。2021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指出“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①《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61975.htm。,表明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②曹海晶、杜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三个维度》,《理论探索》2022 年第2 期。。在实践中,随着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深入,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同样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在国家强调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紧迫性。③阴宇航:《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现代化农业》2023 年第7 期。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已有文献重点关注治理主体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如政府和市场主导、社会力量推动、村民自治、能人回馈、企业外包等,并积极倡导多元主体共治等治理方式,但较少关注到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效化、便捷化的优势。④张诚、刘旭:《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23 年第5 期。本文认为,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指政府、市场、社会、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通过传感器、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以及搭建“互联网+”等线上治理平台,共同参与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正是通过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乡村改变了以往的“脏乱差”局面,拥抱了当下的“洁净美”。本文通过观察寿宁县的案例,思考如下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数字治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寿宁县通过数字化赋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取得了哪些成效,还面临哪些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通过探讨并尝试解答上述问题,希望为寿宁县及其他地区的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数字治理

数字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为破解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提供了全面监测和评估的手段、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治理能力,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创造了机遇。

(一)数字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全面监测和评估的手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⑤陈建:《数字化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优化》,《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2 期。通过传感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农村人居环境的数据信息,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数据。这就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1.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应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项指标,如空气中的PM2.5、PM10 等颗粒物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湿度等,水质中的溶解氧浓度、pH 值、浊度、电导率等,环境中的噪音水平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更加便捷和准确,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有“苗头”的潜在性环境问题,有效避免因监测不力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更高效地完成对各项指标的监控,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2.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应用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远程监控。首先,云计算技术通过云端服务器提供的存储和计算资源的功能,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库中,实现对环境整治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形成科学规范的数据库,为今后环境整治决策实施提供清晰明了的数据支撑。云平台可以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存储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方便对近几个月甚至近几年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保障了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整体效果的最大化。同时,云平台还可以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作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实需求。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实现传感器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发现紧急状况可及时感知并传递信息,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更好地方便快捷地服务大众。

3.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应用

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发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实现精准管控与有效治理,为制定整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克服传统整治模式中样本少、数据不足等问题。①张诚、刘旭:《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23 年第5 期。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农村人居环境的状况。这种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治理方式使村民群众增强了对数字化治理的认同、支持和信任,从中更好地获取信息、参与整治、有效监督、及时反馈,从而调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被动观望者”为“主动监督者”,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角。

(二)数字化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法

数字化的应用可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智能化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持久性的工程,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进行精准识别和预测,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首先,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农村人居环境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智能化管理程序。一方面,智能化管理程序能够获取信息并识别出环境问题和隐患。例如,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垃圾分类的自动识别和智能管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投诉的自动处理和回复。另一方面,智能化管理程序能对辅助决策提出参考意见。例如,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模拟分析,可以对不同的预测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辅助环境治理主体进行决策,选择出最优化的环境整治方案。可见,智能化管理程序可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当下智能化设备层出不穷,例如,智能垃圾桶可以实时监测垃圾的填充情况,及时提醒清运人员;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及时预警水质问题。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以改变过去以经验为主的粗放型整治模式,达到“环保”与“效率”并行的效果,增强精准化、高效化。

(三)数字化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治理能力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应用数字化手段,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推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治理,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治理能力。

首先,提高决策科学性。数字化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更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字化手段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数字化技术还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模型,通过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帮助决策者评估各种方案的效果和风险,从而选择最优的整治方案。

其次,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数字化可以增强公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和监督。通过将农村人居环境数据可视化,可以直观地展示环境的状况,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与环保理念。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投诉和监督,提升环境整治的传播效率,促进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落实。

再者,推动实现全过程治理。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碎片化”方式①贾文龙:《韧性治理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实困境及路径创新研究》,《农村经济》2023 年第6 期。制约了整体性、持久性目标的达成。传统治理模式导致环境政策从前期调研、方案制定、落实执行到监督整改等环节在时空上被分割,本应完整和连贯的政策过程碎片化。数字化赋能实现了对环境整治的“数据收集——共治共享”等贯穿于全过程的步骤的“一体化”管理,其作用也发挥着叠加倍增的功效。当前“数字化+”已经应用到各个方面并实现了深度融合,依靠数字化可以把所需的环境整治流程在同一时空内完成,实现碎片化环境治理模式向全过程一体化的环境治理体系转变。

三、数字化赋能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成效

寿宁县隶属福建省宁德市,地处福建东北部、闽浙交界之处,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寿宁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人文政治资源,素有“红色之乡”“生态之乡”“人文之乡”“廊桥之乡”等称号。近年来寿宁县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禀赋,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尤其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寿宁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以“一网六清三集中”②“一网六清三集中”工作机制的“一网”是指网格化管理,寿宁县按照“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的目标,创新搭建网格管理数字化平台;“六清”是“六清楚”的简称,即“公私区域扫清楚、房前屋后摆清楚、污水厕所改清楚、破败建筑拆清楚、裸房旧墙粉清楚、建章立制管清楚”;“三集中”是指“家禽集中圈养、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农具集中摆放”。常态化工作机制为抓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探索具有寿宁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成为寿宁县推动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的应用从数据收集与分析、智能设备应用、信息共享与传播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寿宁县依托并运用数字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可行路径。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寿宁县基于数字赋能积极开展农村人居安全环境整治行动,构建“智理廊乡”数字化平台,2023 年新增“廊乡天网”监控探头1.4 万路,实现“雪亮工程”全域覆盖、全时可用。①王志凌、吴苏梅:《特色乡村路 跃动山水间》,《闽东日报》2023 年3 月27 日,第3 版。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往往依赖于人工收集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耗时长。而数字化赋能通过监控探头、传感器等设备应用,实现了对农村人居环境数据的自动化、全面化、实时化收集。寿宁县通过在农村地区布设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情况等指标,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信息共享与传播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基层组织和管理人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信息共享和传播能力得到提升。寿宁县依托大数据平台,将乡村辖区划分成单元网格。按照每个网格50 ~80 户的标准,全县划定1327 个微网格。网格以“1+1+N+N”模式(即1 个党组织、1 名网格长、N 名网格员、N 名群众的组团模式)②资料来源于寿宁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信息。网格员在手机上每日工作打卡、综合巡查,及时准确向网格长上报各类环境隐患,实现对逐街逐巷人居环境的整治。在此过程中,党员、网格员、网格长等人的信息共享和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其次,村民的信息共享和传播能力也得到提升。寿宁县东吉洋村搭建的网格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智能化、数字化,村民在休闲散步时发现零星垃圾可以拍照上传到系统,网格长收到信息后及时处理并反馈,极大地提高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效率。③陈容、陈祎凝:《让乡村变得更绿更净更美》,《闽东日报》2023 年3 月21 日,第2 版。这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的同时,村民的信息共享和传播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得到提升

寿宁县通过构建以“户为格、组为线、村为网、重点区域为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数字化转型,对网格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精准分析和分层管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全方位、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寿宁县通过“寿宁在线” “12345热线”“今日寿宁”等公众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广泛听取民意,对群众反映的环境整治问题线索逐一核查整改落实。④资料来源于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寿宁县坝头村通过“随手拍”“红黑榜”等活动建立监督奖惩机制,让村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监督工作的常态化,监督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数字化赋能,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全面、准确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困境

通过寿宁县等地的实践探索可见,数字化赋能确实显著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农民群众看到了乡村环境的变化,得到了实惠,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既要看到数字化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忽略在数据收集、数据隐私、技术推广普及、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数据数量庞大,采集成本高

一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多个方面的数据,如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情况等,且数据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同时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居民居住分散,这都加大了环境数据采集的难度,提高了数据采集成本。另一方面,乡镇政府往往财力有限,村财政收入更是难以承受数字化设备和技术应用所需的资金要求,这导致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全面应用数字技术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数据涉及信息广,隐私易泄露

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需要收集大量信息,通过分析与运用这些信息来推进环境整治措施的科学化。但是所收集的信息中包含了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居民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等,居民“私人空间”的边界在公共的数字化平台上模糊化。这些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涉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而农村地区存在相当一部分用户因种种原因对数据信息进行了不当操作,导致部分隐私出现泄露风险。①毛群英:《大数据背景下农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路径》,《农业经济》2020 年第2 期。一旦个人隐私泄露,就容易导致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到数字化赋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数据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将对数字技术的推广产生障碍。

(三)技术应用水平要求较高,推广和普及有难度

首先,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普遍存在。构建复杂的网络体系和推广先进数字设备需要比较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但是农村地区往往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覆 盖不到位,并且相当一部分村民缺乏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问题限制了村民接触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机会。其次,部分村民难以适应数字化的治理模式,对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认识不足。由于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影响,部分村民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可能缺乏对数字技术应用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知识上、技术上的误区,容易对数字技术推广产生抵触情绪,这一问题不利于数字技术的推广普及。再者,农村地区存在相当数量的、主要由高龄农民构成的数字弱势群体。由于年龄较大,他们对数字技术缺乏接触和理解,对使用数字设备和应用程序感到陌生,难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

(四)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培训难度较大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整治,需要发挥数字化专业人才的主体作用,但现实是,广大农村地区难以引进专业人才,培训本地人才的难度也比较大。与城市相比,农村在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发展前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化的数字人才,因此引进专业人才往往行不通。即使通过培训本地人员来提升其专业素养,也面临较大的难度。首先,培训面临预算、师资和培训设施等资源的限制,农村地区这些资源的匮乏会对培训的实施和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处于不同岗位的人员的培训需求也不同,制定适应不同学习需求的培训计划具有一定的难度。再者,数字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涌现,将最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人员将面临较大的难度。

五、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路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重要任务之一,数字化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发展方向。面对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困境,应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安全的个人信息防范机制、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注重乡村数字人才培养等对策,破解数字化赋能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

数字化赋能在其设计、建设、维护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面临财政支出困难的农村地区需要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第一,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要重视数字化赋能对于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作用,设计专门的乡村数字化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尤其对于贫困地区加强财政补贴。第二,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联合社会力量、科研机构和高校力量,通过吸引当地企业赞助、与科研机构及专业院校开展项目合作等途径,全面调动社会上可整合的资源,加大数字化赋能乡村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第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要转化发展理念,盘活现有闲置资产,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村庄的新产业、新业态,为数字化赋能人居环境的整治积攒厚实的“家底”。

(二)构建个人信息防范机制,为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安全环境

为规避数字化赋能环境整治过程中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应着力构建安全的个人信息防范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主管部门要对接触到数据信息的工作人员加强全程动态监测,并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审查工作,注重工作队伍建设,同时要设立专门的监查部门,负责线上线下的监查工作。第二,推动技术的转型升级。在数据梳理过程中,对于有关个人的身份、住址、生活方式、行为轨迹等敏感信息实行自动屏蔽与加密,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建库,区分公共信息和个人信息。同时升级防火墙技术,保障内部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窃取或篡改。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内部人员的泄密、篡改行为,根据其责任后果的不同程度进行依法依规处理,如存在严重违法,直接移交司法部门进行裁定。对于外部的群体或者个人,如存在数据的泄露或者篡改,也要对其追究法律责任。

(三)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数字技术支撑

数字化的推广与普及需要相应的数字技术支撑,为此,针对数字化基础落后的农村地区需要不断优化数字环境。①聂丽雯、李正东:《数字鸿沟与城乡商贸流通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关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为例》,《商业经济研究》2022 年第24 期。第一,不断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宽带的普及率,重点实施5G 网络的覆盖,推动传感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在农村落地,补齐数字基础短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第二,促进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推广与普及。政府建立数字化的服务体系,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服务队伍,定期下乡开展技术服务工作,针对村民遇到的技术问题实行就地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技术服务体系,如高校派遣科技人员到农村提供技术服务、志愿者团队下乡展开技术服务;同时增加多样化的技术宣传方式,通过广播电视台、报社、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宣传,使村民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数字技术,降低数字技术在农村应用的门槛。

(四)注重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人才保障

为了克服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整治面临的人才短缺困境,应注重从提升本地农民数字化素养与引进专业数字化人才两方面着手。在提升本地农民数字化素养方面,要从村民个人情况及需求出发建立有针对性的农民群体的数字化培训体系,提升农民使用数字技术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针对有能力、敢担当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农人等主干力量群体,开展专业化数字技能培训;针对农村老弱妇孺等弱势群体,进行智能化数字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等常规培训。同时要着重培训村干部的数字化治理能力,使其增强数字素养,更好地带领村民投入数字化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的工作中。在引进数字化人才方面,一是政府层面,积极构建相应的政策保障体制,维护外来数字化人才的基本权益;设立专项资金激励机制,激发外来数字化人才的主动性、创新性;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增强外来数字化人才的个人能力,实现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结合。二是社会层面,积极开展与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项目合作,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鼓励专业数字化人才从城市走向乡村、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从理论走向实际。三是地方层面,由基层党组织切实保障专业数字化人才的利益不受侵害,并加强情感交流,努力满足其基本需求、解决好其实际困难,让其想“留”下来。还应通过实现培训本地人才与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增强数字化赋能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寿宁县人居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闽东北地区造林密度与柳杉生长的关联分析
闽东与闽北交界地带的边界方言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农村小额信贷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