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苏轼

2023-04-21 02:15:48张康
快乐作文(5.6年级)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李公麟辽国河豚

张康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作为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无论是诗词歌赋、散文创作,还是琴棋书画,无不为人所景仰。但他的长相,却饱受争议。在《宝山昼睡》诗中,他自称“七尺顽躯走世尘”(据史书记载,苏轼身高八尺一寸有余,约合现在的186厘米),加上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摹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东坡笠屐图》(因李公麟与苏轼有深交,所以李公麟的画作应是最贴近苏轼真实形象的)和明代魏学咿《核舟记》的记载,猜测苏轼极有可能是一个身材高大健壮,满脸络腮胡须的大汉。说到这里,大家脑海中是不是首先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一、博学多才的苏轼

苏轼知识渊博,才思敏捷,据《宋史·苏轼传》记载,在他二十岁时,就已经博览群书,每天能写数千字的文章。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独特的读书方法——抄书。仅一百卷、七十多万字的《汉书》,他就抄写了三遍,对这本书的内容他不能不说是如数家珍。

苏軾去世后,一位姓洪的翰林学士接替他的职位为皇帝起草诏书。一日,他得意扬扬地问旁边的宫人:“和苏轼相比,我俩谁更厉害?”官人一句话就让这位洪学士的心凉了大半截,他说苏轼写文章从来不查书,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治道言理都信手拈来,文不加点,运用自如。听到此话,这位自视才高的洪学士才清楚自己跟前辈苏轼相比,真是竹竿钩月亮——差得远。

苏轼才华横溢,他的作品深受世人的喜爱和追捧。宋神宗喜欢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苏轼的诗文,每当他举着筷子不动时,一定是被苏轼的作品所深深吸引,有时读着读着,还会忍不住拍着桌子大声赞叹起来。公元1089年,苏轼的弟弟苏辙作为使节,前去祝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生日时,辽国的君臣上下反而都在不停地向他打探苏轼的消息。苏辙在写给哥哥的信中说道:“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意思就是哥哥你名声太大了,连这里的人都对你崇拜不已。当时高丽国有两兄弟,他们分别起名儿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也正是取自苏轼兄弟的名字。由此可见,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已然驰名中外了。

二、十足的“吃货”

在历代骚人墨客中,最贪吃的莫过于苏轼了。现在,光以他名字命名的菜品就有近百种,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东坡肘子、东坡肉等。我们学过一首《惠崇春江晚景》,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作为苏轼的想象,他为什么会单单想到河豚呢?这里其实还有个小秘密。在古代,萎蒿和河豚可是绝配,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西红柿炒鸡蛋一样。苏轼在看到这幅画时,眼前忍不住浮现出一盘肥肥美美的河豚大餐,估计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他可真是个无时无刻不想着吃的大“吃货”呀!

被贬惠州后,因为囊中羞涩,他只好买下别人都不要的羊脊骨。回家以后,他把羊脊骨先煮熟,然后放上酒和盐,最后再放火上烤到外焦里嫩。这道菜就是“羊蝎子”的前身。苏轼还不忘调侃:“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意思是说,我这么啃骨头,让身边的狗狗们都不开心了。

当时的岭南属蛮荒之地,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可苏轼却不在乎,在他眼中,只看到了当地又大又美味的荔枝,大吃特吃,还作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后,苏轼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吃货”态度,只要有简单的食材,都能被他变成可口的美食。他把生蚝撬开撒上作料,再拿到火上去烤,或者将肉、酒与蚝一并炖煮,味道同样鲜美。苏轼在信中和儿子开玩笑说,你千万不要把我现在的生活告诉别人,我怕他们争着要被贬到这里跟我抢生蚝吃!

苏轼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并深得欧阳修的赏识,正当他准备在仕途上大显身手时,母亲突然去世;二十九岁时,结发妻子因病去世;时隔一年,父亲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爱子也因中暑去世……仕途上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轼的一生真可谓跌宕起伏,尝尽了人间冷暖。对于北宋“第一惨”,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可他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一颗豁达乐观的心,从不怨天尤人,是天生的乐天派。我们也应该学习他这种旷达超脱、敢于坦然正视人生坎坷挫折的精神:“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猜你喜欢
李公麟辽国河豚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中国书法(2023年2期)2023-07-17 09:29:56
李公麟《五马图》首度公开亮相
艺术品鉴(2022年28期)2022-11-28 03:22:24
有趣的小河豚
调皮的河豚
本期拉页
中国书画(2020年7期)2020-09-18 08:20:30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百家讲坛(2019年6期)2019-07-13 13:27:17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妇女之友(2019年2期)2019-03-25 08:24:22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河豚生气了
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 11:26:01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同舟共进(2018年7期)2018-08-06 09: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