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研究

2023-04-21 11:46徐玉林
纺织报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油画创作

徐玉林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油画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独有的风格,并且出现了一批以表现我国民俗文化为目标的高质量油画作品。之前的油画作品大多传递东西方结合的文化思想,油画的主要内容也是西方的造型体系。中国民俗文化与传统美学理念的融合不仅能改变造型设计方向,还能进一步将油画创作之美呈现在大众面前。因此,在我国油画创作的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尝试融入民俗文化。

1 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关系

我国油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将油画带入中国。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中国开始派遣人员到海外学习专业油画,从此油画艺术教育在国内开启。油画最早源于欧洲,作品内容受社会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统治阶级的影响。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作家开始尝试用油画展示人物和风景,由于我国的油画学习者沿用传统的西方思想,作画风格与西方基本一致。但是在新时期,画家更关注国内的民俗风情文化,他们认为,如果将其以油画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会呈现不一样的美。因此,基于我国丰富的传统节日和风土人情,油画创作形式得以发展,直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油画的一个标志性特色。例如董希文1953年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就做到了将民族传统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与传统油画相比,场面更恢宏,用色彩的对比和细节的描绘烘托了喜庆热烈的氛围,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又如画家周荣昌的民俗系列画作,大多取材于“福禄寿”“五福临门”中国传统文化,指向性明显,创意性强,传统元素与现代油画技法的结合也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中国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和油画创作保持着密切关联。

在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人文环境、历史时期的作品特点各不相同,如王富红的《春染侗寨》以侗族传统建筑、民族服装为基础元素,主要展现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民族文化;何谦的《苗族火把节》则还原了苗族传统节庆火把节中人们欢庆节日的场面。

基于中国民俗文化创作的油画作品还能更好地展示各地风土人情、政治文化,这些油画作品展现了不同年代各地的生活面貌,由此了解当时人们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画家通过眼睛和心去观察、感受社会,再用油画创作技巧将民风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中国独特的油画艺术效果。例如展示西藏高原的《布达拉宫》、展示江南水乡的《周庄》;罗中立的《父亲》将大巴山中一位农民作为原型,通过写实手法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刘小东的《温床》以三峡移民为背景,从画中人们看到了移民对故土的留恋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王绍伦的《祥云》系列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的“青花瓷”元素,画中瓷器上的民族文化图案、自然景观无不彰显了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

2 中国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融合的必要性

2.1 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面临机遇和挑战。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传统文化是立心的支柱,保护、传承与发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是公民的责任、使命,画家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俗文化是落实责任与使命的有效途径。

2.2 中国油画的创新发展

要想实现中国油画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必须进一步摆脱西方思想的限制,在精进绘画技术的同时,必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艺术家个性特征的油画创作风格。从现实意义上讲,民俗文化的融合可以丰富创作题材;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民俗文化的融合能通过油画创作让更多传统思想、信仰、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得以保存,让中华民族拥有更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1]。

3 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

3.1 创作主体的心理变化

一幅油画作品的问世与传承,首先归功于创作者本身。创作者心中有沟壑、脑内有世界,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巧妙运用手中的画笔、颜料展示内心所想,只有真正用心创作的作品才能震撼心灵,流传百年甚至千年。创作主体既然是一个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在寻找灵感、确认创作主题时一定会和生活中的人、事、物有所接触,在此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在后续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也正因如此,创作者在面对民俗文化时受到的熏陶都在潜移默化中反映在作品中,最明显的影响体现在创作灵感上,无论是传统节日、手工艺还是民间艺术,都让创作者产生无限的表达欲,他们基于对文化的理解进行再创造,同时在接触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心态变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十分强烈,每一个作品都能展现出不一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2]。例如苏天赐的油画作品《江南四月》就是以江南风景为背景,将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与西方油画创作技法相结合,用简单的构图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如汪希功在创作《清明祭祖》作品时,用鱼肉、果品、鲜花、纸钱等细节丰富了画面,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民族信仰也能影响创作者的心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成语寓言都是民俗文化的核心,例如在陈国华和林海英合作的莆仙戏系列油画中,妈祖文化、莆仙戏文化都是重要元素;王鹏的《中华百龙图》将龙与不同的背景相结合,而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图腾,创作者受到信仰的影响产生情感共鸣,每次创作都更自然且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年,我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如罗工柳的《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艾中信的《东渡黄河》、蔡亮的《延安火炬》、闻立鹏的《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等,这些油画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传递出一种在长期压迫下衍生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创作者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用一种肆意的表现形式传递出一种独属于中国的精神。

3.2 创作主体审美欣赏

油画创作的目的是通过画笔和颜料将美的感悟、情的思考展示在大众面前,分享是创作的初衷。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艺术家生活在客观世界,那么客观世界也同样会对他们造成影响。民俗文化作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不断影响艺术家的审美,而艺术家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同样展现出对民俗之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借助画笔展现这些内容,进一步传递思想、鼓舞人心,实现艺术创作与文化的循环[3]。例如从刘小东作品《澡堂子》和忻东旺作品《早点》中,人们能看到现代创作者在都市生活中对民俗文化的欣赏,画家用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拓宽了创作思路,让油画作品有了新的价值;而崔小冬的《冬至》和王小宝的《写春联》是创作者“生活”在民俗文化中产生的感悟,虽然是传统文化,但是采用了另一种现代化展示方式,同样体现出中国民俗文化代代相传的独特魅力。

新时期,中国油画将民俗文化之美作为创作内容,不仅是受到“百花齐放”艺术发展方针的影响,更是创作主体在主观上对民俗文化的欣赏。他们在观察和探索中将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眷恋与欣赏充分展现,久而久之,蕴含民俗文化的油画创作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并在新时期不断发展。例如罗中立的《父亲》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明显体现了创作主体受民俗文化影响后审美的变化,两幅作品都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精神,开始在创作中回归现实、回归本土,在艺术表现上摆脱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观念。因此,即使主题相同,也由于创作者对文化的不同理解,油画内容不重复、作品面貌不单调。由此不难看出新时期画家、作品与民众的关系,油画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载体,中国人对中国艺术的了解也更加充分。

3.3 文化情感相互融合

民俗文化是对历史传统的俗称,而部分民众将民俗文化理解成文化阶层不高的底层文化。油画源自欧洲,代表的是艺术精髓,是与民俗文化相反的两个概念,甚至有人会觉得两者相比,民俗文化带有“俗”的特点,认为两者之间很难产生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洋”与“俗”都不能作为对一种文化的笼统性解读,两者其实是相对并存的,创作者通过主观创作将两者相互转化、有机整合,不仅不会产生违和感,甚至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创作者作为主体,只有对观察对象产生深厚的情感,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艺术创作,影响他们的并非“雅”和“俗”的概念界定,而是情感的共鸣,所以民俗文化对中国创作者而言是特殊的。在观察这些文化现象、查阅文化资料的过程中,创作者不自觉地被吸引,或因身处当下的文化氛围,一言一行都受到民俗文化的影响,所以通过情感的共鸣做出自认为最直观、正确的反应成为更多创作者的选择,他们将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再通过作品传递出去,既能借助油画发出内心的呐喊,也能让欣赏者为之打动,使作品成为真正的传世佳作[4]。

例如,黄曦农在创作油画作品《渔港和风》的过程中,将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作为创作背景,再用细致的笔触呈现饱含情感的画作。黄曦农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用擦、点、染等技法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同时让画面更具中国特色。不难看出,黄曦农在这幅作品中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他对生活无限热爱,也对自然无限敬畏,其他人在欣赏过程中也会被渔港的独特魅力打动,实现创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3.4 民俗感悟创作抒发

普列汉诺夫说过:“因为没有思想,艺术就不能存在,除了导致抽象的和混乱的象征主义外,不会产生什么其他的结果。”[5]在思想的孕育下,艺术得以发展,在欣赏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时,人们往往会深入分析其审美价值,这些不是观赏者个人的意识判断,而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赋予作品的,是真实存在的。今天之所以说中国民俗文化对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产生影响,是因为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精神内质抒发出来,从而不断提高油画的价值。

艺术家都要有一双慧眼,相较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他们对美具备更强的挖掘能力,在与周边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感悟。因此,新时期油画创作之所以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更多是因为创作者从内心深处认同民俗文化并有一颗想要宣传文化的心。大部分创作者受生长环境影响,日常听说的故事、从书中发现的元素都有民俗文化的影子,于他们而言,民俗文化其实早已扎根在心底,所以才会在一次又一次接触不同文化后产生感悟,也因为他们需要将这些感悟分享给更多人,所以才进行油画创作。中国民俗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挖掘得越深,心得、感悟就越多,所以新时期创作者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将这些感悟呈现在大众面前,从而诞生了一幅幅生动、有灵性的佳作。

例如画家王宏剑由于长期生活在河南且非常了解河南地区的民俗,创作的《冬之祭》油画作品用了大量的乡土元素,如传统的祭祀仪式、农民的服饰、乡村的风俗习惯,不仅能让观赏者真实感受乡土生活的气息,还能更深层次地探知乡土文化的魅力。同样,在刘秉江的《塔吉克族婚礼》中,新郎和新娘的服饰、婚礼仪式、建筑风格以及室内陈设的物品都充分体现了塔吉克族的传统习俗、文化特征,同时借助婚礼场景展示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观念,最后融入个人情感,用这一特定场景传达了他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独特见解。

4 结语

民俗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浓缩,将民俗文化融入油画创作中体现了无数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尊敬,他们将情感寄托于画作中,让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发展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更深,无论是创作心理、创作审美还是情感表达,都与民俗文化相关,未来创作者会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理念继续融入画作中,在保留西方创作优点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创作风格,让中国油画更具美感和韵味。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油画《塬下》
油画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月长又长》(油画)
创作随笔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