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路径

2023-04-21 11:46李丽珍王丽梅廖保华
纺织报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南岭走廊数字化

李丽珍,王丽梅,廖保华

(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南岭走廊作为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认定的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是西南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和联结地带,共计86个县(区/市),现有汉、瑶、苗等48个民族在此聚居,共有550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97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挖掘并传承其深层次内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加强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着重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强调“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布以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工作原则,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从推出计划、挖掘特色、发出声音、形成品牌4个角度展示湖南非遗画卷,成为涵养湖南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滋养湖湘文化的深厚根基。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源于生活的文化艺术不可避免地开始选择性发展。工业文明与现代化发展使中华文化遭遇极大挑战,也面临巨大的机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新时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得以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是一项基础战略工程。

1 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危机

《易经》中提到:“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时代情感,是集体智慧的凝结。“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表达了深厚的文化情怀。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使传统文化面临很大的生存危机。

1.1 全球化的冲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频繁互融,虽促进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相尊重,但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2]、传统民居等正逐渐消亡,同时,全球化也给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国家造成了文化的冲突和对抗。因此,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1.2 城市化的加快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大量涌向城市,乡村地区老龄化严重,导致传统技艺、手工艺和乡土文化逐渐失传,传统价值观与乡村精神逐渐消散,人们开始遗忘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其次,城市化对乡村环境和乡土特色的改变也不可忽视。为了迎合城市市场需求,许多地方实施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改造计划,导致原本宁静美好的乡村环境遭到破坏,传统建筑被商业开发项目替代,破坏了乡村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最后,教育和价值观的转变也对乡村文化产生了一定冲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渗透到乡村。年轻人受到城市教育体系的影响,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生活追求,转变了传统的农耕思维和生活态度,导致乡村文化的衰退和传统价值观的淡化。

1.3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

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既改进了文化产业的产品生产、销售及盈利模式,又催生了新的数字文化产业。同时,在变革过程中,部分关注度较低或难以吸引年轻群体注意的文化体系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海洋中。

2 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优势

(1)数字化技术可以降低文化传承的成本,文化传承工作涉及面广且形式和内容较为丰富,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期待值也越来越高,保护方法也需与时俱进,活用数字技术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趋势。应用数字化技术,将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与计算机之间的贯通。经过信息化加工后,能将文化资源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网络传播,可以降低文化传承的成本,而且便于信息之间的交流。

(2)数字化技术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不仅为数字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数字化技术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更新迭代,以此为基石,创建动态的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作为开放式、专属式数字平台,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数字化技术能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数字化技术便于文化资源的交流,可以扩大文化交流的范围。通过信息化渠道,既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宣传,也能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流。通过数字化处理文化资源能使文化“活”起来,更适应新时代,具有更丰富的社会价值。

(4)打造“文化+创新”的乡村振兴实践,数字化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提取乡村文化样态,营造乡村文化场景,振兴乡村文化产业,传播乡村文化主体等[3],探索“文化+创新”模式,搭建乡村文化传承新平台,形成新的就业创收增长极,带动南岭走廊乡村地区就业增收,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传统文化。

3 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路径

以艺术设计为主导,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民俗文化特点,找出各具特色的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一是非遗民俗文化,即湘昆、龙舞、湘剧、抬阁、安仁赶分社、苏仙传说、瑶族盘石节、伴嫁歌、江永女书、瑶族长鼓舞、祁剧、祁阳小调、舜帝祭典等共计4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传统村落文化,当地现存大量明清建筑,共485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是红色文化,南岭民族走廊有大量的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名人故居等,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31处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相关单位可以公益宣传为主要目的,对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应用,使其数字化、时代化、创新化,进而得到更好的保护、发扬与传承。

3.1 数字化传承组织发展规划

(1)实地考察以确保文化保真。通过实地调研,在深度了解的基础上挖掘南岭走廊地区的文化特色,提取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开发设计一系列南岭走廊地区独有的文化艺术作品;持续对南岭走廊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开发设计,将旅游与文化相融合,形成旅游文化一条线,建成文化小镇,既能振兴乡村文化,又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丰富乡村游新业态,让游客有更多新玩法。

(2)守弱济危为文化保护策略。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乡村文化为主体,借助大学生的传承与创新能力,构建文化传承与传播平台,帮助这些被边缘化的乡村文化,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助力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3)文化资源转换为视觉符号。以艺术设计的形式对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与创新设计,创造出一系列传承文化的创新产品。将文化资源转换成视觉符号进行创新设计,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人们产生兴趣,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3.2 数字化传承组织结构

2013年11月,广告设计协会成立,大量大学生加入益宣传队伍;2019年,郴州市南岭走廊传统文化创意设计工作室成立,与行业企业联手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立项,以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2022年,“南岭走廊民间艺术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省级教育基地立项,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依托该基地开展。

3.2.1 校外实践基地—民间美术课堂的最前沿阵地

湘传公益拥有高校与公益组织两种推力,团队通过参加各项比赛活动获得奖金支持。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和学习需求,开设民间美术知识大课堂,成为民间美术学习交流的最前沿阵地;与高校合作开设了多类别培训课堂,成为民间艺术调研教学基地;开展湘传公益教育活动多次,多名同学积极响应参与。

3.2.2 实行“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本项目实行“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岭模式。维度一为载体,即传播方式。教育课堂是该项目宣传南岭文化的主要阵地,从学生时期开始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浓厚兴趣,也为培育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奠定基础。此外,本项目实行线下平台、线上活动、展览平台宣传并行,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不同优势,削弱空间问题所造成的距离感,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服务,提升体验者的参与感。维度二为数字,即核心资源。本项目构建传统村落数字库、非遗数字库、红色文化数字库、乡村农业文化数字库,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增加信息储备量。维度三为项目,即资金来源。本项目通过南岭民间艺术类、大学传承创新类、南岭治理智慧类产品积累运营资金。维度四为阵地,即活动基地。本项目搭建“百镇千村”乡村振兴服务行动、南岭走廊红色文化调研行动、“活化”南岭非遗行动、南岭古村落数字调研活动等基地,鼓励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研究及宣传,推进美丽中国文化建设。

3.3 数字化传承发展路径

为了突破发展困境,推动南岭走廊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需达到以下要求:(1)运用“数字、艺术、教育”三阶梯式转化技术,用数字提取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采集、视觉处理、归类,再用艺术转化技术对其进行视觉提炼、艺术转化、传播,使用教育转化能力将上述成果制作成课件进行线上教学,传承非遗文化。(2)推进“研究、提炼、创新、应用”四位一体的教学传承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剖析,对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将实地调研、艺术提炼、艺术设计、文创应用4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逐层深入的有机整体,通过该模式对非遗项目进行教学和传承。(3)构建“学、练、赛、展”数字传承转化模式,通过线上视频、线下调研、优秀案例、团队交流进行学习,对于数字采集、艺术提炼、创新设计、传播设计加强练习,多参加专业设计、公益广告策划、综合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竞赛,对获奖成果进行展览展示,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满足信息化传承的需求。

4 结语

南岭民族走廊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路径有3个突破。一是技术突破,活用数字技术对南岭走廊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数字重构、视觉艺术转化和传承教育转化,线上、线下开展传承教育活动,打破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的隔阂;二是理论突破,按照“研究、提炼、创新、应用”4个步骤进行艺术设计创作训练,既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设计环节的逐层分解,也是基于地方优秀文化活态传承的生态教学理论的拓展;三是模式突破,构建了“学、练、赛、展”的教学新模式,学生需接受学习、练习、参赛、展览展示4个维度的锻炼,是从学习到实践、训练到获奖、成果到展示、疑惑到获得感的内外兼修的教学模式。3个突破既是对新时代、新技术的合理运用和综合创新,也是高校师生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当担。

猜你喜欢
南岭走廊数字化
神奇的走廊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走廊上的时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走廊上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南岭栲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数字化制胜
南岭山区“生态立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