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伟教授运用三法三步针刺治疗肩痹思路解析

2023-04-21 07:19王小超蔡宛灵曹学伟
吉林中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鱼际经筋肩周炎

王小超,蔡宛灵,郭 达,曹学伟*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0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00;3.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00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骨科常见疾病,中医称为肩痹,患者的发病年龄多为50 岁上下,故又称为五十肩。曹学伟出身中医世家,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应用传统中医手段治疗骨科常见疾病,尤其善用针灸。曹学伟教授治疗肩周炎重视经筋,现将其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思路解析如下。

1 经筋之病,不离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十二经筋皆隶属于十二经脉,并随所辖经脉而命名。《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1],说明经筋有约束骨骼,协助关节灵活运动的作用,对于机体的躯体、四肢运动极为重要。若经筋致病,则反应于躯体关节。《灵枢·经筋》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经筋病是指经筋循行之处的筋肉痹痛、挛急、转筋、强直、弛缓、肢体不用等病症[2]。十二经筋的失用,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经筋病证,以各条经筋循行所过部位的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临床上常见的颈肩腰背四肢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及肌肉痉挛、麻痹瘫痪等症状,均为经筋病的范围,疼痛是经筋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肩周炎便是属于经筋病的范畴,也是骨科门诊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出现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也被称为冻结肩。

经筋刺法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的一种针刺方法,通过针刺经筋腧穴治疗经筋病,临床疗效显著。经筋刺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灵枢》,如《灵枢·官针》指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又说“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3]。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为起于四肢末端,走向躯干头面。《灵枢·经筋》中记载到:手太阳之筋“入结于腋下”“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手少阳之筋“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手阳明之筋“上臑,结于髃”“绕肩胛,挟脊”“从肩髃上颈……”。手六经与足太阳、少阳之经筋均循行通过肩关节周围,对肩关节提供支撑,联络肌肉骨骼,共同完成肩关节的生理功能[4]。其中手太阳、手少阳、手阳明、足少阳、足太阳又都循行于额角、头颅外侧发鬓,故此处为经筋循行聚集之处,根据经筋刺法理论,针刺此处穴位便可起到治疗肩关节疾病的作用。

2 调神止痛,激发阳明

对于疼痛的论述,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素问·举痛论》中讲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明确描述了疼痛发生的原理,以及发生的部位,即在血脉[5]。《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主不明,使道闭塞不通”,故外邪侵袭人体经络,经络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且瘀血、寒湿等困于经络,最终导致气血不通,此为不通则痛;“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心者,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明。经脉气血的运行与心、神联系紧密,局部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瘀滞,则心神可感知疼痛,故曰“痛则神归之”;机体的血脉、心神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二者可以相互影响,因而,调畅心神可调节气血的运行,通过调神来调节气机,又可使气机条畅,血脉调和,气血通畅,通则不痛,从而到达“心寂则痛微”,这是调神止痛的本质[6]。临床中应用调神止痛针法,可以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

脏腑之间的关系,除了有心与小肠、肺与大肠等阴阳表里、相互组合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关联方式。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首次记载了这种不同于阴阳表里关系的脏腑关联方式,称之为脏腑别通理论,文中讲到:“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合一之妙也”,该论述进一步明确了脏腑之间联系。脏腑之间除了阴阳表里关系之外,还存在着这种别通的关系,但缺少心包络与胃腑之间的对应关系。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先生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及的六经气化学说开阖枢理论,完善了脏腑别通理论体系,同时阐述了手厥阴心包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关联关系[7]。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可治疗心悸、胸痛等心胸病症,因其所属心包经,心主血脉,主神明,可发挥调神止痛的作用,曹学伟临床中善于应用内关治疗多种痛症。根据脏腑别通理论,针刺内关可调节足阳明胃经的病证,激发阳明经气。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病机分析,常可归纳为以下3 点:一为感受寒邪,痹阻气血;二为损伤筋脉,不通则痛;三为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不荣则痛[8]。肩周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此时肝肾衰弱,气血偏微,发为肩痹,其本为气血不足所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根据脏腑别通理论,针刺内关可鼓动阳明经气,加快气血生成,可治疗因气血不足,不荣则痛造成的肩周炎。

3 刺络放血,身心并调

疼痛是肩周炎患者最为苦恼的症状,这种疼痛多在夜间严重。由于本病病程较长,肩周炎患者长期夜间被痛醒,睡眠受到显著影响,且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患者易怒和抑郁[9]。肝藏血,主疏泄,主调畅气机,久病患者肝气郁滞,肝脏疏泄功能异常,血液调控功能异常,日久化生瘀血。心主血脉,肝气不畅,血脉运行受限,必会影响心的生理功能。久病患者不但存在肢体疼痛,又有易怒、抑郁等情志病表现,便不难理解。

络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广泛分布。《灵枢·脉度》载:“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首次提出络的概念并说明经络的层次和空间结构。《灵枢·经脉》所述“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说明人体浅在部位广泛分布着络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提出了“久病入络”的观点,病邪深入,血络受病,他提出的“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在络在血”成为内伤杂病的病机概念[10]。久病会导致络脉的血液运行失常,血液凝滞积聚,形成瘀血,而络血异常又会反作用于人体,进一步导致其他疾病。刺络放血疗法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刺络放血疗法,并首次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为后世刺络放血疗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意义深远[11]。刺络放血疗法是指通过针具对人体浅表小静脉、特定腧穴、病灶处等进行针刺,放出适量血液,起到祛除瘀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消肿止痛、开窍醒神、祛除疾病的目的。因肩周炎患者病史一般较长,多在数月以上,最长可达1 年以上,久病入络,瘀血内生,针对这一特点,曹学伟临床常采用大鱼际散刺放血,因手足为阴阳气血交会之处,大鱼际是手部反映气血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大鱼际刺血,操作简单易行,既可祛除瘀血,祛瘀生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烦躁失眠,又能止痛通络,一举两得。而手太阴肺经又循行大鱼际,散刺放血时可刺激肺经,可进一步激发肺脏功能,肺朝百脉,肺中经气激活,肺脏和全身的血液交换加快,气血加速运行,推动瘀血排出。

4 具体选穴与操作步骤

4.1 首选悬颅透率谷 悬颅位于头颅侧面,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率谷同属足少阳胆经,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施治时,选取患肢同侧的悬颅透率谷,选用 0.35 mm×40 mm 毫针自悬颅进针平刺率谷。悬颅透率谷之部是经筋结聚之处,针刺此处可刺激经筋,快速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临床中曹学伟针刺此处后,多数患者能感到肩部症状明显缓解。通过针刺经筋结聚之处,反向刺激相应的经脉,可同时作用于多条经筋,快速缓解肌肉、关节等四肢病症。

十二经筋在机体的循行过程与十二经脉有明显的不同,十二经筋在循行途中,常常聚合于四肢关节和肌肉丰盛之处,如肩、肘、膝等关节处,这与《素问·五脏生成论》所说的“诸筋者,皆属于节”的理论是相吻合的[12]。根据这一特点,曹学伟多采用膝关节周围的穴位进行配合治疗,常选阴陵泉透阳陵泉,达到上下配穴的目的,同奏经筋之病,治疗不离经筋。《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到:“阳明脉衰,肩胛筋缓,不举而痛”。故治疗肩痹选穴应重视阳明经。患者病久,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可选对侧条口穴透承山穴。

4.2 再刺内关调两脏 曹学伟临床治疗四肢筋肉疼痛性疾病喜用内关。当肩周炎患者针刺完悬颅、率谷等穴后,此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大半以上,第二步便开始针刺内关,可以加强止痛效果,又能调节患者情绪、激发阳明经气。内关在前臂的掌侧,具体定位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因其所属心包经,针刺内关可调节心系疾病,改善肩周炎患者因长期肩部夜间疼痛,睡眠质量差,而出现的心烦、焦躁等症状;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一身气血运行,针刺内关又能调神止痛。根据脏腑别通理论,手厥阴通足阳明,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肩周炎多发老年患者,常有气血不足症状,针刺此穴可调节足阳明胃经功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充足机体气血,又可缓解患者因气血不足导致的不荣而痛的情况。曹学伟临床中多选用患侧的内关,选用 0.3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强调必须得气,若患者无明显针感,可行提插捻转手法,充分得气时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手心汗出等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此时效果最佳。

4.3 点刺鱼际破瘀络 大鱼际点刺放血常与针刺内关配合使用。肩周炎日久的患者多可在大鱼际处观察到明显的瘀络,尤其是在长期失眠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大鱼际位于手掌桡侧,便于观察,易于操作。曹学伟多采用0.35 mm×4.0 mm 毫针点刺患侧大鱼际突出的瘀络,垂直进针,破皮即起针,多处点刺放血,破瘀生新,总放血量一般不超过2 mL。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55 岁,2021 年9 月2 日初诊。主诉:患者因右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5个月,加重3 d来诊。现病史:患者自诉5 个月前吹空调受凉后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不适伴活动受限,外展、后伸时受限最为明显,夜间较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右肩 MRI 示:未见明显异常。予塞来昔布口服及消痛贴膏等处理后,疼痛缓解,停药后患者疼痛再次出现。后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行推拿按摩、热敷等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劳累或受凉后仍有反复,近5 个月来反复发作,夜间睡眠差,情绪不佳,常感心烦、郁结。3 d 前,因劳累后右肩症状再次加重。刻下症:右肩关节疼痛伴活动明显受限,外展、后伸受限明显,后伸时肩关节疼痛加重,被动活动时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善,无上肢麻木、感觉异常等不适,精神一般,食纳尚可,睡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查体:右侧肩关节肌肉轻度萎缩,右肩关节广泛压痛,右肩前外侧压痛为甚,右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断:肩痹。治则:舒筋通络,疏调气血。治疗方案:1)针刺患侧悬颅、率谷、内关、阴陵泉、阳陵泉,健侧条口、承山;2)刺络放血:患侧大鱼际。操作:先行针刺,患者取坐位选取0.35 mm×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从患侧悬颅向后平刺率谷,进针约25 ~30 mm;选用0.45 mm×75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从患侧阴陵泉透阳陵泉,再取健侧条口透承山;选取患侧内关,选用0.35 mm×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进针深度约15 ~20 mm,行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完毕,留针30 min;再行刺络放血:在患侧大鱼际处选取0.35 mm×40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点刺局部瘀络,放血一般不超过2 mL。治疗完毕后,患者诉右肩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度增加,嘱自行功能锻炼。每隔1周针刺1次,3 次治疗后痊愈,患者右手能上举过头,活动范围明显扩大,疼痛消失,随访3 月未复发。

按:此例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右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反复疼痛5 个月,属于久病,疼痛以夜间为著,舌质暗、脉弦等均表现出久病入络,瘀血内生之征象,治疗时紧抓瘀血这一病理产物,通过大鱼际点刺放血,祛瘀生新,符合“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患者长期夜间睡眠差,情绪不佳,常感心烦、郁结,这些症状体现“心主神明”功能紊乱,长期疼痛、瘀血内生又致肝气不舒,故要身心共调,曹学伟选用内关便有此意。针刺内关又能调神止痛,缓解肩痛,与大鱼际放血配合,共奏“调身心,治久病”的效果;肩周炎属于经筋病范畴,根据“经筋之病治疗不离经筋”,选用经筋结聚之处悬颅、率谷、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便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 小结

肩周炎是骨科中的常见病,本病虽然具有自愈倾向,但是患者肩痛明显,疼痛日久身心遭受双重折磨。曹学伟应用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其理论体系主要体现为3 个方面:一是重视肩周炎经筋病的实质,循经选穴,经筋之病,治在经筋;二是基于调神止痛与脏腑别通理论,选用内关,针刺一穴发挥调神、止痛、激发阳明经气三重作用;三是若患者病久,存在瘀血,可以通过放血疗法,释放瘀血,调节身心。基于此,进行三步针刺操作,每步治疗层层递进,最终获得持久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大鱼际经筋肩周炎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闲时玩核桃,改善早醒烦恼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对搓大鱼际防感冒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大鱼际肌皮瓣在拇指掌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