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

2023-04-20 14:28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盛 雄

(南京师范大学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自我教育是受教者根据成长情况和社会需求,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发自觉进行的教育过程。脱离了自我教育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完善和确立的重要阶段,是自我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集中反映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诉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自我教育需要不断打破困境、立足创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价值阐释

(一)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立志而圣则省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新时代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青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当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当今时代,从国内环境来看,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大批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2]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进一步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势在必行。因此,促进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确保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才能促使高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

(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反思,最终使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的过程。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学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中明确提出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特定学科领域当中的运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深厚家国情怀与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学生,确立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不能仅仅依靠灌输式的教育,还要激活教育对象的内在期待和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借助自我教育,主动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品德修为、担当时代责任,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目标。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充分发展,这体现为人的自主且自由的发展,人的个性不被压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从事各方面活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并且不断尝试通过自我探索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充分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载体极大丰富,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是思政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必须打破被动的、旁观的、冷漠的状态,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保证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实践检验的过程通畅,帮助其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意识体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自我教育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自我教育并不等同于教育者随心所欲地学习,它同样也需要外在的引导与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施教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合力,自我教育效果的呈现不仅取决于学生群体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更取决于教师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

当前背景下,教师群体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自我教育观念较为陈旧以及教育引导能力欠缺。受此影响,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处于绝对权威地位。课堂之中,教师传授的内容不容置疑,采用的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灌输式”的方式。课堂之外,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学生自我教育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以及课堂知识产生依赖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弱化、消失,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同时,经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大多数仍然具有较强的成绩导向性思维,具体表现为在思政课考试中取得高分、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利于评奖、评优、升学和就业,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短暂性。正如弗洛姆所认为的:“占有式学习就是尽可能完整地把听到的一切记在笔记本上,以应付考试。这并没有丰富扩大他们的思想,这种大学生最多不过成了某个由别人提出的观点的所有者。占有式学习的大学生只有一个目标:死记‘学过的东西’。”[4]简单机械的背诵与参与之后,学生不再积极主动争取自我教育的机会,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二)自我教育环境更显错综复杂

良好的环境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依托。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从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发展的动力、自我教育活动的实施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这些环境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普遍与持久,深刻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且它们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影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虽然已脱离家庭,但是家庭为其思想、品德以及习惯的养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对大学期间自我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5]当前,“00后”大学生群体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种不利因素:一是家庭教育较为强势,抹杀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导致学生丧失自我教育能力,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无法驾驭自我教育的过程;另一种家庭教育环境中,父母忽视家庭建设,放任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引路人和榜样者,导致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或沿着错误的方向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主要的发生地点为校园内,高校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我教育的成效。目前,一些高校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资源存在一定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图书资源较为老旧、活动开展场地有限,部分高校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过度重视专业知识教授,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指向,社会环境对自我教育目标设定和方式选择影响巨大。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快、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信息压力与选择困难严重影响大学生设立正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自我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6]当前“00后”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要充分保障有效性,就必须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内容与形式更加凸显温度、深度与力度,持续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向度。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自我教育蕴含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照本宣科与抽象论道,往往导致自我教育面临“式微”甚至“失灵”的局面。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点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他们可以运用多重的视角、多样的方法去观察与挖掘真相,发表观点,同时他们更加倾向于接受符合青年话语水平与话语体系的教育内容。目前形势下,自我教育的内容经常局限于概念到概念、理论到理论之间的平移;对于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缺乏青年话语的解析与解答;“本质”“概念”“制度”的过度使用,导致自我教育话语内容出现了“概念漂浮”或“话语空转”,知识难以真正进入大学生的话语体系,难以形成相互融合促进的“话语共同体”,继而使自我教育陷入了曲高和寡的境地。特别是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重要学习、生活场域的当下,自我教育面临着网络空间知识权威消解、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大学生在面对思想问题时,学容易被泛娱乐化的观点所吸引,主流价值和严肃叙事遭受冲击和消解。此外,目前可供大学生选择的自我教育内容存在同质化严重、与现实社会脱节等问题,学生无法真正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很难产生共情与共鸣。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纾解路径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在意识、环境、内容等方面面临的种种困境,提升其有效性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教育主体从激发自我教育意识、改善自我教育环境、创新自我教育内容三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激发自我教育意识,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最终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它反映出受教育者是否愿意通过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如果受教育者缺乏自我教育的愿望和欲望,那教育的实施就无从谈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人、因地制宜。只有广大教师群体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引导能力,才能在施教过程中说服学生群体,引导他们自觉学习与思考。目前,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唯分数”“唯考试”思想的裹挟,自我教育失之于偏、失之于弱。所以,教师更应该树立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充分认识思政育人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将平面化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立体化的综合教育。学生在平等教育的氛围里,将会产生自我教育意识的雏形。并且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深入,自我教育会不断被强化,直至自我教育成为意识,牢固建立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高校德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增强学生接受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并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7]。自我教育是学生不断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实践的过程。有了“自我意识”,就能超脱现实的“自我”,在意识的世界形成一个新的“自我”。两个“自我”相互比较、相互反思,促进自我教育的不断深入,最终促使自身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必须拥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与他人充分交流、与社会深度融合,立足“过去之我”与“当下之我”,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未来之我”的教育目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的摇摆和情绪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通过示范、指导,不断强化行为,教授大学生实现自我调节和控制,合理调整自我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进而达成“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成就自我”的目标。

(二)改善自我教育环境,开发自我教育载体

外部环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开发与提高,以及自我教育行为的发生与效能,都离不开其成长、生活、受教的环境。因此,必须不断改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环境,使其合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期待,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家庭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家长要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孩子。首先,要为孩子树立一定的道德标准,使其能够明辨基本的是非与善恶。在此前提下,家长可以通过语言激励、自立守则、良心监督、自我检查以及仿效榜样等手段帮助孩子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体验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是人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场所,是传递真、善、美的主要阵地。首先,要塑造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师可以通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凭借对学理的透彻分析和真理的强大力量说服学生、引导学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探究的空间,确保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实现成才目标。此外,学校还要注重以文化育人,在校园文化环境塑造中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培养笃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社会环境相较家庭与学校环境更加广阔、复杂。我们要引导学生面向社会、走进社会,最终融入社会。我们一方面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正能量,鼓励大学生向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学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积极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锻炼,在亲身实践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大学生只有通过特定形式的载体才能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资源,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创新教育载体,才能有效提升自我教育成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我们需要重点开发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与网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以此影响人、感染人,以达到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8],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书籍、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红色景点等文化形式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创作者充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逻辑,创作更多蕴含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优质文化作品。自我教育活动载体为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成果提供了途径。此外,高校应不断丰富、拓展自我教育活动载体的形式,提升自我教育的体验感与获得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等环节,引导学生自觉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理解现实、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活动、知识竞赛、素质拓展项目、专题讨论等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提升大学生组织策划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的壮志豪情。此外,我们要不断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不断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和网络载体,让自我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建设一批有权威性的网络教育阵地,创作一批有感染力的网络新媒体作品,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大V”,让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占领网络育人空间。

(三)创新自我教育内容,拓展自我教育平台

教育内容是决定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接受教育的首要因素。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就必须不断创新自我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内容站位要“高”,必须聚焦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地位,确保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社情,珍惜韶华,脚踏实地。其次,自我教育内容根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9]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内容设计与提供必需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思维、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内容,使学生对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这就要求高校注重立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材、课件,编好学生读本,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转化为鲜活的教育素材,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格性和人文性,使得思政元素在大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过程能够潜移默化、浸润心脾、终身受益。此外,自我教育内容的语言要“新”。自我教育内容要不断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要从源头上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关注热点,在坚持旗帜方向的前提下,允许内容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尤其是要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媒介革新,研究网络信息话语表达,拓展网络理论传播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0]自我教育应探索构建有深度、有温度、多样化、立体化、全功能的思政平台,整合共享资源,增强育人合力。高校要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依托校内资源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拓展实践平台,创设丰富的情景,优化学生体验认知。高校要重视学生社区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的地位,完善社区思政平台,通过设置文化学习、党团活动、聊天交流等专门区域,使思政元素有温度地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除此之外,高校应打造“网络道德、网络文明、网络舆情、网络思政”四位一体的网络思政平台,不断更新思政数字资源,适应学生自我教育网络化新常态,实现线上、线下平台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协同运作。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