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兵 陈星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身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人如何理解其与世界的关系、该关系如何在时空构建以及个人如何理解未来的可能性”[1]。 身份是语言交际的产物,是在交际中建构获得的,不同语境下的话语建构出不同的身份。 在课堂语境下,教师的身份建构过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文章尝试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课堂语境下的教师身份建构。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身份的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和会话分析研究方法。 郝彩虹以深度访谈为资料收集工具,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研究大学英语教师职后学历学习与其身份重构[2]。 兰良平、韩刚运用会话分析的身份分析框架,由两个课堂片段入手,从微观角度分析和解释师生共同构建教师身份的话语现象[3]。 由于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者们开始关注对教师身份的动态分析。 区别于“他们进入交际前固有的、静态的社会身份”,陈新仁将这种在具体情境下的动态交际者的身份定义为“语用身份”[4]。 徐敏、陈新仁依据语用身份和语言顺应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中20名教师的教学视频,发现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有几种多元语用身份[5]。 教学比赛的课堂与真实课堂不同,因此也有学者基于语用身份和社会定位理论等,探索课堂交际语境下的教师身份构建[6]。
然而,学者们对大学英语专家教师在真实课堂语境下的课堂话语与身份建构的研究关注不多。专家教师一般被定义为“超过10 年教龄,取得高级职称,获得市级以上教学奖励或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7],其课堂话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究专家教师的课堂话语语用身份建构,关注其对新教师发展的启示。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
(1)该专家教师在课堂上构建了何种语用身份?
(2)语用身份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一名专家教师,该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龄30 年,曾获教学名师称号。 本研究旨在为年轻教师提供启示,因此该老师被选为研究对象。
笔者对该专家教师的一节英语阅读课进行了观察和课堂话语分析。 该教师讲解了欧•亨利的«二十年后»,笔者对录音进行了转写,模糊的部分与该教师进行核对,以保证语料的质量。 最后,通过考查课堂用语来分析教师所建构的身份类型。结合徐敏、陈新仁以及郭奕彤、江颖发现的语用身份类型,概括出本研究进行编码的语用身份类型(表1)。 笔者在课后对该教师进行了访谈。
表1 专家教师语用身份类型
从语料分析中发现,该教师利用课堂话语建构出动态的语用身份。
1. 博学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该专家教师学识丰富,旁征博引,建构出一个学贯中西的博学型教师身份。 如例1 所示:
例1 “Foot Passengers astir in the quarter, hurried dismally silently along.”这句话有没有使你想起来清明的那个诗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2. 权威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在课堂中,教师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学识,因此教师经常建构出权威型的身份,如提出指令和建议评价等,充分表现出对课堂话语的控制,构建教师的权威身份。
例2 Now, pay attention to these words.
教师多次在课堂中提到让学生注意某些词语,如例2 所示,也可以警示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体现出教师主导课堂的权威地位。
例3 没读[课文]你就比较吃力了。
例3 中的教师话语属于评价,反映出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的权势地位,构建出一个自信地进行评判的教师权威身份。
3. 谦虚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事情,教师会采取模糊用语,对所讲内容表达一种不确定性,构建一个谦虚的身份。 作为专家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过硬,因此模糊用语不多,更多的谦虚型身份建构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共同学习的氛围。
例4 O Henry tries to [tell] you that this policeman was taking his job very seriously, right?
在例4 中,教师在提问之后,等待片刻就询问学生是不是如此,然后以“right”结尾,使用提问给出答案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构建了一个谦虚的教师身份。
4. 同伴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在课堂话语中,该专家教师会提及自己的经历,与课文话题相关,但不涉及知识的传授。
例5 你们还有希望长高吗? ……还有希望的,我本人就是二十三的时候长了十公分。
例5 中,当讲解到课文中提到的“I grew a bit after I was 20”,教师向学生阐释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身高是较为私人的事情,在课堂上有意提出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6 你们学画画,你们用画笔来刻画人物。O Henry 呢? 他是用文笔来刻画。
教师的同伴型身份构建还体现在教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联系所学内容和学生专业产生的课堂话语。 如例6,教师了解学生的专业,类比作家写作和学生作画,不仅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构建出了解学生的同伴型教师形象。
5. 亲和型身份类型的建构
在英语中,使用“would”“could”等过去时态用来表达婉转,表示客气和礼貌[8]。 该专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大量使用委婉语,建构了一个温文尔雅的英语使用者的形象。 如例7 所示:
例7 Paragraph two, would you please read it?
例8 We're going to read a story written by a very important American writer.
除了委婉语之外,如例8 所示,在课堂话语中,使用第一人称复数能够表达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和讨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通过分析该专家教师的课堂话语,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的各种身份是交替甚至是同时出现的,这一发现与郭奕彤、江颖的结论一致,但是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统计了各种语用身份的分布情况。 与前人的研究不同,本研究对专家教师的语用身份进行进一步分析,旨在找寻可借鉴之处,指导年轻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话语运用能力。
T 单位是“在不留下任何句法不完整残余片段的前提下,所能分割到的最小片段”[9]。 本研究使用T 单位来统计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身份。 经统计,该教师建构的博学型身份最多,其次是权威型身份,两者的T 单位数量分别为146 和130,谦虚型身份的数量为43,同伴型和亲和型身份出现的次数分别为27 次和26 次。
该专家教师是一名教学名师,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在课堂话语中多次建构权威性身份,包括提问、控制进程、质疑和反馈等。 博学型身份由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课外知识的拓展而构建,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因此构建博学型身份的情况较多。 然而,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虽然权威型和博学型身份的T 单位数量最多,但是这两种类型的身份建构话语却是重复最多的。
如第49 分钟处,教师通过提问建构了权威型身份之后,继续重复提问。 首先询问学生:“什么叫Silky Bob?”显然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无人回答,教师继续提问,“Silky 什么意思啊?”稍作停顿后,窄化问题:“Silk 什么意思?”学生给出汉语翻译之后,教师追问:“丝绸有什么特点?”由此可见,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该教师会想尽办法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课堂提问和互动。 问题的难度逐渐降低,教师所构建的权威身份程度也逐渐减弱,自然过渡到谦虚型或同伴型等身份。
第20 分钟处,教师解释“set”是用来修饰钻石镶嵌的工艺,多次进行重复:“The setting of the diamond looks so strange.”“英文叫hot。”“The diamond may be hot.”“The hot diamond.”教师在讲解“set”一词的时候拓展了相关知识,构建了博学型身份。 不仅如此,教师通过重复话语和书写板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博学型话语的重复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记笔记,以多种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解释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度。
在访谈中,该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生中拥有了一个口口相传的师长形象,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水平也随着年龄而增长,形成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希望在课上能够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体的英语文章,在每节课设置侧重点,让学生欣赏英语之美,从而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甚至是对英语的看法。 由此可见,该专家教师重视自己的课程设置,自身一直不断进取,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构建出博学形象和权威形象。
教师同时也构建了一个谦虚友好的同伴形象。提问之后,该教师会引导学生回答,缓和权威型提问的严肃语气。 该教师业务素质高,课堂用语中使用模糊语较少,谦虚型身份建构是通过鼓励学生思考而实现的。 如第11 分钟,教师说:“Pacific 就是太平的吧?”教师以商量的语气询问学生,构建谦虚的教师形象。 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不同,该专家教师的谦虚型身份是通过讲解课文实现,而不是通过个别委婉的词语。
该教师也进行了亲和型和同伴型的语用身份构建。 通过教师话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如第15 分钟,教师用学生的专业进行类比:“你们学画画,用画笔来刻画人物,O Henry 用文笔来刻画。”该教师还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如第2 分钟,“[这]是我们当时中文[教材]里面的必读作品。”教师在要求学生读课文时,使用“please”等委婉语,弱化权威形象,营造一个友好的课堂气氛。
在访谈中,该专家教师把课堂上的问答环节称为“表面上的语言互动”,认为自己更加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上的互动”,希望课程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使用英语与教师进行交流。 可以看出,该专家教师虽然是教学名师,与学生的年龄有一定差距,仍然积极地构建一个友善的教师形象,营造课堂互动的氛围。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几种课堂语用身份交替出现,教师先进行提问,构建权威身份,当学生应答困难,教师可窄化问题进行提问,也可以补充相关知识来启发学生,构建博学型身份,教师的提问同时起到了控制课堂进程的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相关话题,进行同伴型身份构建,或给出答案并询问学生是否正确,构建谦虚型的身份。 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意识到语用身份构建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作用,借鉴此位专家教师的做法。
本研究基于语用身份概念,分析了一名专家教师课堂话语中几种语用身份建构的类型,为深入分析教师身份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果表明,该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建构了博学型和权威型教师的语用身份,同时也建构了谦虚型、同伴型和亲和型教师的语用身份。 该教师的博学型教师身份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来实现;权威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提问等课堂行为来实现;谦虚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鼓励学生思考而实现;同伴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与学生分享自身经历来实现;亲和型教师身份主要通过委婉语来实现。
本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语用身份意识,在课堂中构建合理的语用身份辅助课堂教学,指导新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课堂用语,有助于新教师学习如何使用课堂话语进行身份构建,促进其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