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雅
摘 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发展需要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本文以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基因,分析、提炼其特有文化基因,分析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北宋皇陵文化基因保护传承的困境,提出强化文化基因传承主体、扩大文化基因传承效力、完善文化基因传承要素的保护传承路径,以期促进北宋皇陵文化基因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基因;融合发展;北宋皇陵
中图分类号:G122;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郑州商学院2020年度科研基金项目研究课题“北宋皇陵文化基因传承与保护研究”(2020-XJYB-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巩义地处郑州、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北临黄河,其经济发展速度在河南省地市中位居前列。近年来,巩义市大力助推“旅游强市”战略实施,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也给北宋皇陵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與此同时,北宋皇陵的风貌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皇陵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切入,保护北宋皇陵文化遗产,针对北宋皇陵文化基因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文化基因与遗传基因对应,是一种非基因手段的复制[1]。20世纪50年代,阿尔弗雷德·克鲁贝尔(Alfred Kroeber)、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率先构想“文化基因”[2]。理查德·布罗迪(Richard Brodie)把文化比作病毒,能进行横向代内传播。泰勒(Taylor)对比特定区域聚落空间结构,运用基因分析找出共同因子,寻找聚落空间分布规律,提炼特定景观文化基因[3]。文化基因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历史,人类的思想文化进行传承时,同样遵守遗传、变异、进化、选择的规律。
我国关于“文化基因”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王东认为文化基因的核心内容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提炼出中华文化的五大文化基因[4]。赵传海、张鸿雁、高地从多角度探讨了文化基因的特性[5-7]。实操层面,基于文化基因的特征,李云燕等建立了历史街区保护框架[8];王海宁将贵州省青岩古镇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维护传统聚落风貌特色的关键是文化基因[9]。赵鹤龄尝试构建古滇国文化基因谱系,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10]。乌再荣以苏州城为研究案例,提出文化基因变异在助推苏州古城社会变迁、空间演化中的重要作用[11]。
基于文化基因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尚少,至今尚无研究系统梳理北宋皇陵文化基因。基于此,本文拟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研究北宋皇陵的特有基因,为北宋皇陵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基础。
(一)北宋皇陵简介
北宋自赵匡胤开国后,上承五代十国,下接南宋,历时167年。北宋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民众生活富足的朝代。北宋王朝重文抑武,文学、科学空前繁荣,交子、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均出自北宋;都城汴京商市云集,街上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繁华盛景的写照;文人雅士也可纵情山水之间,饮酒咏诗作画,涌现了“三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大批文化名人。
北宋皇陵地处巩义,南望嵩山,北临黄河,南北长10 km、东西宽16 km,分散在巩义市4镇区,占地约180 km2,其皇陵营建历时163年之久。巩义北宋皇陵素有“七帝八陵”之称[12],究其原因,除宋徽宗、宋钦宗惨死漠北外,其余七帝和开国皇帝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均葬在此处(见表1)。此外,王侯将相的墓葬多达1 800多座,赵普、包拯、寇准等名臣勋将也长眠于此。各帝陵建制、布局基本相同,是北宋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的极大成者,也是同时期丧葬文化的最高表现,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1982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
历代帝王陵墓中,元代帝王陵墓确切位置不详;明代、清代帝王陵墓地面建筑相对完好;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北宋皇陵保护情况不容乐观,皇陵地面建筑早已不复存在。1996年,永昭陵抢救保护工程开始实施,按原建筑基址大小恢复地面建筑,此次抢救保护工程花费8 500万元。次年,永昭陵公园免费开放,是北宋皇陵中保护最好的一座陵墓,目前已成为巩义市标志性城市地标。2019年,巩义市在郑州市“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战略布局的引领下,谋划建设北宋皇陵遗址生态文化公园7处,深化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有机衔接,协调做好文物研究、保护、传承、惠民各项工作。
(二)文化基因梳理
北宋皇陵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研究北宋的历史百科全书,北宋皇陵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必要从北宋皇陵中甄别、梳理其特有文化基因,实现北宋皇陵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历史文化要素
北宋皇陵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各陵的建制、布局基本相同,每一陵园占地8 hm2,四周筑以夯土围墙,四面的正中开辟有一个神门,四角建有角阙。园内的正中是陵台,夯土筑成,呈覆斗形,台南放置一对石雕宫人。北宋皇陵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当时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与审美倾向,同时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经济状况和工艺水准,是北宋时期丧葬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还排列有文臣武将、驭手以及石兽等石像生。石像生继承了唐及五代的写实风格,造型浑厚威武,气魄豪放,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石刻艺术风貌。宋陵中的石像生体现出北宋的繁荣盛景,永厚陵的石像雕刻于11世纪前期,线刻、浮雕、圆雕等技艺具备,人物体态由粗壮变为修长,文臣儒雅,武臣也颇具“儒将”风度。越到后期,宋陵石刻人物的身形越显修长,渐渐失去了雄伟的气魄,也预示王朝没落的命运。北宋皇陵石像生分为象、驯象人、瑞禽、甪端、马、控马官、虎、羊、客使、文臣、武将、镇陵将军、官人、内侍等,兼具写实形真与夸张神巧,现存各类石刻共计928件,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集大成者。
2.场所精神要素
北宋皇陵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知识的集中展示场所。永昭陵公园地面建筑恢宏大气,是巩义市民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的重要场地,亦是巩义市重要的城市地标。巩义市借助长眠于此的赵普、包拯、寇准等名臣勋将之墓,打造一批服务民生、市民共享的休闲主题公园。赵普墓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以展示赵普相关文化内涵为核心;包拯墓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着重凸显北宋名臣的“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北宋贤臣文化展示园主要凸显以寇准为代表的贤臣的刚毅果断、廉洁奉公,而廉政公园集宣传教育、文化展示与城市休闲于一体。
游览北宋皇陵、休闲主题公园,感受当地文化精神,可以提升游览者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双重目的。
3.人文精神要素
北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史上的孤例,研究其选址意义重大。不同于汉唐帝陵选址时的居高临下,北宋皇陵呈现南高北低、东穹西垂之势,这与当时的风水堪舆学说有很大关系。普遍认为“五音姓利”说主导了北宋皇陵的选址。赵姓为角音,对应“木”,“木”主东方,“东高西下谓之角地,南高北下谓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巩义市南高北低,伊洛河穿城而过,符合古代经典堪舆学说。
北宋皇陵受阴阳堪舆影响较大,其布局符合“五音姓利”之说,是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体现出北宋王朝“事死如事生”“孝莫重乎丧”的传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传承主体
文化基因的传承离不开人的因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将习俗、观念、历史、语言等进行代际传承。世代居住于北宋皇陵附近的当地社区居民是北宋皇陵文化基因传承的关键所在。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耳濡目染,不仅是北宋皇陵文化基因的传承主体,也是发展和弘扬北宋皇陵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四)文化基因链条
文化基因传承离不开文化基因链条,这是文化基因传承的核心。北宋文化基因链条离不开巩义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推动和经济支持。巩义市人民政府在考虑北宋皇陵发展的前提下,依托权威机构编制出系列北宋皇陵保护规划,如《宋陵保护规划纲要》《永昌陵展示利用设计方案》《宋陵大遗址保护规划》等,从征用部分耕地改建遗址公园,加强对陵区环境保护,引入公众舆论进行监督等方面,对北宋皇陵文化基因链条进行传承。此外,巩义设有专门的北宋皇陵管理处,针对北宋皇陵规划修编、陵区保护、人才引进、土地征用、遗址建设、石像防护、宣传教育等进行统筹协调。在陵区保护上,由于北宋皇陵分散在巩义市4镇区,北宋皇陵管理处共设置11个保护房,根据各陵区实际情况设置巡逻路线和巡逻桩,由保护员不间断巡逻并定桩打点,管理处每月提取数据,既能保证巡查的质量,又可确保巡逻人员的安全。
(五)文化基因载体
文化基因载体分为显性场所与隐性载体。北宋皇陵文化基因显性场所为现存陵台、神道、石像生等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载体,是正统的、完整的代表北宋时期的文化遗产,是北宋留下来的实际感知存在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北宋皇陵文化基因隐性载体指通过北宋皇陵所在区域社区居民口口相传、巩义县志等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理念,如包公传说、“事死如事生”的传统生死观念。
(一)文化基因传承主体意识淡薄
世代居住于北宋皇陵附近的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耳濡目染,不仅是北宋皇陵文化基因的传承主体,也是发展和弘扬北宋皇陵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现代文明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导致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缺乏理性认识,他们已将北宋皇陵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对北宋皇陵遗址保护、生态修复等参与度较低。
(二)文化基因链条单一
北宋皇陵保护范围大,分布在巩义市4个镇区,目前开发模式单一,仅有永昭陵鹊台、乳台、四神门、四角阙楼原貌进行复建,并作为公园免费开放,是北宋皇陵中保护最好的一座陵墓。但永昭陵公园在巩义市众多旅游资源中知名度较低,且前往永昭陵公园参观游览的多为巩义市当地居民,外地游客寥寥无几;当地居民多在此休闲娱乐,不能深入理解永昭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其他七处皇陵已沦为农田,庄稼成熟时节神道两旁的石像生,和小麦、玉米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虽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但外地游客无法切身感受北宋皇陵的文化基因魅力。
(三)文化基因载体衰败
北宋皇陵作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是“十三五”时期国家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但其历史年代久远,陵区面积大,仅有永昭陵保护完好,其他几座皇陵大都在田野中,遭受风雨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仅剩田间地头默默屹立于此的陵台和石像生。此外,距离陵区较近的民居、厂房、建筑物与北宋皇陵之间有不协调现象。同时,北宋皇陵陵区公共基础服务、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文化资源的活化。
北宋皇陵作为沿黄国家大遗址公园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强化文化基因传承主体、扩大文化基因传承效力、完善文化基因传承要素等方式方法保護与传承北宋皇陵文化基因,讲好黄河故事,融入“山河祖国,古今辉映”特色文旅名片中。
(一)强化文化基因传承主体
北宋皇陵附近的居民既是文化基因最直接的传承主体,也是传承载体,是文化基因传承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应当牵头,针对当地居民进行相关培训,引领当地产业结构与北宋皇陵环境美化、文物保护、遗产活化、咨询服务等相结合,强化当地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助推多级文物保护体系建设。
(二)扩大文化基因传承效力
北宋皇陵已历经千年风雨,现存建筑遗址、石刻群等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旅游价值。巩义北宋皇陵区域范围较大,要想保护好,还是应该充分考虑北宋皇陵的特殊性。在借鉴同类文化遗产先进保护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巩义市实际情况,调研北宋皇陵文物资源现状,建立全方位、全时空的灾害预防体系,降低自然因素对北宋皇陵的破坏作用。
要依托郑州商学院这一巩义地方高校,借助宋陵文化研究所、各二级学院、专家学者在区位、人才、资源、平台等方面的优势,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挖掘、扩充北宋皇陵的文化价值,从遗产保护、管理、旅游开发等方面详细分析现存问题,从遗产活化、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三)完善文化基因传承要素
借助数字文化、遗址保护、文化遗产活化,打造北宋皇陵数字博物馆、遗址保护中心,有效保护北宋皇陵文化遗产,助推巩义市文物保护与发展。
要以遗址的保护与管理为核心,深入挖掘皇陵文化和宋文化,整合北宋皇陵旅游资源,建设北宋皇陵旅游通道,借助数字技术,打造北宋皇陵遗址保护中心、大宋皇家文化主题公园,积极弘扬北宋传统文化,焕发北宋皇陵文化活力,塑造巩义“北宋皇陵”城市品牌形象,助推巩义市文化旅游新发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巩义市北宋皇陵为例,从文化基因视角入手,提取北宋皇陵的文化基因,通过强化文化基因传承主体、扩大文化基因传承效力、完善文化基因传承要素等方法促进北宋皇陵文化基因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北宋皇陵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生命、新光彩。
[1] 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
[2] KLUCKHOHN C,KROEBE A L.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M].New York:Kraus Reprint Co,1952:125-135.
[3] TAYLOR G.Environment,village and city:a genetic approach to urban geography,with some reference to possiblism[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42(1):1-67.
[4] 王东.中华文明的五次輝煌与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J].河北学刊,2003(5):130-134.
[5] 赵传海.论文化基因及其社会功能[J].河南社会科学,2008(2):50-52.
[6] 张鸿雁 . 人类城市化的“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社会再造文化因子”论:城市社会进化的人类学与社会学新视角 [J]. 社会科学 ,2003(9):65-73.
[7] 高地. 立德树人:文化基因、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6-34.
[8] 李云燕, 赵万民, 杨光. 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探索: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8(8):83-92.
[9] 王海宁.聚落形态的文化基因解析:以贵州省青岩镇为例[J].规划师,2008(5):61-65.
[10] 赵鹤龄,王军,袁中金,等.文化基因的谱系图构建与传承路径研究:以古滇国文化基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5):90-97.
[11]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9:2.
[1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M].郑州:中原古籍出版社,19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