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 陆涌泉 黄薇
书法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历经五千多年历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颗明珠,为后人的书写艺术树立了典范。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作品至今熠熠生辉。
虽然不能和书法家比谁的字写得好,但我们也有一手绝活:以水为纸,在水中书写多彩文字。究竟是什么魔法能做到在水中写字,而且每个字的颜色还不同?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魔术材料
大烧杯、注射器、玻璃棒、加热装置,氯化铁(FeCl3)、硫氰化钾(KSCN)、亚铁氰化钾(K4[Fe(CN)6])、羧甲基纤维素钠。如图1。
二、魔术步骤
(一)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约15 g,加入1000 mL清水,边倒入边搅拌,至全部溶解(可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搅拌)。待溶液呈澄清透明状,将其倒入果盘中。如图2。
(二)分别在小烧杯中配置0.05 mol/L
的FeCl3溶液、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如圖3。
(三)用注射器分别抽取一定量的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然后在果盘中水溶液的左、中、右三个区域均匀调和。如图4。
(四)用注射器吸取FeCl3溶液,在果盘中水溶液左、中、右三个区域写三个字,三个字分别呈鲜红色、黄色、海蓝色。如图5。
“徐”徐道来
FeCl3与KSCN反应变红色,与K4[Fe(CN)6]反应变蓝色,这是铁盐变色反应。铁盐是一种絮凝剂,水解产物能与溶液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电中和脱稳、吸附架桥,形成粗大絮体。利用能与FeCl3溶液产生反应的KSCN 溶液和 K4[Fe(CN)6]溶液形成不同颜色的絮状物,而具有一定黏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能抑制溶液的扩散,使絮状物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塑形性,因此在“水”中形成了彩色的字画。
科学大视野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纤维素的羧甲基化衍生物,是最主要的离子型纤维素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通常是由天然的纤维素和苛性碱及一氯醋酸反应后制得的一种阴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由几千到百万不等。CMC-Na为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无味,有吸湿性,易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胶体溶液。
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增稠剂,其在食品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