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罗喆
许海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
2022年,我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受国补退坡及购买力提前透支等综合因素影响,2023年的开局并没有迎来开门红。今年车市的发展走势,以及新能源赛道上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自主品牌的领先优势又能维持多久?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带着这些疑问,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
据统计,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产销同比出现了微降。
有人认为,经历了产销量飞升之后,新能源车要度过阵痛期在所难免。许海东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市场可能会受到补贴政策退出、消费提前透支等综合因素影响,相信二三季度会逐步恢复正常。
在他看来,有利于2023年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扩大内需、地方补贴政策将带动底层消费复苏。
许海东认为,今年有可能影响新能源车市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国内宏观经济整体走势如何,是影响到汽车消费市场的关键。同时,芯片供应紧张仍将持续。尤其是高端、高算力芯片仍然紧缺。部分地方政府可能财政原因,对汽车消费支持的力度出现下降。由于2022年购置税优惠政策透支了部分消费,这也会对今年的购买力带来冲击。
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也可能会面临多种因素影响。动力电池原材料仍然处于高位运行,重要芯片的供给短缺及價格高企,都是车企今年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虽然自主品牌“出海”增速较快,发展势头良好,但也要考虑到欧盟对供应链的审核更加严格,未来征收碳关税等制约因素。
对于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走势,许海东预计,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预计能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0%左右。
数据显示,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
在《2022年新能源车百强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产销量及保值率等反映市场认可度的关键指标中,合资品牌及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基本上都无缘TOP50。
许海东表示,自主品牌车企占据明显的优势,已是事实。除了政府层面通过各种补贴政策制定了方向,这也和车企自己的努力、对产品不断改进密切相关。这包括三电系统供应链的规模成本有所下降,充电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
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经达到2.7:1的车、桩配套比例,基本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众多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上,积极运用智能网联新科技,不断打造出产品新的亮点。有合资背景的自主品牌车企,更是通过多年的合作模式,在技术、正向设计、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收获匪浅。因此,形成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领先于国外品牌的局面。
许海东称,下一步,挑战将来自于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电池单体能量效率更高、智能网联技术向L3、L4进一步扩展等。可以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开始发力之后,自主品牌将面临“后劲”是否充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