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传承、影响和发展

2023-04-19 15:33陈章涛李亚男
天工 2023年29期
关键词:张大千青绿文人画

陈章涛 李亚男

1. 储真堂陶瓷工作室 2.宥茧青语陶瓷绘画工作室

张大千是近代一位标新立异的画家,在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下,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泼彩”技法,这种技法是在传统的“泼墨”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泼彩”则受到传统绘画的影响。张大千在艺术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返本”来自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其“开新”则是将传统的青绿山水画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未来的艺术发展中,要想实现艺术的创新,对于传统和现代,我们均不能忽视。

一、青绿山水的起源和特点

中国的青绿山水画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无数画家的作品陈列在艺术殿堂之上,供后人鉴赏。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青绿山水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原始萌芽时期

青绿山水在中国起步很早。如果按照单独的山水之景来算,早在原始时期,一些瓦罐、陶罐之上就有简单的图案。如果以独立的绘画门类来算,人物画显然是早于山水画的。一开始,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不管是巍峨群山,还是潺湲溪流,都是展示人物形态的场景。这时,山水画相对于人物画而言,显得古拙简单。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尤善人物画,而画中的山水景色也展现了其非凡的绘画造诣,最著名的画作是《洛神赋图》。在这幅画中,洛神舞姿翩跹,袅娜飞舞,风姿绰约,令人神往。周围的绿树挺拔,枝叶虽描画不太精细,但缱绻蜿蜒之态,顾盼生姿。此时,顾恺之对山水画的元素已经有了精细入微的观察,山水画已经萌芽,但是,此时的人物画炙手可热,掩盖了山水画的光辉。

(二)隋代鼎盛时期

在隋代以前,山水画作为人物画之背景而存在。在隋代之后,山水画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并领衔了几个世纪的艺术风骚,其独立以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标志。但是,山水画犹如刚出生的婴儿,脱胎于人物画,在设色和技法方面仍旧沿袭人物画之风格,色彩浓艳馥丽,线条勾连硬朗,文人画的精髓尚未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从展子虔的《游春图》来看,画面的上半部分都是山水之景,连绵的群山,茂盛的绿树,环绕着五个骑马的达官贵人,展现出自然、悠闲的气息。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画面的线条多使用皴擦法,枝干挺拔耸直,显得冷峭。尽管如此,作为山水画的独立之作,在美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虽然人物占据了一半的篇幅,还没有完全脱离人物画的束缚,但依然是山水画的一大进步。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人物画借助人物展现“成教化,助人伦”艺术文化功能,山水画从一开始就摆脱了这种枷锁,蕴含着“以山川浇我块垒”的文人意趣!

(三)宋代的辉煌时期

在漫长的艺术史中,宋代是一个文化辉煌的时代,不仅名家辈出,名作也大为可观。这时不仅知识分子以写诗作画为趣,就连皇帝也舞弄丹青,整个社会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这时,山水画经过盛唐时期的发展达到鼎盛的状态,文人的元素逐渐渗入山水画中,使山水画迈进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情况与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联,即当时的官僚阶层纷纷崇尚山水画。这些阶层往往有一定的官职,生活优渥,而且闲暇时间特别多,故有更多的精力精研绘画技法,提升绘画造诣,这些文人都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诗、词、书、画均有所通,这为山水画的文人风格发展奠定了基础。宋朝时期,瓦肆林立,民俗活动繁多,人们对艺术也有了更高的品味,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当时的瓦肆就是市场,文人画就是商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文人画自然地进步升级。

当然,这些变革都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环境,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艺术属于“文”的范畴,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瘦金体”的创始者——宋徽宗。中国的科举制产生于隋炀帝时期,经过唐代的发展,在宋代已经臻于完善。在宋徽宗当政的时期,国家不仅沿用前朝的科举制,还将艺术纳入科举,并设置了画院。经过画院选拔的人,也可以为官,并在画院中任职,而且,宋徽宗还定期举行绘画活动,在客观上助推了文人画的发展。尽管宋徽宗在政治上未有建树,但在艺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技法和设色而言,山水画已经摆脱了人物画的束缚,重渲染,尚浅淡,相对于绘画的结构等问题,画家更注重绘画的意境,这也是文人画的特征。

(四)元明清的传承时期

在宋代达到鼎盛之后,尽管朝代更迭,战乱频仍,但山水文人画仍旧稳步发展。这时的文人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一,随着朝代的更迭,不仕的文人潜心研究山水,有的是前朝遗民,有的是不慕官场的隐士,他们追求挥洒自然的畅快,表达对本朝的愤恨和对前朝的依恋;其二是官场上的文人,这批文人仍旧沿袭宋代的风格,但有了一定的变化,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风格。前者有郑思肖,其笔下的兰花根下无土,表达了国家已灭,已无根系;后者如董其昌,作为明代的官员,其继董源之迹,下笔疏淡,在空疏之间,常有大开大合之境。

对于青绿山水来说,元明清时期的山水画主要是水墨画,更注重传承,创新略显不足。

(五)近现代的创新时期

20 世纪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对中国的艺术产生了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伴随着民主和科学的传播,中国的艺术也在西风的吹拂下重新焕发生机。一大批艺术家留学西方,身兼中西绘画的造诣,对中国的青绿山水画大力变革,使青绿山水画在新时期呈现出新风貌,张大千就是其中之一。

二、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继承和发展

(一)张大千的生平和绘画历程

要研究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继承和创新,首先需对其生平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字大千,中国近现代画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张大千从小就对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于1911 年进入成都武侯庙画院学习传统绘画技巧。他勤奋努力,师法古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之后,张大千考入成都通融学堂,接受西方绘画教育。这一时期,他开始对西方艺术技法产生兴趣,并开始探索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相融合的可能性。他广泛研究了西方绘画在透视、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内容,为自己的艺术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7 年,张大千前往上海深造,并积极参与当时兴起的艺术运动。他结交了许多知名艺术家和学者,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尤其是在与刘海粟的交往中,张大千学到了大量西方艺术的理论知识,并开始尝试用传统绘画的手法来表达现代主题。1937 年,张大千前往四川避难,期间他继续艺术创作,并将目光投向国内古代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研究。他走访了许多历史名胜,并深入研究古代文物和壁画,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素材。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大千开始大量创作,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题材,用水墨和彩墨交融的技法,表现出场景的生动和细腻。

通过这段简短的介绍,我们不难归纳出张大千的绘画历程中的两个足迹,一是对于传统的艺术造诣,这离不开他从小的勤奋,以及对于传统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更多地体现在对壁画的临摹上;二是在周游各省期间,对于西方的绘画理论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两个方面对于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绘画的继承和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继承

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临摹上。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张大千就因模仿石涛而成名,其在1934 年创作的《匡庐瀑布图》就是以石涛的绘画作品为基础加以变化,在原画基础上施加青绿色,在传统的水墨基础上凸显出一种清秀典雅的意境。张大千对临摹颇有心得,他曾经说过:“习画,应先审选一家作为楷模,从勾勒名迹入手,打定根基;渐次参考各家以扩境界,但亦宜撷取各家之长,切忌不问精细囫囵吞枣;最后能化古人为我有,创造自我独立的风格。”这句话可以说是张大千一生的绘画历程的写照,他勾勒名迹,汲取各家之长,基本形成了张大千习画人生的脉络。除了临摹古画之外,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在20 世纪40 年代离开繁华的上海,到偏僻的四川博物馆临摹敦煌壁画的事迹。这段经历对他而言非常重要。在敦煌古迹苦心临摹思索之后,张大千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敦煌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张大千以壁画中的形象为基础,力求以青绿来重现其原貌。在其代表作《水月观音》之中,入目满卷尽是青绿,而且并不拥滞,反而以微妙的差别展现山川、河流、树木、土石等,对于鉴赏者来说,仿佛是置身于一个由青绿打造的世界,青得舒目,绿得让人心旷神怡。

临摹的传统早在古代就形成了,古人不仅临摹前人的作品,还将自然山水看作天地化工之作品,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对山河之景的一种心灵上的构造。五代时期,中国已经有写生传统,写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临摹,张大千不辞辛劳地去四川临摹壁画,也是一种写生。

(三)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发展

张大千对青绿山水的发展和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一是主观层面的付出,其二是现代西方审美的传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缔造了一个青绿山水大家。

张大千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中式学堂和西式学堂等的学习经历使他的中西文化修养都非常深厚。1917 年,张大千随二哥张善孖东渡日本,在京都公平学校研习染织专业,这段经历对其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染织专业中的色彩知识,其二是日本的博物馆和寺院,日本的浮世绘风格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在上海时期,他与刘海粟同窗,一起学习过西方的绘画理论。1965 年,他游历欧洲,西方的印象派、立体派和野兽派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促使其创作出泼彩山水。

“泼彩”就是在泼墨的基础上,泼上青绿的颜料,使得画作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效果。“泼墨”技法早在唐代就已形成,之后的数千年泼墨一直是创作山水画常用的技法,“泼墨”技法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张大千对传统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墨变成彩,有了颜色的加持,山水更加绚丽夺目、富有美感。以张大千晚年创作的《爱痕湖》为例,在这幅画中,青绿颜料之下的隐隐墨色宛然在目,在青绿的衬托之下,山峦锦簇,连绵不绝的绿色仿佛一条长河滚滚流动,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这是泼墨技法所无法比拟的。

总而言之,张大千在坚持使用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语言的同时,融入西方抽象主义,运用西方的色彩光影原理,色彩明度很高,具有类似水彩画一样的透明感,为青绿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重彩山水画的创新思路,开辟了重彩山水画的新篇章。

三、结束语

在近现代青绿山水由一大批的艺术家继承,并在西方的艺术风潮影响下不断创新,给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与张大千同时期,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汪野亭先生,将青绿山水画移植在陶瓷上,对青绿山水进行了创新。今天,科技日益发展,材料日益增多,人们的眼界越发开阔,在前辈的引导下,在不久的将来,青绿山水画会有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张大千青绿文人画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传奇大师张大千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吃货”张大千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