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柏琪 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始称昌南,后易名新平,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改名为浮梁县,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真宗将“景德”年号赐作镇名,从此景德镇进入了千年瓷业的辉煌时代。景德镇青白瓷创烧于五代。宋代景德镇主要烧制青白瓷单一品种。北宋中期,烧制技术成熟。元代中期,青白瓷偏青,晚期向白瓷过渡,烧制时间前后达三百余年。青白瓷是宋代瓷窑体系中规模最大的窑系。当时著名的窑口有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三宝蓬、黄泥头、石虎湾等。青白瓷的流通范围广泛,除了南方地区,新疆及内蒙古等地都出土了景德镇青白瓷。这些丰富的遗址反映出宋代景德镇瓷业发展的情况,出现了“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盛世。
景德镇青白瓷因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得名。青白瓷胎质细腻,有玻璃质感的釉色。青白瓷器型种类丰富多彩,凡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如食器、茶具、酒具、盛脂粉香料的盒子、瓷枕以及雕塑等。宋朝是景德镇陶瓷快速发展的时期。南宋蒋祈《陶记》记载了景德镇青白瓷的销售情况:“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碗、碟之绣花、银绣、蒲唇、弄弦之类,此江、浙、福建之所利……两淮所宜,大率皆江、广、闽、浙澄泽之余。”这也说明了青白瓷当时销售范围的广泛,因国内外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景德镇窑开始大量烧制青白瓷,并以此在全国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窑场的“青白瓷窑系”。
宋代,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瓷业生产也表现出蓬勃生机。宋代瓷窑形成了官窑和民窑两种形式。湖田窑是宋元时期景德镇著名民窑。以湖田窑为代表的景德镇青白瓷,胎质坚硬细白、体薄透光,造型秀美淡雅。宋代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以日用瓷器为主,器的种类非常丰富,饮食用具有碟、盘、碗,酒具有注子、注碗和盏托,容器有造型优美的瓜棱罐,瓷枕有象枕、狮枕、蟠龙枕,炉有镂空香薰和盛化妆品、香料的盒子,还有雕刻人物、鸟兽的盖瓶与谷仓等明器。青白瓷的装饰不仅受到器型的影响,也和青白瓷的制瓷工艺有关,还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装饰手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剔花、堆塑、镂空及印花,胎体装饰手法丰富多元,不局限于一种形式。装饰纹样有莲花、牡丹、婴戏、篦划纹等常见的装饰题材,这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图案在体现出生活趣味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宋代景德镇陶瓷高超的技艺水平。
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北宋初期,景德镇青白瓷以黄泥头、湘湖、湖田等窑的产品为代表,采用一匣一器的仰烧方法。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还原技术,瓷器的釉色与胎质的透明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个时期为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以湖田、南市街窑的产品为代表。烧制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在烧制过程中对还原焰技术掌握得更为娴熟。釉色已由从前的灰青和淡黄色改变成青绿色,色泽淡雅,莹润如玉。
第三个时期为青白瓷的衰弱(南宋中后期)。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以湖田窑为代表。因市场需求量大,烧制技术采用了北方定窑的支圈组合窑具的覆烧法。虽然提高了产量,但是口沿无釉,有芒口,品质降低,到元代时逐渐被卵白釉代替。
宋代虽外患严重,但并没有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宋代崇尚文治、重内轻外的政策,加上崇理思想,都使宋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这些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上,同时朴素、清雅的生活美学也体现在了日用生活器皿中。宋代儒、释、道文化精神贯穿于整个社会的造物活动中,追崇“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宋代积弱,使宋人没有唐人豪放外向、爽朗自信的气魄,而是具有克制自持、婉约、内省、含而不露、温文儒雅、谨小慎微的心理品性。因此,当时的青白瓷追求的也是古朴、自然的生活美学,对造型不进行过多的繁复装饰。中国的造物思想讲究“器以载道”,宋瓷所呈现的简约风格受理学思想的影响,造型与装饰纹样整体而言简约凝练,线条流畅明快,注重比例的均衡匀称,整体上给人一种端庄、和谐与理性的美感。
青白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宋代的设计美学,代表着当时的最高烧制工艺水平,自宋代创烧以后,一直传承到当代。
目前,青白瓷创新的步伐比以往有所加快,研究、烧制青白瓷的企业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存在一些问题:(1)公众对青白瓷的认知度仍然较低、了解不够;(2)传统的精品无法批量化生产,单品的综合成本过高,难以持续推广;(3)青白瓷的日用瓷设计知名品牌较少;(4)传统手工青白瓷对器型的精准控制、雕刻的技法、施釉的厚薄、烧成的气氛火候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青白瓷综合技艺掌握难度大,学习过程长且枯燥乏味,对于年轻人来说,相对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多种新媒体涌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消费的变革,线上平台的便利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人们在满足物质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的整体变革,更多地强调和关注人文精神需求,文化消费也逐渐开始倾向于精神消费。青白瓷等传统手工艺在当下的发展中受到了现代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多重影响。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产品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更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如何使青白瓷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下更好地面向大众、面向市场,且进行传承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已经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陶瓷不仅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用品,是功能与形式的结合。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青白瓷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通过合理且高效的生产方式,使青白瓷产业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发展,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陶瓷艺术设计是为了人们能更好地生活。如果只依靠手工制作,不仅制作成本高昂,也不能大量满足普通民众的需求。
为此,一方面陶瓷艺术家可以与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通过企业的生产与投入、技术的创新,使陶瓷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将有设计感的艺术品转化成批量生产的日用品。这样不但为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青白瓷,也为青白瓷的传承、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播了青白瓷文化。
另一方面,企业产品设计部门可以与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创新产品的功能,在日用瓷和陈设瓷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玩具、手办、城市景观等,打造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青白瓷产品。设计不同系列的产品线,为每个群体打造具有不同理念的设计产品,满足各个阶层、各年龄段人群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强化青白瓷的文化品牌建设。
产业的振兴发展需要人才,传统的“师徒制”多是师傅言传身教,把技艺传授给徒弟,这种传承模式导致青白瓷的发展面临很多瓶颈。一是因为师傅精力有限,不能同时带很多徒弟,导致学习队伍不够强大。二是景德镇民间传统制瓷工序从拉坯到烧成再到刻花,所有的工序都是由师傅传授的,有些学徒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做学徒,时间一般在三年左右。这种模式产生的弊端是手工艺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师傅固定的传授模式让徒弟在审美理念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缺失,只有少数人能在审美理念上有所突破。
为此,政府可以通过选拔,让这些手工艺人去学校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文化素养,将思想和技艺推向更高层次。同时,充分利用高校、文化机构等资源,开设各类手工艺学校、技术传承班,通过正规化教育和科学化培养,突破传统手工艺家族式传授和师徒相授的势单力薄的弊端。还可以鼓励大专院校艺术类学生加强与艺人的创作交流,为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储备优质人才,让高素质人才成为传承青白瓷技艺的重要力量。运用创新思维,探索青白瓷在不同领域运用的可能性,让传统技艺和现代元素相融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
丝绸之路让陶瓷走出国门,宋代青白瓷远销海外,陶瓷贸易带动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景德镇通过陶瓷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对话与交流。目前,景德镇陶瓷文化依然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景漂”在景德镇创业,成为陶瓷文化的传播者、交流者,促进了工艺与文化创新。
塑造青白瓷品牌形象,加强青白瓷文化的保护和弘扬,通过对青白瓷遗址群的开发和规划,推进青白瓷瓷文化旅游的发展,提高青白瓷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青少年是当下和未来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要使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手工艺产生消费热情,首先需要让他们对传统手工艺产生文化认同。如今体验型经济越来越火热,逐渐从单个产品本身的消费转向生成实践过程的消费。规划遗址公园,建设青白瓷主题公园,举办传统节日活动,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青白瓷文化;推出“青白瓷特色小镇”旅游打卡路线,设置故事环节,集齐故事徽章,进行寻宝探索之旅,通关赢取奖品等;开发具有陶耕文化特色的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绘制青白瓷周边,还原“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繁荣景象,使传统制作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可建立艺术家工作室与大学生创业基地,让更多的人留下来,除日常举办节日活动吸引游客之外,让村子有人气、有活力。游客在了解青白瓷历史的同时也打造了体验型陶瓷文化产业,让游客体验陶瓷拉坯、成型等一系列制作活动。
青白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宋代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体现了宋代简约淡泊、自然朴素的审美趣味。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无论在画面题材、主题内容上还是器物造型、装饰纹样上,都运用了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寄予吉祥寓意。如,常以牡丹、莲花、菊花、飞凤、鱼藻、婴戏等题材作为影青刻花、印花装饰的主体画面,边饰则多用回纹、蕉叶纹等,还有瓜棱、花瓣等各种器物造型,体现了景德镇宋瓷设计的圆满富贵之意。
青白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历史阶段的瓷器都反映出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教育能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可以对年轻人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通过现代传媒平台对青白瓷进行宣传、保护,让更多人了解青白瓷。
青白瓷是陶瓷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创烧至今已过千年,单色釉的青白瓷放在当代也是极简风的代表。如今生活、文化审美及艺术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创新缺一不可,不能摒弃传统,一味地吸收外来文化,追求标新立异,让设计脱离实际需求,设计出不实用、没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挖掘、汲取、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出满足当今社会需求、高质量、创新、实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