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2023-04-19 20:44:27林,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术学师范类课程目标

桑 林,牛 静

(1.周口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2.周口市七一路二小,河南 周口 466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在教育部的号召下,从国家到地方推行师范类专业认证,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审核评估工作,旨在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教师教育人才。其中,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OBE教育模式能够较快提高教学质量的效用,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实施中就已经得到验证并广泛推广。OBE教育模式强调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教学设计更好地服务这一目标,使学生通过合理的教育结构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OBE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理念更加有利于毕业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尤其对于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这一模式将更加行之有效。

1 人才培养的现状

周口师范学院始建于1973年,是豫东地区重要的普通本科高校。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始建于1975年,时称艺术教研组,1982年学校改制为周口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艺术科,1989年艺术科改名为艺术系,始招美术教育专科生,1993年艺术系分为美术系与音乐系,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专业,2003年始招美术学本科生,学制四年,授予学士学位。美术学专业依托豫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办学资源,坚持“德育为先、实践赋能”的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紧密对接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师范类美术专业人才。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12月初,我校组织召开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部署会议,启动并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2019年9月,美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启动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并确定以创办较早的美术学专业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学院为此多次召开会议,制定认证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组织去有经验的学校进行走访学习,积极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认证工作培训等[2]。尽管美术学专业办学时间较早,师资力量雄厚,但是对标专业认证办法,其在人才培养与实践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借助OBE教育理念不断改进完善。目前,美术学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我校美术学专业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是2020版,较之上一版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改进,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并存在一定偏差。培养目标的指向性有待强化,主要表现为产出导向不够明确,“以生为本”不够突出,学生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等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美术学科在地方基础教育中不被重视,部分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并未从事本专业教学,与毕业5年左右成长为中学美术教学骨干的预期目标有所偏离。

1.2 培养方案亟待优化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运转,其设计和管理过多依存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忽视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性。结果导致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合理,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课程设置特色性不强,与绘画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名称以及课程达成度标准等区别不大。另外,师范类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要理论与技法两条腿走路,而今过度强调美术技法水平,忽视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导致课程达成度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学生的师范专业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3 课程体系需要完善

一方面,美术学专业现有的见习、实习、研习、艺术考察等实践类课程缺乏系统的模块分类,课程开设未能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课程标准与毕业要求不能很好地一一对应,实践类课程难以常态化、系统化和精准化开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本专业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前沿还需进一步融合,在把握国内、外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方面有待提高。此外,本专业开设的素质能力拓展课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结合度还需增强。

1.4 评价方式需要改进

毕业要求指标的达成情况主要依赖所授课程考核点的完成情况。美术学专业课程的考试形式主要有课程作业、论文、考察报告与课程试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结果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强化。评价结果在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方面,不同课程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实现,毕业生教育教学能力与中学美术教师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 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首先,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对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当地中学进行访谈调查,进而构建更为合理且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围绕学生中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进行更为系统的改革,不断加大实践课程教学的力度,将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完善课程教育实践体验过程报告以及互相评价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适应当代美术基础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3]。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设置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依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和区域美术基础教育的人才需求,结合美术学专业建设基础和访谈调研结果分析,以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为先导,紧密结合学校人才类型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高质量的美术教育人才,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和标准的引领下,依据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及中学美术教育的课程标准,合理规划目标定位,从中学美术教育对教师教育的职业要求出发,注重“一践行,三学会”的协同育人模式,践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培养目标的指向性。深入研究美术学科的内在规律,做好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设计,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引领下,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学院自身情况,“大美术观”为立足点,凝练专业特色,使目标定位能够具有存同求异的科学性。具体包括:(1)以践行“三美育人”,塑造完善人格。(2)落实“四年不断线”,着力培养教师职业能力。(3)打造“五个平台”,实现终身发展。(4)推行“六艺工作法”,强化综合素养为举措的专业特色。

2.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师范专业认证的8个一级指标中,以强调“产出导向”和“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为核心,美术学专业确立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校发展主线,立足美术学人才培养目标,以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总目标,以培养优秀的中学教师为教学目的,结合实际不断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专业建设与科研工作齐头并进,更好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教育学生,有目的地去培养适应地方基础教育,适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4]。

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在上一版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主要优化内容如下:(1)明确培养目标。将培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修养,有良好的人文与学科素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的优秀中学美术教师作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成长为中学美术教学骨干。(2)聚焦毕业要求。围绕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与学会发展等四个方面,学生须达到以上与其所具备的道德、素养、学识、能力和发展等方面紧密相关的毕业要求。(3)构建支撑关系矩阵。其一,根据毕业要求,建立了8个二级毕业要求与4个二级培养目标支撑关系矩阵。其二,在调整课程结构比例、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合理分布的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的对应矩阵。

2.3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教师通过课程传道授业,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媒介,是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因此,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合理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从思想上打破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固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利用OBE理念设置课程将更加合理,以实践课程教学为主阵地,设置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较为丰富的课程内容,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设置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设置二者比重,并配置合适的课程考核方式。在OBE教育理念下,根据“一践行三学会”“四可”的毕业要求,完善素质能力拓展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通识教育平台等相关课程。

其一,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突出“适用、实用、够用”原则。基于OBE理念,删除了“造型综合训练”“造型语言研究”,增加了“油画基础”“手工艺术制作”“民间工艺美术”等课程,摒弃“高大上”的面面俱到和“高精尖”的华而不实,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确保知识的应用性、时效性。其二,素质能力拓展平台和实践平台课程体系遵循“需求、创新、适用”原则。根据OBE理念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了“中国古诗词赏析”“中原地域图像文化”“中国传统壁画临摹”等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实践教学平台方面,在“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艺术实践”“教育三习”“毕业创作 (论文)”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地域文化考察”“劳动教育”等课程,不断提升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和从教技能。

2.4 改进课程评价方式

OBE的教学评价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围绕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辅,以定量评价为主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

其一,定量评价与分析。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课程考核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结课考试。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对所教授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任课教师以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该课程目标期望值为评价基准,然后根据教学大纲设置的不同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不同达成情况,统计课程目标中各个子目标的达成情况,再根据各个子目标达成情况和评价依据对课程达成的总目标进行定量分析,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剖析,尽量全面地掌握此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重点分析班级分数分布是否合理,考核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考核方式是否合适,评分标准是否合理等。然后将所有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后,形成详实的分析报告,组织课程小组和教学督导进一步分析讨论,制定可持续改进的措施以不断更新完善。

其二,定性评价与分析。通过定量评价对课程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还不够全面,结合定性评价的补充和深化,利于教师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所谓定性评价是指:“在已有的价值理论指导下,根据既定的价值结构,运用非数学方法对评价对象的价值结构与既定价值结构的一致性作出判断的评价,其目的是确认事物是否具有现有的某种价值。”[5]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课程组教师组织专题讨论会,围绕结合4个课程目标设计的关于课程改进意见、课程达成途径和过程、课程收获情况、课程目标认知情况等问题展开,学生根据重要程度给各个问题排序打分,教师依据排序结果和学生建议分析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讨论问题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学习收获、学生对该课程目标的认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学生对课程的压力感、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课程教学方法和特色、课程资源使用情况、综合满意度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等。

3 结语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健全“五位一体”教育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持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理念、反向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理念,已成为各高校改革创新的指导理念。本文以我校美术学专业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梳理,就实践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了探索分析,为进一步推进本专业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工程,需要遵循OBE理念,以地方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美术学师范类课程目标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40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作品赏析
艺术大观(2020年3期)2020-10-09 10:03:42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作品(七)
丝路艺术(2018年5期)2018-10-09 00:47:42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2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