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滨河实验学校 王金英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发展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学习与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仅依靠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是无法提高学习效果的,需要教师引导其自主探究,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鉴于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自主学习模式运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为高质量的阅读课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实际上仍侧重阅读教学方法的表面化,忽略以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提问时学生还未进行自主思考,教师便已给出了明确答案。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忽略学生想法与意见,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而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其中,能让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索、理解及感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
部分语文教师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片面地认为自身并不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多下功夫,就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重视对课程的研读。而且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没有挖掘阅读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也不能将自身的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加之教师教学中较为重视与优秀学生的交流,并未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致使学生间的差距较大。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能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仅能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还能推动教师更深入地研读课文。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将侧重点放在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致使学生在教学中常处于被动地位。例如,学生在阅读某篇课文时通常会被教师要求找出其中优美的段落、句子等,导致学生无法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出现草草完成阅读的情况,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加之目前教师仍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无法为学生提供分析、思考的过程,导致学生参与感较低。而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其中,能使学生在课文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助力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的真实情感,更好地发挥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熏陶作用,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
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充分了解学生的观点与看法,致使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教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并未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机会,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无法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阻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致使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难以实现有效融合。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创设活跃的阅读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的阅读课堂。然而实际上,由于教师教学中有时会拘泥于教科书进行讲解,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且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直接导致教学停留于表层,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加之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独立阅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比较薄弱,教学中通常忽略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表现为教师仍然以自身为主导,教学中习惯以自身为主,此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教学生硬,没有创新性。加之教师并没有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并不充分,严重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环节,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没有趣味性,对阅读教学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部分学生虽然较喜欢阅读,但由于自身阅读能力较弱,无法理解阅读中的内容,长此以往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阅读兴趣,从而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基。课前导入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上下功夫,借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璧归赵”内容前,可以提前为学生引入有关“完璧归赵”的小故事,在故事的导入下,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随后,在学生观看与聆听完小故事后,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带着“蔺相如是如何做到完璧归赵的”这一问题阅读文章。通过故事导入,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从而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为了让自主学习模式得到良好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构建互动课堂,实现师生良好互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基。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造互动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对策构建教学活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过滤掉无效的教学内容,将重点传授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空间,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对课文的见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父亲的菜园》时,为了能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师可以设置有关该文章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家中是否有菜园?不同的季节你们种植的蔬菜也会不一样吧?”通过设置问题,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能自主地从课文中探寻问题的答案。借此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师生之间实现良好互动,拉近师生的距离,还能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随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阅读课文内容,学生阅读完毕后共同探讨。通过此模式,能为构建互动课堂奠基,使学生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最好的方式是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创新阅读教学能起到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科知识中,对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1949年的开国大典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视频引领下置身于当时的时代,从而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提升语文阅读质量的目的。通过此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直观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分角色朗读课文、创编课本剧、举办演讲活动等方式,并辅之以视频与音乐教学工具,让课文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出来。采用此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促使其直观地感受语文阅读所具有的魅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规律及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自由成立阅读小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相互交流阅读完此篇文章的感受,借此来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拓展。通过此过程,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到剖析课文的愉悦感,并能与同学建立起良好的情谊,丰富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阅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对该内容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在学习此篇文章后,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怎样的画面。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结合课文的叙述方式写一篇作文。学生写作完成后,由教师进行评议,教师要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赞美与鼓励,促使学生能提高创作的信心,并将优秀作品张贴,达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还要增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为其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基。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教学,助力学生在阅读中收获良好的阅读技巧,促使其实现自主阅读。例如,常见的阅读方式有略读、精读等,教师在教学中需与学生深入剖析文章,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例如,在教学《司马光》时,由于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文章内容比较简洁。因此,教师在教学此课文时,可以将教学中几个重点告知学生,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阅读技巧,促使语文阅读效率的提高。为了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角色扮演模式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学生在学完《司马光》后,梳理好故事情节,在教师的组织下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而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全方位地掌握课文内容。采用此种模式,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高质量的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其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课文的内容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也能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从而为打造高质量课堂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