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 吴 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其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让学生在积极且真实合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广阔的认知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与研究也被赋予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让学生学好课文上的内容,又要力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学会”推动“会学”。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单呈现教学内容,同时渗透学习方法、提出学习要求,助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使用指向语言运用的学习单推动学生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将语言运用渗透于日常课堂,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和宗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自发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素养能力提升的目标。
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呈现得支离破碎,“学”显得残缺零散。新课标的实施启发语文课堂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判断、表达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单的创设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并且在思考中锻炼,在学习单的帮助下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如此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才能让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得到真正的落实,才能达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目标。教师的思考与实践是观念转变的必需,也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部编人教版教材课文普遍长、内容难,教师牵引多、讲得多等实际问题需要被解决,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语用训练点多而繁杂,让学生无法在一节课内消化,或是学生的语用训练不容乐观。当下课堂,学生主体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学习单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的智慧转身,让学生站在课堂的重心,使得学生的学习力得以真正的生长。以指向语言运用的学习单的设计、开展、落实为切入点,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设计并运用指向语言运用的学习单要求教师深挖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文本要求为目标,促进学生充分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变成更多的学习经验智慧,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指向语言运用的学习单时,应该有敏锐的捕捉力,善于捕捉文本中值得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的语用点,在学习、挖掘、尝试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语用训练点的掌握。
比如,在部编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这句中的句式特点。在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句式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这样的句式来尝试说话。为此,本文设计学习单任务如下框:
任务1:观察图片《校园一角》,仿照例句,请你用上“校园、假山、小池塘、鱼儿”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任务2:选择你熟悉的一处环境,如公园、小区、教室、操场等,先仔细观察不同物体的位置,再用几句话来说一说。
本学习单以先理解句式,再学用句式的思路,提炼文本中的固定范式,让学生从学会说一句话,再到学会说几句话。针对任务1,课堂上有学生写道:“校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许多鱼儿,鱼儿在水里嬉戏。”从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仿写的基础上,仿照例句来进行说话。面对难度升级后的任务2,引导学生把画面说丰富、把句子说具体。于是,有学生写道:“校园里有一个大花坛,花坛中竖着的水泥柱子绕上了许多枝条,枝条上抽出了许多嫩芽,这些嫩芽有的像刚长出的猫耳朵,有的像在和世界打招呼的小喇叭……”学生将句式嵌入画面中,用语言表达见到、想象到的画面使学习单上两项任务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被完成得十分完美。由易到难,学生不仅能把句子说通顺,还能把句子说完整、说精彩,这样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与文章作者进行深入情感交流,甚至是情感碰撞的机会,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语用氛围。良好的语用氛围能让学生在“我想说”“我愿说”的情感状态下自然表达、尽情表达,让语用能力的训练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教学部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教师可在学生充分感受文章通过混乱的思维、传情的标点、断裂的句式、零散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后,出示学习单任务,完成练笔。
任务:巧用表达方法写心理。
看,潮湿阴冷的屋内,西蒙仰面躺在床上,呼吸渐渐微弱。她吃力地抬起手,想再一次抚摸两个睡得正香的孩子……此时,她的心里一定惆怅百结……
展开想象,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写一写西蒙此时的心理。
学生在充分品读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已沉浸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此时教师适时结合故事情境,将课内所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有效的迁移实践,能将课堂所学实时转化为课堂所得,这既是对学生即时的考查,又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将语用训练点在学习单上进行呈现,还能将课堂氛围推向一个高潮,实现学习单的强化使用。
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思考、表达,有利于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将语言运用得更为入情入境,将文字与感情得到较高程度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也使得课堂上的语用训练发挥到极致。
语文核心素养的达成路径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和“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靠教师讲授得来的,而且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参与真实情境中的语文实践,从而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因此,在使用学习单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从上述两方面着手,精心构建语言实践情境,力求结合学习单将积极的语用活动贯穿于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导向纵深方向,使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因此在利用学习单的过程中,不妨让学生先“试一试”,在自学的过程中强化思考,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发现与把握学生学习的真正难点,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学部编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的“长生果”》时,可借助学习单引导学生用表格、时间轴等思维导图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将前后信息整合,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任务: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课前的学习单,教师让学生尽情表达,使学生不仅有自己的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言语潜能,并进行有效激发。
借助学习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在语用训练中提升学生素养。
比如,教师在执教部编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通过抓关键动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准确生动的表达,然而只品读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于是,在学习单中设置以下任务:
任务:尝试准确表达。
葡萄的卷须是绿色的,长在叶柄的反面。卷须开始是一根,使劲向上( ),而后分叉,一旦( )到物体,就会( )上去,很快( )成许多圈,像一根( )。
学习单的使用使得教学环环相扣,为学生提供了训练的机会,也为教师展现了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情况,通过思考、表达、评议、反馈等教学环节,将语用训练落到实处,也让课堂目标真正落地。
课后落实学习单可以帮助教师将学生的言语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同步、双重的推进。无论是揣摩语言形式还是运用语言形式,学习单都能帮助学生积淀于语言文字中,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导向深入。
课后延伸学习单的设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在学习本篇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相关的阅读链接,其次是学生读和写的统一,写作练习方面的设计,还可以侧重于对本文内容掌握情况的检验。除了可以拓展延伸课文以外的相关联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写作表达技巧,也可以通过学习单中问题的串联来检验学生自测重点问题并作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
课后延伸学习单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表格、时间轴、思维导图等梳理信息,或是广泛阅读巩固言语实践,通过群文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迁移落实言语实践。通过给学生创设言语实践机会,让学生尝试独立、深度的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正如叶圣陶所说:“与其被动地接受人家的经验,不如自动地从实践中收得经验。接受得来的经验也许会‘食而不化’,从实践中收得的经验却没有不能供自己受用的。”学习单助力学生由表及里、由深入浅地学习,与文字对话,于实践中使语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有转变,能力才有生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需要依托大量的语言实践,要求教师提高语用意识,充分立足于教材,设计语用目标,面向实际生活开展语用实践;借助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呈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语用训练,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在学习单的指导下,学生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认真思考,积极表达,积极动脑、动手,交流分享,实现有层次地学、有目标地学,在掌握基础学习内容、思考深层学习问题的同时,训练了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