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一桐 南京艺术学院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明嘉靖朝(1522—1566)五彩鱼藻纹盖罐共十件。其中六件保存完整,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日本MOA 美术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两件)。另四件无盖的五彩鱼藻纹盖罐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日本福冈市美术馆。
十件盖罐装饰大体相同。器型浑圆,由罐盖和罐身组成。罐盖盖钮为宝珠纽,盖面绘有璎珞纹,罐盖侧壁绘有四尾红鲤。罐身肩部绘有莲花花瓣图案,中段绘有八条红鲤,底部绘有蕉叶纹。在色彩工艺上,运用了五彩技法,使用矾红釉、黄釉、绿釉、青花、黑釉五种釉料。该罐有一独特施彩技法,即罐盖和罐身绘制的红鲤鱼采用的是红色、黄色叠加的效果,这种制作工艺被称为“黄上红”。[1]因“黄”与“皇”同音,有皇上洪福齐天的美好寓意。
宫廷定制的官窑瓷器具有纹样相同、尺寸相同、器型相同的特点。[2]现存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通高集中在30~40 厘米和40~50 厘米两种高度。①依据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罐身与罐盖的比例,推算出无罐盖的四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瓷器的通高也符合30~40 厘米或者40~50 厘米两种高度。同时在器型、纹样、构图、配色上大体相同。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品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为例,探究在明代宫廷官样定制极为流行的背景下,这批由嘉靖宫廷集中定制的“五彩鱼藻纹样式”有何用意。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中盖面的璎珞纹加以杂宝纹作为装饰,整个盖面共绘制十六条珠链,每隔一条珠链都绘制了代表祥瑞、寓意吉祥的杂宝纹,整体纹饰具有疏密有度、繁复华丽的特点。经过辨识,笔者认为是双角、犀角、珊瑚、铜钱、金铤、方胜纹、宝珠、银锭八种杂宝纹。
璎络起初由印度传入我国,是一种以丝线将珠玉编成多层次的装饰物品。历代璎络纹样大多以串珠来表现其特征。早期的璎珞纹多用于佛、菩萨等佛教人物身上,宗教特征明显。明代璎珞纹演变成了佛教与道教的象征纹饰,尤其嘉靖时期会在璎珞纹中加花卉、杂宝纹等装饰,成为瓷器的流行装饰纹样。[3]
盖罐肩部的变形莲瓣纹莲瓣外轮廓简单粗率,用直线勾勒,中心空白处绘有祥云纹饰。整体的变形莲瓣纹以红、黄、蓝三种颜色绘制,三种颜色相互搭配出四组配色。每四个为一组形成图案,颜色搭配明亮鲜艳,装饰效果强烈。变形莲瓣纹由莲瓣纹演化而来,自唐代兴起,元代开始流行,多作为瓷器上的辅助装饰烘托主体纹样,有时也作为主体纹饰。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上的鱼藻纹绘制了红鲤鱼、水草植物两个部分。鱼身上的鳞片、胸鳍、腹鳍通过线条被细致地刻画出来。罐盖处的四尾红鲤鱼以侧面的角度,顺时针进行游动,罐身上绘制的红鲤鱼依照真实鲤鱼模样进行描绘,八尾红鲤鱼大小不相同,基本遵循一大一小、小鲤鱼偏上方、大鲤鱼偏下方的布局,利用不同角度摆尾的状态真实表现出了红鲤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状态。罐盖、罐身所绘的水藻,分别饰以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和谐明亮。笔者将五彩鱼藻纹盖罐上绘制的水藻特征与李时珍《本草纲目》[4]中的草部图像以及真实生活中的草类进行对比,认为明代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上的鱼藻纹为萍、水蕴、水藻、水萍、莼菜、蒲草、莲几种水草。
“鱼藻纹”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鱼藻》[5],“鱼藻纹”样式受到历代“鱼藻”绘画的影响。宋代开始流行鱼藻图像,在《宣和画谱》[6]中就有“龙鱼”一类。宋代鱼藻绘画图式影响到了瓷器中的“鱼藻”纹样,如宋青花鱼藻莲花纹罐、白釉刻划花鱼藻纹碗等,瓷器上鱼的种类以及状态、结构布局与宋代鱼藻绘画相似,表达出濠梁之乐的意趣。到了明代,《鱼藻图》新图式的出现,影响了明代鱼藻纹样式的变化,创造了五彩鱼藻纹盖罐这类鱼藻纹新样式。
在盖罐底部绘制有蕉叶纹,一大一小两片蕉叶作为一个纹样单位,以二方连续形式绘制而成。因蕉叶纹以二方连续形式绘制在胫部,又可以称作“芭蕉脚”。此罐的蕉叶纹用青花绘制,每片蕉叶外轮廓粗壮,叶脉利用细线勾勒,主叶脉以双线勾勒,叶肉则以留白处理,整体纹饰简单明了。蕉叶纹是以芭蕉叶图案组成的带状纹饰。因芭蕉的叶子大而阔,谐音“大业”,故有大业有成的吉祥美好寓意,是明代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
鲤鱼是淡水鱼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也是最早被人类养殖的鱼类。《神农书》写道:“鲤,最为鱼之主。”[7]《尔雅》在“释鱼”一篇中,以鲤鱼贯篇。[8]可见在中国古代鱼文化当中,鲤鱼的地位很高。鲤鱼自古以来也是象征吉祥的动物,衍生出了如鲤鱼跃龙门、鲤鱼化龙等传说。鲤鱼融入道教信仰当中,则起源于“琴高骑鲤”“子英骑鲤”两个故事。
琴高者,赵人也。……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子英者,舒乡人也。善入水捕鱼,得赤鲤……岁岁来归故舍食饮,见妻子,鱼复来迎之,如此七十年。故吴中门户皆作神鱼,遂立子英祠云。[9]
两个故事中,琴高、子英都是通过乘赤鲤来得道成仙。道教徒深信龙为鲤鱼转化而来,乘骑鲤鱼能够得道成仙,鲤鱼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渐渐提升。鲤鱼作为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皇室崇拜应为唐朝的“赤鲤公”信仰。唐代统治者推崇道教,唐高宗追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则追加为“大圣祖玄元皇帝”。老子亦姓“李”,唐朝的统治者不断将老子的地位提升,来达到巩固李唐统治的目的。唐代统治者姓氏“李”又与“鲤”同音,因而唐律中就有禁食鲤鱼的律法:“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10]自唐朝之后,人们对于“赤鲤”的崇拜不断增强,鲤鱼渐渐延伸成了“赤鲤公”信仰。到明代,历代统治者也推崇道教思想,现留存的明代宫廷画家李在《琴高乘鲤图》即根据“琴高骑鲤”这一神话传说而画。画面中表现琴高骑红鲤与众弟子拜别的情景,众人服饰随风飘逸,水面波涛汹涌,云雾弥漫,红鲤神情坚定,有乘风破浪之势。作为明代院体绘画,印证了当时明代宫廷也认同道教中骑鱼成仙的信仰。与此同时,画面中琴高乘骑的为一尾赤鲤,也同样反映了当时明代宫廷重拾对唐代“赤鲤公”信仰的追求。
《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11]明代对于官窑瓷器“官样”的设计工作宣德年间之后交由宦官,包括瓷器的纹样、规格、形制等。[12]嘉靖时期,朱厚熜更为推崇道教,他为自己加道教封号,曾自称“天池钓叟”[13]。宦官在制作官窑瓷器时,也迎合了嘉靖皇帝的趣味,烧造了众多鱼藻纹瓷器,如明早期鱼藻纹样式——“鲭、鲌、鲢、鳜”或者“鲢、鳜”①“鲭、鲌、鲢、鳜”谐音寓意“清白廉洁”,“鲢、鳜”谐音寓意“连年有贵”。的组合等。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正是对明代皇室重拾唐代赤鲤信仰与帝王趣味的迎合。
在《大明会典》卷七十三“礼部”三十一中,申时行记载的大宴乐中“庆成宴”就有关于《鱼藻》的乐曲,第一处在“九献酒爵”的“进第二爵”中“进汤曲”的部分:
太清歌:长至日,开黄道,喜乾坤隹气,阳长阴消。奏钧韶,音调风轸,律协鸾箫。仰龙颜,天日表,如舜如尧。金炉烟暖御香飘,玉墀晴霁祥光绕。宫梅苑柳迎春好,燕乐蓬莱岛。
上清歌:云捧宸居,五星光映三台丽。仰日月,层霄霁;仰日月,层霄霁。中兴重见唐虞际,太和元气自阳回,兆姓欢愉。
开天门:九重霄,日转皇州晓。宴天家,共歌《鱼藻》。龙鳞雉尾高,祝圣寿,庆清朝。
第二处在“进第八爵”的部分:
永皇图之曲:镐燕集天京,颂《鱼藻》,歌《鹿鸣》。边陲安堵万国宁,重译来庭四海清。咸池日曙,昧谷云征,帝座仰前星,豫大丰亨。[14]
在嵇璜《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一十六“乐考”中也讲到与《大明会典》相同的《鱼藻》的词曲内容,更详细地明确了制定此庆成宴乐章的时间为“嘉靖九年续定大祀庆成宴乐章”[15]。 同时,在万斯同《明史》卷六十八志四十二[16]中也提到了嘉靖时期庆成宴会上演奏上述相同的乐曲。通过对庆成宴宴会流程以及宴乐乐曲的梳理可以发现,两首乐曲分别在庆成宴会乐章“九献酒爵”的“进第二爵”以及“进第八爵”的部分演唱。
庆成宴多为古代皇帝祭祀、封禅礼毕庆贺成功的欢宴。《明会要》卷十三记载:“凡大祀天地,次日庆成;而元旦、冬至、圣节,都须置办大宴。”[17]明代的庆成宴应是祭祀天地后第二天举办的大型宴会。
“九献酒爵”的“进第二爵”部分“进汤曲”中,第一首《太清歌》的“太清”是指道家三清境之一,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的住所。歌曲中唱到,在诸事皆宜的日子奏着优美的乐曲,帝王同舜、尧般贤明。金炉烟雾缭绕,宫殿如雨过天晴后被祥光围绕,梅花盛开,如在蓬莱岛仙境举行宴会。第二首《上清歌》的“上清”也为道家的三清境之一。歌曲中唱到,帝王住所祥云围绕,三台被吉光围绕,仰望日月,国家转危为安,重现太平盛世,百姓欢愉。第三首《开天门》即天上的大门打开,与天上的仙人共享《鱼藻》歌舞太平之乐。三首乐曲层层递进,道教意味浓厚,意在向道教仙人叙述当朝的太平盛世。有关《鱼藻》的第二首乐曲《永皇图之曲》在“九献酒爵”的“进第八爵”部分,整首乐曲以《鱼藻》《鹿鸣》两首诗歌引出,表达边陲安定,朝野的贤臣众多,盛世太平之意。
明朝奉行儒学,但明代皇帝多信奉道教。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嘉靖皇帝公开推行了“神王二道裁理天下”这一治国思想:
近日人事愆违。天垂仁爱,雨后方禾茂民康。今雨下竟朝,夫丞弼之臣宜忠敬清亮者居之,故曰燮理调和之职也。朕承皇天宝命,以神王二道裁理天下,非求仙用夷荒昧之为……此身命是父母遗我者,崇礼帝、神,加志天下,不曾色荒声迷于不省人事之地,无一时不思天下,付民上赖为人君之职所当惧者。……[18]
手谕当中的“王道”指的是儒教,“神道”则指的是道教。“神王二道”的含义是指嘉靖皇帝在治理国家时,除了沿用儒家思想的同时,同样也借鉴道教中的某些思想。
由此看出,庆成宴宴乐中两首与《鱼藻》有关的乐曲皆影射出嘉靖皇帝想要依靠道教来达到治国清明、太平盛世之愿景,蕴含了嘉靖皇帝的治国理想。而这种以乐曲《鱼藻》表达歌舞升平的理想自然也会影响到皇帝其他方面,嘉靖皇帝身边的宦官更会投其所好,创作出体现道教寓意的“赤鲤”瓷器,即五彩鱼藻纹盖罐来迎合嘉靖皇帝希望以道教治国的理想,以求得皇帝的嘉赏。
作为嘉靖官窑代表瓷器,五彩鱼藻纹盖罐蕴含了嘉靖皇帝本人的趣味以及理想。在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上利用“黄上红”的技法绘制红鲤鱼,重拾了唐代帝王的赤鲤信仰,将鱼藻中游鱼的“濠梁之乐”与“赤鲤公”骑鲤成仙的信仰进行巧妙结合。同时,申时行《大明会典》等文献中,记载明嘉靖皇帝在庆成宴会上诵《鱼藻》,嘉靖皇帝也推出了“神王二道裁理天下”的治国思想,因而该罐亦是体现了嘉靖皇帝想要以道教治国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