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后勤系统的传播与实践
任延锋
[辽东学院]
地方高校后勤党组织要通过传统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三育人”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相结合,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后勤系统的传播与实践路径,围绕教育使命任务开展高质量党建,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贡献后勤力量,通过文化浸润的作用,达到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后勤;传播;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对“两个结合”做了重要阐释。2023年6月,习近平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就“两个结合”作出新的重要论述。高校后勤党组织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对标高质量党建使命,发挥后勤服务与学生的密切联动优势,充分挖掘后勤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三育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后勤务的全过程,大力深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在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命中展现后勤担当。
后勤服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校内大学生的住宿、吃饭、购物…… 这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性,是高校里任何单位都无法比拟的,这也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实际情况看,后勤在服务中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与水平还不够,后勤管理者习惯做文化建设的旁观者,除了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完成文明校园创建任务外,缺乏总体思考与创新,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后勤系统管理服务中的浸润作用体现不充分,高校后勤党组织在文化育人的引领上力度不足,办法不多,重理论轻实践。一些高校条块化管理撕裂了后勤与有关部门的育人协同,尤其是部分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学校,更是以所谓的企业文化实施管理服务,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系统,不利于学校整体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任何文化浸润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种子深埋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首先要借助的传播与实践载体就是环境。环境育人是高校后勤系统传统“三育人”中的重要环节,物质文化的育人效能在新时代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要借助的传播与实践载体就是服务。服务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后勤系统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服务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自然会与师生“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实现同频共振。最后要借助的传播与实践载体就是管理。后勤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会放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与实践的深度,通过管理育人实现后勤系统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育人效能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后勤系统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勤党组织必须从“两个结合”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后勤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将其纳入高质量党建范畴,围绕“三育人”积极创建工作载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类积极因子,围绕本职工作丰富育人方式方法。后勤党组织更要承担历史使命,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高度,摒除后勤只做服务只做经营只做保障这种狭隘的政绩观,发挥党组织在后勤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主动融入学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大局,让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在后勤系统有更多的民族文化的烟火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如何厉行节俭作出重要批示,这些批示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有关部门倡导的“光盘行动”在高校蔚然成风。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华传统节约文化丰富,后勤管理者要减少口号式的宣传,多运用传统图文,挖掘节俭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如李商隐《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透露着强烈的政治价值;《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所言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表明了明确的道德价值;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具有强烈的爱惜劳动成果之意。通过这种节约文化的价值挖掘,不仅能推动青年学生节约消费、绿色消费观念的养成,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观、道德观,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
近年来,高校不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实际上,宿舍的环境育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融入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富矿,后勤党组织应当主动担当,加强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宣传部门的联动,共同挖掘。在各种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运用中,“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即“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提出了“亲诚惠容”的重要理念,就是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最好实践。“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虽然基本含义是阐述了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但同样可以作为学生宿舍这一特定场所开展人际交往的重要遵循,营造诚信、和睦、友善的良好人际交往环境,互帮互助,避免争吵和冲突,建立起学生之间真诚的友谊。
“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于诸子百家的经典文献中,“万物并育”出自《礼记·中庸》。“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表达了人与万物共同存在,统一于大自然的生态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生态哲学思想的创新,后勤党组织要在绿色校园创建中充分挖掘“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这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将其纳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利用高校校园丰富的绿色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向青年学生传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并从系统观念出发,突出万事万物的整体性,将教育引向深层次,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校园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量,增强学生爱校护校、保护生态的意识,唤起青年学生动手参与的自觉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周易·乾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自己的文化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的多次寄语中,经常勉励青年要珍惜青春、追逐梦想、拼搏奋斗,这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核完全一致。教室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学习场所,青年学生坐在教室中耳濡目染,受到的环境影响直接而深刻。当前,高校的教室卫生一般由后勤负责,而教室的文化氛围则多由学院或教学督导部门来负责。这导致相互之间协同性较差,出于各自目的随意张贴的情况并不鲜见。有的出于管理的方便,甚至将不得在课堂吃东西等硬性管理内容公然张贴在墙上,失去了文化的育人效果。后勤党组织应当主动作为,加强同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不仅管地上,还要管墙上,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教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是最具有中国韵味、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后勤党组织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支部“三会一课”中,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不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方式,在设计育人项目中主动融入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元素拉近与师生的关系。要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党员队伍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不断释放工作活力。要纳入员工培训中,向全体员工讲清楚为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重点要汲取哪些丰富营养,如何用实际行动弘扬,如何认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并以此凝聚共识,共谋发展,传承文明、和谐、敬业、诚信、友善等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在开展培训学习时还要充分运用本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本校文化内涵,有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精”要体现出重点,“细”要体现出细节,唯有重点突出,细致服务,才能达到优质高效的标准。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后勤职工要树立细心服务的意识;其次要做到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最后要有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提升执行力。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有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华文化关于精细化的表述甚多,虽然受历史局限,有的观点偏颇,但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后勤精细化管理仍有积极的意义。后勤党组织要引导职工在精细化管理中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意识,只有把管理落细,才能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才能高效处置每一个突发事件、优质满足于每一个师生需求。同时,精细化管理必须引入中华文化的“和合”文化,后勤要树立一条心、一盘棋、一家人思想,在遇到重大关头、特殊困难的时候,能够同舟共济,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后勤职工,甚至包括食堂档口、超市等外来经营者,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的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服务育人中,实质上是文化育人与服务育人的结合。没有哪一个育人体系是独立的、片面的,在服务育人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让后勤服务更有温度,也更有深度。比如在餐饮服务中,辽东学院后勤用“扶危济困,守望相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食堂员工,积极践行“办好食堂保课堂”理念,开设爱心窗口、一元菜、免费汤等,保障了困难学生的就餐需求。近几年开设的自助选菜、称重,都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用餐需求。食堂还设立了“拾来书架”,从开始将同学们遗留在食堂的书本收集起来让同学们认领,急同学们之所急,到收集闲置书籍供同学们使用,获得同学们的好评。该校后勤还在员工中大力宣传“讲信修睦”,要求所有职工和外来经营者都要讲诚信,并主动与学校学生会生活权益保障部的同学建立了沟通机制,让同学们广泛参与到后勤服务中来,针对提出意见建议认真改进,为后勤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建品牌在高校后勤改善与师生关系,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中起到重要作用。高校本身是文化场所,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后勤开展的品牌建设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师生在接受品牌时感受传统文化教育,更容易发挥品牌的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塑造作用,摆脱单纯企业文化的束缚。辽东学院后勤十分注重在品牌建设中融入中华文化,比如创办的“杜妈妈工作室”,这位同学们眼中的“杜妈妈”杜良英宿管阿姨经常用朴实的语言、简洁的卡片将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生态度与遇到一些小挫折或小困难的同学们分享,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她的事迹被广为传播,该工作室被辽宁省教育工委授予“三全育人”示范项目。比如该校后勤开展的“妈妈的味道”,将中华民族孝文化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在同学们生日的时候动手做上一道记忆里妈妈做的菜,思乡之情与感恩之情交融……
小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5]后勤工作是高校办学的重要保障,立德树人是后勤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应有之义。后勤党组织高质量党建中也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站在“两个结合”的高度,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文化后勤的建设中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2(2).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2-05-29(1).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党建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GXDJ-ZD026)
(责任编辑:赵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