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
——以《大海啊,故乡》《东方明珠》为例

2023-04-19 14:18:40王卓林
新课程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大海故乡香港

文| 王卓林

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演奏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从而培养出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教育也正是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的。本文根据笔者实际教学心得,探讨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中的情感教育,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在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选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选择适合初中生年龄段的音乐作品,既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在选择适合初中生的歌曲时,我们需要考虑歌曲的主题、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风格等因素。首先,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感世界正在发展和成熟。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与他们成长经历和内心体验相关的歌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歌词内容也是选择适合初中生歌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我们应该选择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歌曲,避免选择含有暴力或消极思想的歌曲。积极向上的歌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以两个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大海啊,故乡》

1.借助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重阳节。

师:王维曾在重阳节写过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谁能来背诵一下?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除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学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思念故乡的诗?

生: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你们目前还没有去外地求学、工作,所以长期远离父母、远离故乡的情况还没有体会,对于“故乡”的认识可能只是来源于书本,但对于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来说,故乡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情结,离家越远、越久,思乡之情也会越深。这种感情的表达除了我们知道的很多文学作品外,还有很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就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初听歌曲,感受节拍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初听《大海啊,故乡》。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呢?

生:没有听过。

生:听过,我妈妈经常在家里播放。师:从歌里大家听出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呢?生:听起来很舒缓,有一种淡淡的忧愁。

生:歌词简单朴实、通俗易懂,旋律优美,格调高雅。整首歌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又仿佛能感受到大海波涛汹涌的起伏感。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虽然有的同学听过,有的同学没有听过,但已经从歌曲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了。你们这样的年纪对这首歌曲可能没有那么熟悉。《大海啊,故乡》的词曲作者是王立平,这首歌曲创作于1983 年,作为国产故事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当时风靡一时。优美舒缓的旋律、质朴深情的歌词、富有叙事性的表达方式,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最后两句“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情深意长,表达了作者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感情。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这首歌曲。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和学生一起欣赏,播放歌曲前提示学生注意听歌曲的节拍以及演唱形式。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谁来说一说这首歌曲的节拍以及演唱形式是什么?

师:还有补充的没有?大家有没有听出歌曲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大海啊,故乡》采用的是三拍子,但歌曲的旋律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规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穷。歌曲为F 大调拍,小行板速度。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朴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作者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感情。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第2、4 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后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眷恋之情。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情深意长,表现了作者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感情,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3.学生跟琴学唱

学唱时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特别是歌曲第3、5、7 句中的“大海啊”每次演唱时力度和情感表达都要有所不同,启发学生带着情感演唱。

4.课堂实践

由学生承担不同任务,打击伴奏、钢琴伴奏、指挥等,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教学分享:(1)《大海啊,故乡》是一首经典的歌曲,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对离乡之愁可能没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在教学开始时,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关于“故乡”的古诗导入,从情感上引起共鸣,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大海啊,故乡》的主题思想,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穿插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词和旋律的节奏变化,引导学生从多个侧面感受歌曲表达的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最终能够表演作品。(2)《大海啊,故乡》整首歌曲基调为深情,演唱时采用中速,在训练学生发声时要注意,除了掌握技巧,还要把握和体现情感,这样歌声才会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案例二:《东方之珠》

1.利用多媒体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师:谁知道这是发生在何时的一件什么事?

生:这是1997 年香港回归时的政权交接仪式。

师:那同学们对香港了解多少呢?

生:香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 个岛屿。

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香港的历史呢?

生:早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后,设置南海郡,今天的香港就被纳入秦朝版图,到了清朝初期,香港属于新安县管辖。1840 年,英国为了逆转中英贸易顺差,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两年后,清政府战败,英国和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不公平的《南京条约》要求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在拿到香港岛后,英国愈发得寸进尺,又和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割让九龙和租借新界,就这样构成现在香港的边界。

师:是的,当时清政府无力自保,签下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耻辱的标记,它是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进的第一步。直到1982 年9 月,邓小平同志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就香港问题与其进行了谈判。最后达成共识: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香港的回归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东方之珠》。

2.欣赏歌曲《东方之珠》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对音乐描绘的景象产生联想。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先自弹自唱,然后学生跟唱

4.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以小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

(1)把你认为歌曲中优美抒情的旋律,用横线画出来。

(2)把你听到的歌曲中比较激昂的旋律,用波浪线画出来。

(3)说说这两部分分别描述了什么。

(4)歌曲中最能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是哪个部分?如何理解其含义?

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回答。

生:第一段中“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优美抒情,“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比较激昂,后面“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优美抒情,“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比较激昂。优美抒情的部分描述的是香港美丽的景色,有小河,有月亮,有闪亮的灯火,表达了对香港的深厚热爱以及思念之情;比较激昂的部分描述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挂念以及对漂泊在外游子的盼归之情。最能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是“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整首歌曲回旋着作者血脉共流的情怀,充溢着黄皮肤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尊严(学生回答时,歌词部分是用哼唱来表达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歌词、旋律以及整首歌的理解非常到位。这首歌创作于香港回归之前,作者把香港比喻为一个饱经沧桑的恋人,既赞叹了她的迷人风采,又对她许下了不变的诺言。整首歌深情凝重,对香港的热爱、对今昔的感叹、对未来的期许,都融入其中。

5.实践活动:分角色演唱歌曲

下面让我们带着感情一起演唱这首歌曲,大家注意抒情部分和激昂部分情绪的变化。我们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来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一起唱,老师给大家伴奏。

教学分享:(1)演唱技巧对情感表达具有重要影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演唱是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通过演唱,学生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情的展现来传达情感。然而,仅仅具备演唱的技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将情感融入演唱中。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导入教学内容《东方之珠》,然后通过对歌曲的欣赏、理解提高对整首歌曲旋律的把控,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本课中,采用男女生对唱的方式,高潮部分全体合唱,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表达情感。最后,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情感表达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

(2)本课的教育主题是: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情感作为本课的基调,通过师生互动了解香港的人文、地理、历史,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火花,然后通过对歌词、旋律的赏析,使学生情感再次升华,并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感。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使学生在讨论、探究、学唱、思考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是相互促进的。通过融入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塑造。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大海故乡香港
故乡的牵挂
心声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大海捞金
走在故乡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4
问大海
歌海(2019年4期)2019-11-04 06:22:17
月之故乡
老友(2019年9期)2019-10-23 03:31:58
《故乡》同步练习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4
冬日的大海
小太阳画报(2018年2期)2018-05-14 17:19:26
香港之旅
军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28
展与拍
收藏与投资(2017年6期)2017-05-30 11: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