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洁,阎国华
大数据之大外在于规模巨大、颗粒细腻和更新更快,但本质都在于新的数据记录方式、计算方式和思维方式。得益于更大规模的数据、更为高明的算法和更加强大的算力,大数据可以帮助人类拥有更加深刻的洞察力,实现对很多传统活动的赋能,包校学生事务管理。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借助大数据技术,使得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很多基础理念、方式和方法得以重塑。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1],而高校学生管理正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建设智能化校园,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指出要充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激发教育发展活力[2]。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以大数据为保障支撑,优化高校教育治理能力,提高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创新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发展新模式[3]。大数据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具有高度契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当代大学生更是网络的原住民,高校学生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且形式多样[4]。这些体量巨大的高校学生数据,包含学生大量的生活和思想心理动态,成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建设提供了发展窗口。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借助大数据技术基本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有效整合。解决数据处理难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基础问题。通过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化和精细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大数据的“过度”赋能导致实际应用中数据主义泛滥,造成过度依赖和信任大数据,容易将工具与目标本末倒置。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行为受数据决策决定,因此缺乏人文关怀与思考,对学生个体的思想教育引领不足。本文试图通过探究高校大数据的功能、局限,辨明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应用尺度和边界,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大数据应用的深度融合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措施,充分激发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效用。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指非学术性和非教学性的活动及其管理服务,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推进,它更加强调管理的育人功能。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使得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大大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效率。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手段和方式更加灵活,工作覆盖面更加广泛,育人功能更加凸显。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有学生事务管理政策制定者、学生事务管理执行者以及学生事务管理遵守者三个主体,具体主要指学校学工管理部门、院系学工队伍和学生群体等[2]。传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受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偏差、学生个性化凸显等因素的影响,各主体之间缺乏管理的协同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事务管理呈现“碎片化”“条块化”现状。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将开放互动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学生事务管理之中,打破了传统“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3],各主体能够及时了解管理规定并反馈、参与到管理中来。学生个体因此也成为学生事务管理的事实参与主体,借助网络空间获得了话语权,使得学生的需求或意见成为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时的重要考量标准。借助大数据平台对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事务管理的信息数据,与主体进行双向度或多向度的即时性、互动性沟通交流,减少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平等互动的管理协作模式[4]。
当代高校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个性化需求、网络空间的社交对话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在网络社会的环境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仅局限在校园内部,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监督,管理过程也更加复杂[5]。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学生在校园内的各项行为在生物识别、射频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下也产生巨大的数据量。借助大数据赋能,深度挖掘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校园生活行为数据等,精准刻画学生数字档案、数字形象,可以细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生活习惯、心理动态等,精准制定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同时,根据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目标的不同,管理者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数据挖掘、可视化、云计算等形式,精准筛选学生信息,从海量数据中及时抓取到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实现点到点、面到点的个性化服务[6]。大数据流处理可以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同时也可以减少信息在传递流程中的数据失真和数据流失,能最直接地了解管理对象需求,从而有助于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7],增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精确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各方面,既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诉求、个性发展需求,及时地、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绪变化,又要多方协作,突破传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界限,在资源调配、数据共享和部门协作等方面密切配合。在以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通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沟通协调资源调配,效率较低。而依靠大数据高校就可以创建把握学生动态和部门协作的窗口,实施一站式流程服务,既方便了师生也明晰了各部门间权责界限。该创新窗口能够同时动态协调多方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高效化,有利于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其最终目的不仅是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发挥育人功能,突出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因而要更加注重管理的细腻化程度。过去难以准确把握的学生心理动态、思想动态,现在也能通过大数据情绪分析快速洞察[8],精准刻画学生数字图像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精细化、细腻化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决策支持,为管理者及时动态调整管理政策提供行动方案与路径方向,使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管理细节。只有全面整合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数据,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管理服务;只有精准研判学生群体的需求变化、诉求建议等[9],才能及时地为管理战略和管理方式调整的改进提供路径方向。
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面对的管理环境越来越开放复杂[10],风险增多且叠加性和不确定性增强,这要求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前瞻性,提前布置预案,将隐患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数据信息过载与人的有限关注不相匹配,我们就会模糊管理重点。而大数据的分析预测价值凸显,管理者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等功能,对学生行为数据和重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预判,预测学生需求和行为趋向,及时发现隐蔽风险,提前布置管理方案,及时地进行预防干预活动,引导学生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前瞻性。。
大数据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即存在“失能”“反向赋能”等现象。
从数据分析逻辑上说,数据获取得越详细、越精准越真实,越有利于高校对学生开展精准教育管理和提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效。但是大数据环境中,不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动,个人信息往往会被自动采集。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数字档案进行全面刻画、抓取学习生活行为数据的过程中,往往会关联收集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和生物特征信息,且不需要学生同意。大数据的权责主体界限缺失,几乎高校的任何部门都可以收集学生的信息数据,尽管他们并没有相关数据管理知识和技术。管理者在收集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数据时,缺失数据量化标准,并不清明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收集量化,哪些数据收集会侵犯学生个人隐私[1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是工厂线性单向的流水线,而是复杂多向的互动管理。管理者要具有数据意识,但不能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盲目崇拜和过度依赖,走向唯数据主义[12]。目前各管理部门都过分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建设不同信息数据系统,并将其视为私有资源,对科学决策和提高效率毫无益处[13]。繁多的数据应用多流于形式,使用率较低,反而增加了工作负担,让管理工作者陷入不间断地完成数据统计、数据报表的统计怪圈,造成数据冗余,学生个体也被简单地数据化和物化[14]。管理工作者被大量冗余的数据占去了精力,增加了工作压力,降低了管理效率和效果。大数据基于学生个体过去的行为数据进行预测和制定个性方案,忽视了学生个体当前的主观能动性,更不论大数据描述和预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何。总之过分强调数据的重要性,依赖数据结果,容易导致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数据滥用和误用,供给数据与实际需求二者失调[14-15],难以发挥大数据的赋能作用。
数据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大数据创造价值的高低,如果数据失真,那么毫无疑问大数据将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起到阻碍作用,进行“反向赋能”。数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靠,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数据生产者在涉及自己不愿透露的数据时,也在进行数据反推演,针对数据收集目的,有意识地规避题目,填写虚假数据。数据一旦被生产出来就不受数据生产者自己控制,数据使用者根据使用目的收集利己的有用数据,这样的数据往往是片面错误甚至是扭曲、歧义的。数据的不准确,也导致大数据的一系列关联、描述和预测结果都是无效的或是有误的。数据生产者和数据使用者二者信息的不对称,不可避免地造成数据独裁和数据安全等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异化在当前阶段难以避免,但专业人员的缺失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当前高校缺少既掌握大数据技术又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熟知的专业人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数据收集缺乏统一科学的数据量化指标,收集的数据脱离实际,失去了数据统计的意义,反而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导致管理混乱和低效。
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管理者借助大数据精准的数据分析挖掘和数据分析算法等功能,挖掘处理校园人脸识别数据、场所签到数据、学生“一卡通”数据、网站点击和网络文本数据等,进行管理决策、制定管理措施[16]以及限制或开放管理对象使用功能,这些都需要依靠数据支撑。由于大数据使用中存在数据失真、量化失效等一些问题,基于数理逻辑的大数据本身不能进行自我修正,因而即便大数据功能执行得再精准,推测和关联结果也会走向偏颇,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政策自然也出现偏差。传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一般基于管理事务条块划分权责,但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下,数据决策往往是基于由多部门数据共同集成的结果,但因大数据技术导致的决策失误、数据快速流动复制造成的数据泄漏等问题,由谁负责?是数据收集者,还是数据使用者?数据收集、分类、存储、挖掘这一系列流程涉及多个管理主体,如何区各部门的权责大小和划定权责范围?在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实际过程中,难以有效区分权责主体和权责范围,如果不能改革高校行政管理层级模式,大数据赋能成效也难以显现。
借助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生活各项数据进行抓取分析,这不仅局限在校园内,也运用在网络空间。虽然越准确越细致的数据,越能帮助掌握学生动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上往下的执行推动,学生处于被动收集数据、监控状态,反而很难拥有拒绝的权利,这本质上也是一种隐私侵犯[17]。学生是主要的数据生产者,但数据在生产出来之后就不再受自己控制,他们在数据使用中没有话语权,更谈不上协同参与。学生个人信息数据,特别是个人身份数据、学生心理数据等等一旦被泄漏,可能造成学生财产损失,甚至是影响学生生命安全。当前学生个人数据安全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机构进行保障。由于数据信息流动复制速度极快,收集来的数据不仅被用于已说明的目的和用途下,还会被用于其他地方[18],而这些被收集者并不知晓,也难以进行追责。
针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大数据应用的现实局限,高校应制定相应规避措施,不断提升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育人的实效。
大数据时代治理环境和治理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现行的政策法规必须与之相适应。完善大数据管理应用政策法规,划定大数据各流程主体权责,规范大数据各主体行为,能够有效规避大数据技术的消极影响,提高数据安全指数,使网络社会良性运转。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因为学生主体的特殊性,既要保证学生心理身体健康和成长发展,做好细致服务,又要保障学生作为公民主体应有的权利,维护学生利益。因此大数据赋能之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更要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高校大数据管理应用政策法规的完善,能够进一步保证各主体参与渠道和权责权限[19],明确数据收集界限和使用规范,保证收集对象的个人隐私安全和数据安全。
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是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借助大数据思维创新学生事务管理方式,提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实效。但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各部门协同性较低,数据收集建设重复性高,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呈现碎片化、低效化现状。因而推进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大数据多元主体协调治理体系。一是要加强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规范大数据基建、大数据技术人员、大数据应用框架和应用伦理;二是要整合协调各部门数据资源,打破学校各部门之间、各管理主体之间的数据共享壁垒,降低内部信息共享门槛,为协同治理提供数据基础;三是明确划定大数据各利益主体权责,规范各主体参与渠道,实行溯源、追责、矫正制度,减少各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切实提高各管理主体协同治理效能。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各参与主体要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念,理性判断大数据在现实应用中的价值趋向,树立科学的数据应用理念,规避大数据赋能的异化。一是要避免唯数据主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个体不能简单地被数据化。大数据可以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但大数据也不能代替人文关怀。二是要加强科学理性数据应用理念的学习。管理部门和各参与主体要加强对大数据应用理念的学习研究,认清大数据的利弊及其工具性,警惕大数据技术异化,“趋利避害”,切实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发挥赋能作用。三是要营造科学理性的数据应用理念氛围。高校要加强对科学理性的大数据应用理念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认识到大数据赋能下各主体的责任。
当前高校缺乏兼顾大数据技术和学生事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目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数据平台建设主要依靠项目外包,大数据技术工作者缺乏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经验,当大数据应用出现问题时,难以有效实现数据的快速精准量化、挖掘与分类。另一方面,学生事务管理者受制于传统部门层级分工,难以投入大量精力兼顾大数据应用管理,对大数据赋能认知不全面,缺乏大数据技术,难以将管理经验转化为学生事务管理数据收集的量化标准,面对海量数据无从下手。如若将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充足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纯熟的双方结合起来,必将有效提升高校大数据赋能治理能力。因此高校既要加强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引进,也要强化管理工作者大数据素养的培训,只有二者相互促进、互助提升,方能充分激发大数据赋能学生事务管理的潜能。
高效赋能离不开准确可靠的数据,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数据统计较乱、数据质量较差,需要及时加强筛查清洗工作,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首先要制定科学统一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根据学校建设需求,完善数据收集、清洗、分类等系列数据质量标准,提高数据收集整理的规范性。其次,高校要建设数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数据管理流程中生产、收集、使用等各主体的管理职责、机制流程、管理措施等,保证数据合理利用,提升数据质量。最后,高校要以数据治理数据,利用智能终端、AI 科技等技术,进行数据风险监测管理,从技术上提高数据质量,规范科学提高数据的准确可用性,提升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效能。
自大数据时代浪潮涌来,大数据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也如火如荼,各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驱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协同性、精确性、高效性、细腻性和精确性得到提高,但依然存在缺乏相对统一的数据量化标准、数据决策权责限定不清、协同体系缺失、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泄漏等众多问题。只有破解高校大数据应用的现实难题,才能充分激发大数据赋能效用,释放高校数据价值。本研究通过探索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功能向度、现实限度以及实践进路,来促进大数据赋能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此外,大数据赋能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深度融合还应关注技术应用与伦理规范,警惕技术工具取缔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