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教学为例

2023-04-19 13:00邹洪昀
新课程 2023年22期
关键词:民族历史探究

文| 邹洪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情境化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课为例,探究如何进行教学过程的情境化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常态化的课堂教学。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介绍在欧洲殖民者长期殖民下,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纷纷掀起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但进程步履维艰;第二子目讲述近代以来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此起彼伏的历史场景;第三子目呈现了深受殖民灾难的非洲人民强烈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英勇事例。

从教材编排来看,三个子目的内容平行展开,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时空联系;从教材内容来看,课本侧重对历史事实本身的叙述,虽然有较强的可读性,但缺乏对历史特点和本质的分析。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应激性事件,它们的出现既是历史的必然,又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色彩,对各自区域的发展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影响。

二、素养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18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将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反抗运动置于同一时空框架中,探究其内在联系。

2.运用历史思维,对各国官方记载、探险家日记、地图等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对各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立足唯物史观,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解释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历史渊源和深远影响,尝试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同走向解释当今世界亚非拉地区的不同发展状况。

4.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理解广大亚非拉民众在争取民族独立、平等方面需要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

三、教学过程

(一)巧用历史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材料 1880 年,戈登回到英国后,曾去拜访南丁格尔,他对南丁格尔提到:“我们前线军人对国家的奉献,还不及你们护士所做的1/20。但是世人却不给护士该得的称赞。”戈登去喀土穆前,曾写下自己的生平给南丁格尔。1885 年,在戈登阵亡的消息传到南丁格尔耳中后,南丁格尔根据戈登的自传,整理出版了纪念册。

——张文亮《南丁格尔的生命历程》

教师提出问题:(1)戈登所说的“对国家的奉献”指的是什么?(2)这种“奉献”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局势?该如何看待这种“奉献”?

由个体经历推及群体活动,学生在阅读材料和教师的引导下,认清戈登的殖民者本色,感受18 世纪和19 世纪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尖锐矛盾,理解殖民活动的罪恶性。

(设计意图:戈登和南丁格尔在人们心目中的历史形象截然不同,很少有人会关注到他们间微妙的联系。利用这则历史情境,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问题带领学生进入18 世纪、19 世纪欧洲殖民扩张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时空环境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多种情境,深入探究问题

▲探究一:“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反映出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哪些特点?

材料一 美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部分)

1492 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775—1783 年 北美独立战争

1804 年海地独立

1810—1826 年 拉美反对西班牙殖民的独立运动

1889 年巴西建立共和国

1910—1917 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以上材料并充分调动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尝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解释1910 年到1917 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革命成果。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从课堂进度的层面看,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置于美洲甚至世界近代史的潮流中加以考查,可以拓宽学生的时空视野,扩充学生对此事件认知的宏观背景。从学生能力的层面看,这是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材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情境,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成果交代得很清晰,学生需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多角度展开学习。)

材料二 漫画《大棒政策》、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

教师补充“门罗主义”等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地图评价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使得墨西哥赢得了民族独立,但在民主进程上却困难重重。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探究设计属于学术情景。探究问题要求学生立足唯物史观,将众多孤立的历史事件用时间线索和因果线索串联起来对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历史解释。)

小结: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代表,深受欧洲政治、思想变动的影响;革命过程受到欧美强国的粗暴干涉;革命后依然与列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等等。这种“大起大落”的历史进程深深影响了拉美国家的历史走向,直至今日。

(设计意图:将上述问题进行小结并升华,引导学生用类似的眼光和思维看待和分析拉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同时,尝试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今天拉美地区发展面临的困境。)

▲探究二:“印度反英斗争”反映出“亚洲的觉醒”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三 提拉克语录(部分)

“我们丧失了我们的独立国家,……商业凋敝,工业衰败,光荣成了过去,财富损失殆尽”。

“只有一种药能治印度人民的病,这个药就是政权。它应当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司瓦拉吉(政权)是我们的天赋权利,我们一定要得到它。”

“要求司瓦拉吉或自治的时刻来到了。再别零零星星地要求改革了。现在必须变更或根除。”

“我们也要成为工厂主,并且卖出自己的产品。”

教师提出问题: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与拉美民族独立运动有何异同?指导学生从性质、方式、手段、态度、结果等方面展开思考,并选取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亚洲的觉醒重要内涵即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兼具反对外来殖民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任务的革命。

(设计意图:随着课堂逐渐深入,给予学生更细节的历史情景,并设计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成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亚洲觉醒”中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谈谈对列宁“亚洲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 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教材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导各小组选取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叙述和表达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亚洲觉醒”意义的理解。)

小结:民族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政党的出现、争取现代化发展的革命追求是亚洲觉醒的主要内涵。“亚洲觉醒”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殖民体系内部生长出的瓦解自身的力量。

▲探究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反映出非洲的抗争有何特点?

材料四 在抗击意大利入侵的卫国战争前后,孟尼利克二世征服国内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并开拓疆土,基本上奠定了今日埃塞俄比亚国家的版图。他改革税收制度,严禁贩卖奴隶,铸造本国货币,印行邮票,还派遣了第一批赴欧留学生。

1894 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 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合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孟尼利克在翦除分裂势力的同时却又用赐封的办法来笼络皇亲贵戚。据统计,埃意战争后,用这种手段分给贵族、将领、僧侣的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5%。广大人民继续过着食不果腹的贫苦生活。

——据廖建林《论孟尼利克二世在抗意卫国战争中的作用》等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材料,梳理孟尼利克二世的生平,引导学生分析孟尼利克二世与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胜利的关系。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孟尼利克二世,看到他作为封建君主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而认识到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依靠的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非建立在社会新因素产生的基础之上。

(设计意图:提供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意识和能力,认识非洲抗争的主要特点。)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从长远来看,1882 年埃及抗英斗争、1881 年苏丹“马赫迪”起义、1894 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最终的结局有何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认识到非洲的抗争大多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抗争大多不是建立在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单纯依靠朴素的民族情感和宗教热情无法真正推动民族和国家的进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对历史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对单个历史事件的认知走向对历史规律的总结,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小结:18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纷纷出现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各地区的斗争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又对各自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同影响,但它们都有力地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体现了亚非拉人民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三)巧用人文情境,提升情感认知

材料五: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英雄人物群像

我们已经取得了自由,我们黑奴世代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法国人又回来了,他们企图从我们手中夺去我们的自由,我们宁可战死也不决不能答应他们!……努力吧,自由属于我们!

——[海地]杜桑·卢维杜尔

国家的文化蕴藏在其人民的内心和灵魂之中。

——[印度]甘地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孙中山

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体会亚非拉民族独立斗争中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感受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是无数民族、国家和先辈们为之付出努力的崇高事业。

(设计意图:历史人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历史材料,以人物群像构建生动的社会情景,既能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和升华,又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伟人的历史地位,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四、总结与反思

在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有学术情景、社会情景、学习情景、生活情景四种类型。学术情景相对专业,能够让学生感受历史研究的魅力;学习情景是学生最熟悉、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最频繁的类型;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则最贴近学生的日常,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该先梳理教学内容的框架,明确素养目标,再通过教师广泛的阅读填充丰富的情景材料,切实带领学生领略历史的温度和深度,培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民族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我们的民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多元民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