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琬湫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早的语言景观[1]。 传统语言景观研究往往局限于考察静态、情景化置放的典型语言标牌[2],随着互联网与虚拟化技术发展, 语言景观研究向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不断拓展, 其作为边缘型语言景观即非典型语言景观的重要分支日渐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学术议题。网络空间中的多语现象或网络界面中的多语实践被定义为虚拟空间语言景观或网络语言景观[3-4]。 国内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研究起步晚于国外, 成果也不甚丰富。 目前国内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研究相对实体空间语言景观研究在现阶段有以下弱势: 一是重共时研究,轻历时研究;二是计量研究关注多,解读探讨较少;三是研究对象集中于网站与网页,较少涉及语言地标、弹幕等其他形式虚拟空间语言景观。
高校官网发挥为学生和教职工及非在校人员提供资讯和服务,展现学校特色,体现学校实力和水平等重要功能。 语言类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内一类独具特色的专业性高校, 在语言教育及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为个案研究对象, 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考察和呈现官网语码取向、字刻及置放凸显等语言景观特征, 进而总结当前网站语言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本文研究国内语言类高校时结合国内外知名度、行业代表性等,选择11 所公办语言类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本文涉及的虚拟空间语言景观均来源于11 所高校官方网站首页及各板块, 素材收集截止时间为2023 年7 月31 日。 本文研究的语言景观暂不包括学校地址、邮编、电话、邮箱、备案号等备注类信息及搜索栏。
本文以场所符号学结合多模态分析为理论基础[5]。 通常情况下,从场所符号学中的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对象,即语码取向、字刻和置放。 “语码取向”指在语言景观呈现上优先选择哪种语码。 “字刻”与标牌语言呈现方式有关,包括字体、材料、附加成分或延伸、状态变化等。“置放”指标牌设置在某个地点与研究该行为所激活的意义。置放共有三种形式:去语境化置放, 即标牌语言文字在任何场所中出现都保持同样形式;越轨式置放,即标牌放置在不正确或不该出现的位置;场景化置放,即标牌在适当的场景中发挥应有功能。
模态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6],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7]。本文研究的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语言景观指高校官网这一公共虚拟空间中多种模态的符号资源协同进行的空间话语建构, 引入多模态分析可以更好地研究高校官网中语言符号景观与非语言符号景观的意义构建。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 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语言景观在语码取向、字刻和置放上凸显出哪些特征?
(2) 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语言景观存在什么问题与不足?
2.1.1 语码取向
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语言景观中,出现双语及多语码组合形式并存的现象, 且不同语码呈现出不同的优先级。 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语言景观的语码优先级整体上体现为汉语>英语>非通用语。
一方面,汉语作为我国官方语言及汉民族母语,在国内语言类高校官网中语言权势与地位最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高校官网语码选择首先应遵守我国语言文字法律法规,顺应国家语言政策,同时,网站作为为各类受众提供信息与服务的虚拟空间平台, 给予汉语最高语码优先级,契合主要受众群体语言习惯,充分保证其信息获取效率。
另一方面,上述11 所语言类高校均选择以“英语” 作为第二语言, 体现了英语在外语中的优势地位。这既是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国际范围内有着高认可度、影响力和权威性,又因英语使用与意识形态、语言权势、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等政治、文化、社会、民族多个学科领域息息相关。与此同时,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均以英语为主要外语学科,相较于其他外语,长期系统性的英语教育强化了其作为主要或第一外语的优势地位, 社会及民众对英语的了解、 接受程度及运用水平均高于其他外语, 英语也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研究考察发现,从宏观角度看,除中国传媒大学与外交学院两所院校外, 其他语言类高校官网语言景观同时具备三种及三种以上非通用语言。 在众多非通用语码中,俄语、日语、朝鲜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在众多非通用语中占据优势地位。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作为国内11所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优势非通用语言, 取决于其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从宏观角度看,我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交往日益密切,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峰会等平台,在各领域开展积极交流与合作,进而确立其在语言类高校官网非通用强势语言的地位。从微观角度看,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非通用语码种类多不足为奇。四川外国语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且最优秀的语言专业类高校, 其法语联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法盟培训中心, 在非通用语上有着语码选择多、法语权势地位高的特点。
与上述强势非通用语言不同, 日语和朝鲜语成为除汉语及英语之外的高校官网优势语言则更多取决于历史、地理及经贸因素。 中国与日本、朝鲜半岛一衣带水,唇齿相依,自古便渊源颇深。 中国在2020年与日、韩等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深化合作。 11 所语言类高校中,大连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及天津外国语大学均将日语作为学校官网非通用语言之首,确立其优势地位:大连外国语大学前身是大连日语专科学校, 日语教学由来已久且颇具优势。目前,日本已成为大连市第一大贸易伙伴, 而韩国则是大连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贸易助推日、韩语言地位提升。西安是中国唐代首都长安,日本曾派遣唐使来此交流,西安从此与日本保持密切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天津与日本近代以来交往密切,《中日修好条规》于1871 年在天津签订。 1973 年,天津成为第一个与日本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中国城市。 各领域交往不断助推日语在城市中的传播与使用。
11 所语言类高校中,中国传媒大学与外交学院官网呈现双语形态。这两所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并非仅限于外语类别,因此其非通用语权势地位相对较低。
2.1.2 字刻
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基本呈现出语言符号景观和非语言符号景观结合的语言景观面貌, 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模态组合。本文重点针对校徽、标牌及宣传海报三类非语言景观字刻特征进行探析。
(1)校徽的字刻
网站校徽字刻项着重讨论其位置、样式、字体和内容。语言类高校校徽是学校的浓缩形象,象征着该校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教育精神及语言事业发展精神。校徽通常位于官网页面顶部,体现高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文精神。 上述11 所语言类院校中,10 所高校校徽位于页面左侧,1 所位于页面中间,所有校徽均位于高校名称左侧,这符合受众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浏览习惯。
语言类高校校徽通常为圆形或盾形。 盾形纹章式和圆形印章式的标志是有着较强西方文化传统的标志图形形式[8],这说明11 所高校校徽设计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校徽一般设计为内外圈叠加,院校中英文全称通常环绕于内外圈之间,而象征符号、建校时间、英文校名缩写等通常位于内圈。大学校徽往往由文字和图像两个部分组成,文字输出语言信息,引导受众正确识别和解读图像。 代表建校年份的数字体现了高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实力强。 刘福英将高校校徽主体意向造型划分为4 个类型:文字类、具象类、文字与具象结合类和抽象类[9]。 11 所高校校徽图像中7 个为文字与具象结合类,3 个为具象类,1 个为抽象类。 文字主要为高校英文缩写、中文校名、字母W 和Y 及高校所在省市。 其中,W代表外语和world,Y 代表语言, 这体现了语言类高校的语言专业特色和国际化特点。 具象类通常包括经纬度、书本、学校代表建筑、和平鸽、橄榄枝等。 代表地球的经纬度出镜率最高, 呈现出语言类高校国际化特征与全球视野。书本象征着知识与真理,与高校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使命相契合。外交学院校徽上的和平鸽与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呼应,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徽的橄榄枝象征着对和平与友谊的向往,表明语言类院校不仅负责外语教育,还在外交、外贸、外宣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政治底色和独特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的抽象类图像与众不同,由红、绿、蓝的钢笔尖和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组成, 红绿蓝彩色电视三原色、 笔尖及笔尖中心形成的快门图案都与该校的传媒特色相呼应。11 所高校校徽大多以白色和蓝色为底色,以蓝色为主色,体现出语言类高校海纳百川、 心怀天下的人文理念; 校徽整体呈现深色色调, 体现了高校深厚文化底蕴与教育事业的崇高与庄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徽主色调为深红色,该校前身为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 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红色校徽不仅具有热情的意味,还代表师生的赤子之心。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与其他高校相比,以黄、绿、红等亮色调为主,色彩丰富、鲜艳,色调明快,富有活力,个性斐然。11 所高校校徽样式丰富,融合高校历史、文化底蕴、办学使命、专业特色等,兼具语言类高校的共性与个性。
(2)标牌的字刻
高校官网标牌分为导航类标牌和 “标题+内容”信息类标牌,其字刻特征包括标牌字号、文字颜色、文字背景颜色和状态变化。 顶部导航类标牌文字颜色以黑、白两色为主。 基于如下记录规则:文字背景颜色置于文字颜色后的括号内, 鼠标放置标牌上或点击后或滑动页面后记录状态变化。 导航类标牌文字及背景颜色变化 (括号内为背景颜色) 主要有白(灰)变为白(红)/ 蓝(白)/ 白(蓝)、黑(白)变为白(蓝/红)。 图案状态变化大多为下方出现平行的粗体横线,并随之出现二级标牌,二级标牌字号一般与顶部导航类标牌字号大小一致。 标牌设计充分考虑受众, 浏览者点击某块标牌往往意味着需了解其所含信息,随之出现的横线和二级标牌起着吸引注意、引导进一步操作的重要作用。 而底部和侧边导航类标牌面积相对较小,通常为超链接形式,鼠标放置或点击后背景色往往不会产生变化, 也不会随之出现二级标牌。 人们习惯从上至下、 先中间再两边进行阅读, 随着浏览时间增长, 用户注意力和浏览兴趣下降,顶部与底部、侧边导航类标牌设计的不同之处符合人体工学理论。在信息类标牌中,标题字号一般大于内容字号,由此区分标题与内容,利用反差增强视觉效果,使浏览者注意力更集中于标题,锁定标题后进一步浏览内容梗概确定是否为所需信息, 提高浏览效率。此类标牌标题以白、蓝、红、棕、灰、黑六种颜色为主,具体标牌颜色深浅不同。标题外内容多使用白、蓝、红、灰、黑等颜色,鼠标放置或点击后文字颜色随即发生变化。 文字状态变化多为上下或左右滑动。无标题型信息类标牌文字颜色以白、黑、灰、红为主,白色常置于蓝、红、黄色背景中,而黑、灰、红色通常置于白色背景中。
11 所高校的网站标牌既具有设计美学又符合人体工学理论。 从音韵角度看,标牌多为四字,呈现双音化的韵律形式,符合以偶数为佳的传统偏好。从颜色和状态变化而言,一方面,传统报刊书籍大多为白底黑字,深色文本+浅色背景符合阅读习惯。 而浅色文本+深色背景同样具有合理性,因为深色背景比浅色背景更易被忽视, 且浅色文本比深色文本更易吸引视觉的注意。另一方面,文本与背景的色彩差距越大,阅读效率越高[10],标牌字刻的文字颜色、背景颜色及状态变化起到吸引浏览者注意力、 减少用户浏览耗时、 使受众的视觉聚焦不受干扰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使整体操作更流畅的作用。
(3)宣传海报的字刻
网站宣传海报字刻涉及位置和状态变化, 本文的宣传海报不包括信息类标牌下方的图片。 语言类高校官网宣传海报按照宣传内容,主要分为:①政治类——包括宣扬思想理论、汇报党建群团情况、宣传反间防谍等重点工作;②学术类——展示学校建设、人才培养、招生、招聘等;③生活类——展现校园风景、文体活动、节假日、节气等。 按照类型,宣传海报分为静态海报、动态海报和视频海报。 11 所高校官网宣传海报通常位于页面顶端, 面积大, 视觉效果强, 一般为静态海报并拥有从左至右自动循环播放功能,同时也配有点状或左右箭头,便于浏览者自行滑动浏览,具备读者友好性,体现了高校的人文关怀精神。 部分高校官网顶部宣传海报为动态海报和视频海报, 动态海报主要分为图片动态缩放和静态背景配动态图案及文字两类。一方面,动态海报和视频海报加强了实体感,凸显了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浏览者兴趣的同时增强视觉感官刺激;另一方面,随着资讯数量爆炸性增长, 人们有着在单位时间内花费更少精力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 动态海报和视频海报不仅完美满足了浏览者的需求, 还展示了网页制作能力和服务受众水平。 小部分官网底部也有宣传海报,但通常为单一静态海报,符合浏览者注意力大多位于网页顶端和中部位置而忽略底部的习惯。
2.1.3 置放
11 所高校官方网站的虚拟空间语言景观主要呈“去语境化置放”“场景化置放”两种形式,部分语言景观为越界式置放和语境化置放。 各校官网语言景观拥有共同的特征, 即各高校官方标志校徽及校训均为去语境化置放。 大部分宣传海报亦为去语境化置放,但同一宣传内容也存在“语境化置放”情况,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海报,在不同版面和不同高校官网呈现出浅黄色、金黄色、红色等不同颜色;使用楷体、宋体、黑体等多种字体。网站标牌多采用“场景化放置”,更易发挥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漂浮广告类信息牌属于越轨式置放,出现在不适宜的位置,影响网站整体观感。部分院校官网中出现了越轨式置放悬浮窗,内容多与迎新、党建等高校及国家重点工作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某高校官网在右下角设置发挥互动意义的漂浮动态卡通人像,通过越轨式置放吸引浏览者注意,提供答疑服务,塑造年轻化的高校形象,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群体心理特征,更加贴近学生群体。
整体而言, 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虚拟空间语言景观质量优、水平高,但仍存在一些失范现象。 针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抛砖引玉。
2.2.1 部分虚拟空间语言景观语码存在问题
(1)同一界面语码不统一
部分虚拟空间语言景观同一界面语码不统一,如某高校的乌尔都语界面,标牌中却出现了英语。学校应尽量统一同一页面的语码,防止信息混乱,增强页面美观度。
(2)汉语语码只有简体,没有繁体
在所有国内公办语言类高校官网语言景观中,汉语语码都只有简体,没有繁体。港澳台地区使用的繁体字和大陆地区使用的简化字都属于统一的汉字系统。且繁体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文化圈国家及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 语言类高校有大量港澳台及汉字文化圈国家交换生、留学生,在官网中增设繁体字更加有助于其获取服务与资讯。
2.2.2 部分虚拟空间语言景观读者友好性差
(1)导航类标牌读者友好性差
某校官网导航类标牌点击后, 二级标题背景与学校中文名称产生了重叠。 导航类标牌是门户网站语言景观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加强导航类标牌读者友好性,使其更好发挥指示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减少受众理解和查找的困难。
(2)宣传海报读者友好性差
某校宣传海报在页面缩放默认为100%时出现了显示不完全的问题,若要完全显示海报内容,需手动缩小页面。 高校应注意宣传海报的设计和投放,从而增强语言景观美感,丰富受众视觉体验,进而提高信息传递有效性,强化高校网站信息服务功能。
2.2.3 部分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细节错误
(1)导航类标牌二级标题汉语译文错误
某校各国语言切换界面中, 第11 行的Português 应译为“葡萄牙语”而非“葡萄牙”,中文通常用“某某语”或“某某文”称呼一个国家的语言,直接用国家名字称呼该国语言不符合用语习惯。 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官网语言景观细节的重视, 这一方面体现高校的实力与水平,同时也影响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学校的印象。
(2)图文不匹配
网站大量使用图文结合的形式, 部分官网出现了图文内容不符的情况。 如某校“师资力量”板块中的“北语教授”上方搭配的是荷花盛开图片而不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的照片,图片内容与文字不匹配。图片可以吸引受众,提高记忆效率。且与纯文字或纯图片的材料相比,图文结合的材料更易提供更多信息。故高校应重视图文匹配度,提升浏览者记忆效率,给受众留下高校信息服务水平高的良好印象。
2.2.4 虚拟空间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不足
一方面,高校官网是塑造高校形象的窗口,各所高校在展示校园特色、宣传校园文化时,仅有部分学校加入了视频动态元素或地图, 大部分高校通常只采用文字、图片等静态元素,更有个别官网在校园生活板块未设置任何内容。 高校可以采用VR 游览等方式让非在校人员深度欣赏校园景色、 褒赏大师英姿、观赏学生活动风采。 另一方面,高校同样体现并代表着所在地区形象,承担着宣传区域文化的重任。但几乎所有学校都只介绍本校, 高校可以在官网增设特色板块构建地区形象, 一定程度上增强语言景观隐形的象征功能。
国内11 所公办语言类高校虚拟空间语言景观多呈双语或多语码组合形态, 汉语语言权势和地位处于最高级别,英语在外语中占据优势地位,不同学校因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因素在非通用语选择上存在差异。 语言景观面貌表现出语言符号景观和非语言符号景观相结合的特点, 在字刻和置放层面都兼具共性与个性, 既反映当下热点又体现校内工作重点。 语言类高校虚拟空间语言景观也存在着语码问题、读者友好性差、细节错误、象征功能不足等提升空间,但瑕不掩瑜。本文对语言景观研究进行了延展,同时也为语言类高校官网如何更好服务学生、家长、教职工和社会提供了一孔之见。